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2.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关于中产阶层的壮大是国家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理论,在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也为众多的学者所认同.但亨廷顿的另一理论--现代化初期(发展中国家),中产阶层的发展扩大与经济社会经济不平等扩大、政治混乱的正相关理论却为人们所忽视.结合中国处于现代化初期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这一理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4.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治理模式是一种偏好增长、协调有限的“统合治理”,城镇化发展难以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为实现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本文构建了一个统筹多重问题逻辑的“复合型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有四大特质和学术意蕴:依循新制度主义旨趣,主张重视国家与制度结构之于城镇化治理模式以及社会主体行动逻辑的形塑;彰显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现代政治价值理念,主张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农民工现代公民身份建构互为一体;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主张以“自主性—嵌入性”方法论把握政府效能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厘清政府责任、市场决定、社会协同三者的界限及关联,主张以“政府职能配置”新策略革新城镇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秘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指宫中秘藏之书。后来由秘藏之书逐渐变为掌管典籍的官员,曹操为魏王时,设置了“秘书令”,其职责接近现代秘书。现代秘书学中,“秘书”是一种职务的称谓,泛指管理文书并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1]。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2]。这说明形成档案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形成档案的主体的活动包容了一切社会活动和思维…  相似文献   

8.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3-25,67
[专题解读]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祖传生活的现代化除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相似文献   

9.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阮丽娜 《云南教育》2008,(20):31-3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革命、经济和政治变革等基本因素共同促使了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促成了以迅速变革、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民主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形成。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的,而现代社会所需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的建立不是一个纯法律过程,而是包括经济、政治、化建设在内的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经济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建立产权明晰、切实保障财产所有权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政治方面,法治社会要求推行宪政民主,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同时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化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培育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形成法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现代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师以先觉者和塑造者的姿态,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教师也逐步走向现代化。一、教师发展的现代化要求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政治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的有机过程。[1]它不仅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首先.注意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第一阶段的复习应紧扣基础知识,同时要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切入点。如《经济生活》教材可以根据关键词“国家的宏观调控”构建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含义、主要目标、手段以及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从《政治生活》角度认识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从政府的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及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使社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代表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整体变迁过程,涵盖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人的发展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器物的现代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同时,它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变革的时代,需要变革的意识。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全党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自觉更有成效地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一些新观念;企业领导体制从党委“一元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了1949年以前国家统治下的“县政绅治”、1949年之后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和1978年以来国家治理下的“乡政村治”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的政治统治转向政治管理最终过渡到现代的公共治理过程,内涵着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变革中,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又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嬗变,侧重政府主导作用下的“多元共治”,推动政府与农民的现代转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7.
腐败日益成为社会转型期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行之有效的反腐路径的探求,离不开对腐败产生原因的深刻认识和剖析。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洞悉了现代化与腐败产生之间的关联性,认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的开辟以及政治体制输出的变革是现代化滋生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我国当前处于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角度分析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将有利于我国反腐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当今信息时代这个大的环境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信息、情报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四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情报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情报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前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与其相适应,因此,图书馆现代化的信息情报标志,首先应该体现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服务特征。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情报,又是现代高科技成果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产物。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国内外高科技信息技术与信息情报网络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向21世纪,以信息情报为主题的各门学科需要联合攻关,共同研究信息情报资源的组织,控制和开发利用,为情报技术的全面应用提供理论方法,以适应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需求。 图书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柱。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机制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文化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人类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加和不断更新。现代教育中的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它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体现知识和技术领域,知识的创新速度及其应用能力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和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化建设后劲的大小,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等,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和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面临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近年来,“产业带动教育,教育推动产业”,[1]教育同产业之间融合的态势以及产业的教育化趋势在不断加强。关于产业的教育化趋势,理论界和现实中出现两种不容忽视的现象:1.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企业是一种“学习型组织”的…  相似文献   

20.
走向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说得好:“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人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会跳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