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数据技术,读者能更自主地选择电子刊物阅读,同时其选择也更容易被记录.刊物由传统纸质到数据化出版,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付费方式灵活.电子刊物的内容愈加丰富,在文字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音、视频元素.移动终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大众的阅读模式较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加深,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对手机电子刊物的形式及其付费方式的研究,呈现这种变化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阿甲 《出版经济》2004,(1):20-21
如今各行各业都时兴换位思考,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站在2003年的年根儿,我也来尝试一把. 童书卖书人的攻略 我是专营童书的卖书人,自然整日价琢磨的都是怎么提高童书销量的事情.在卖书人的行当里有一句大实话:"书也是一种商品,卖得出去就是好商品".畅销的书,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事情.有的出版社很会做广告"选择了本社,就等于是选择了畅销!"在2003年少儿图书订货会上就能见到这样的标语,让人感觉"这世界变化快".  相似文献   

3.
没有充分的表达也就没有丰富的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新闻媒体能否以新的形象出现、以更有效的方式参与?媒体能不能构建起直接沟通的公共话语平台、推动各方交流?基于这样一种"梦想",2010年12月,杭州出现了第一档由政府主导、媒体参与、旨在推动各界对话沟通的新闻访谈节目——《我们圆桌会》.节目以"理性的弘扬"为第一要务,以沟通为主要方式,努力促进社会各界沟通、培养公共理性.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图书漂流"为何漂去漂不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记者 李萍) "图书漂流"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也很时尚、浪漫,然而这种时尚的漂流方式在中国还太稚嫩,能真正普及这种漂流方式恐怕就更难了.  相似文献   

5.
于冰 《新闻知识》2004,(3):24-26
近年来,随着被称为“第四种媒体”的网络传媒的崛起,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大众传播不仅仅是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关系,同时它也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渠道,代表着一种互动的生活方式。于是,传统媒体开始拓展自己以往仅以宣传教育为主的传声筒的功能,试图以更人性化、更能模拟人际交往方式的姿态参  相似文献   

6.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图书--预防疾病的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言说:"良药苦口能治病".现代医学药品繁多,治疗病患的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图书也能治病这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具体讲,这是一种在医生或有关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选择、有计划、有指导的阅读活动,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治疗一些疾病,尤其指神经和情绪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更能治愈的是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悲观失望的慢性病患者和因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张中锋 《传媒》2004,(10):46-47
一本杂志的创刊礼选择在商学院,以"商业思想家沙龙"的方式开幕.我听到了经济学家周其仁关于一本有"taste"商业杂志的诞生渴望,他说,你看你一打开,就有独到的观点吸引你读下去,而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读者,在中国,我们需要一本有点taste的杂志能对公司、商业发生作用,推动前行;我听到了有着20年商业实践、著文稀缺而独绝的万盟投资领导人王巍一连串的发问,我记住的第一个发问是作为创业者需要打破规则而紧接下来的运行又要有规则去学习去执行,所以不知道议题所言"新的标杆和示来榜样"是谁;我听到了潘石屹再一次以自己的立论和语言风格说,自己算不了什么标杆,更像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9.
郭婷  孔弘 《声屏世界》2013,(8):25-26
面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新兴媒体一直以敢写、能写、有图有真相而风骚独领新闻界,因而,面对热点和焦点,新兴媒体和微媒体往往成为受众了解最新信息的第一选择。对此,传统媒体更应当认真负责,传递真声音,弘扬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被新闻"的新闻4月5日,吉林长春一老人昏倒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新闻实践》2009,(2):29-29
当记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稿子发表后能被人记住,最好被人永远记住,即稿子能有最长的生命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 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新闻稿是读后即忘,它并没有长久的生命.这是新闻的信息本质所决定的.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传递信息的新闻当然也就是"易碎品"了,这是基本规律.要想作品难忘,就要在"易碎品"中寻找"耐用品",这就注定了当名记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1.
"拍客"影像的传播特点 迅捷性 "拍客"以图片信息为主,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强调感知的当下性、瞬间性和冲击力.相比之传统媒介对理性分析与思考的注重,"拍客"以图片为主的传播形式强调一种影像化的视觉传播路径. "拍客"之所以能成为目前较普及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由于它比传统媒体文字传播更快捷、更生动和更形象,但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没有网络的完善和普及,就不可能产生"拍客"群体;同样,"拍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也促进了网络发展,使之日益成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报道融合新闻——从四个美国报道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新闻"又被称为"Con-vergence Joumalism"或"Multi-media Joumalism", 是伴随WEB2.0的广泛应用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以互联网为平台,融合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报道手段,赋予新闻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喆  马弋飞 《东南传播》2021,(5):97-100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介入和改变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场域和劳动形态,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群体.网文写手作为数字时代一种新型的职业业态,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工人群体,他们以一种"自愿的、愉悦的"方式主动参与到生产劳动之中.网络文学平台既是他们的"游乐场"又是"社会工厂".互联网促成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剥削,平台方通过资本复制与弹性雇佣贬低了写手们的劳动价值,不断转型升级的网文产业也在日益挤压着写手们的生存空间.网文写手作为网文写手"金字塔"式构造的底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常被忽略的群体.探究网文写手的劳动实践,对理解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形态,或许有一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黄健  李宁 《东南传播》2018,(7):93-95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选择通过线上医疗平台获取医疗资讯、进行医患互动,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了医患互动的新渠道.但由于中国的线上医疗平台刚刚起步,仍处在发展阶段,公众对于其认知程度与态度也较模糊.互联网的自身特性以及这种创新形式,会对医患的相处模式、沟通方式以及认知理念产生何种影响,还在进一步探索当中.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两种方法,探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患人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显示,在线问诊的医患沟通方式和患者的人际网络对就医选择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人际沟通的情感因素比医疗专业性更能影响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大观周刊》2012,(47):36-36,14
仿拟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修辞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其背后有深刻的语用学依据.从关联论的视角对广告仿拟话语进行研究,能使人们更清晰地把握其内在深层机制,了解广告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寻找身边的感动"栏目何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栏目稿件把好人写真实,把好事写感人了. 写何人? 平民+感人 平民英雄,凡人善举,这是栏目最初的定位,也决定了栏目报道人物的选择标准. 平民原则.在至今推出的60多篇报道中,所有人物均来自基层群众和普通市民.有在车祸现场勇救多人的曾经失足青年,有家中一贫如洗却被人称为"流动血库"的低保户,有一字不识却能在病重时决定捐献眼角膜的57岁农民,也有多年坚持为他人送温暖的残疾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高官,不是富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芝麻绿豆小事"成为洋溢在人间的浓浓大爱.  相似文献   

19.
谈话类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的方式(风格)为主要形式特点来主持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它的特点源于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它是一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式.在节目中,通过谈话者之间面对面的交谈,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人际交流或类交流的氛围,使有关某一事件或问题的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得以直接沟通和传播.以自然人格状态出现的谈话者,更能博得受众的好感,放松他们的心态,也更能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和参与感,这是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样式的主要特征.它适应了时下受众中普遍存在的追求自由、个性、轻松、实用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深刻改变,传统报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广,这也进一步引发和加速了传统媒体的重构和升级,尤其是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各国报业纷纷开始了报业的新媒体计划.例如,在国外,《纽约时报》的"数字纽约时报"计划,《华尔街日报》的报网融合计划;在国内,《解放日报》的"5i"战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