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的今天.传统传媒竞争激烈.新兴传媒方兴未艾。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各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新闻是媒体的根本。面对同样一件新闻事实,谁的报道快,谁就抢到了先机;谁的报道“有血有肉”。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耳朵”。不难看出.时至今日,受众的鉴赏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仅仅交待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同志在一次全国性的“十佳”评选活动中,幸运地进入候选之列。作为所在地区进入候选名单的惟一代表,自然就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格外关注。当地数家媒体报道时,都在标题位置用同一句话提醒当地读者:“请您投某某某同志一票”。应当说,当地人物在全国性评选中入围,确实是一件值得当地人骄傲的事情。从内心来讲,笔者也为入围的那位同志高兴。但在高兴之余,笔者却想给这些媒体提个醒:其一,从当地脱颖而出、入围全国的评选,说明那位同志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从全国范围来衡量,是否也同样出类拔萃?其二,投谁的票,不投谁的票,读者心里自会有一…  相似文献   

3.
近日,为了博取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的收视率,国内某电视台体育频道开始在吸引眼球方面动起了心思:请美女身着清凉比基尼播报欧锦赛比赛地的天气预报。灼热的眼球效应顿时吸引了一批“伪观众”,所谓的收视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4.
2004年武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开选拔赛决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技巧,第二是知识,第三是人格魅力。你认为这三者谁更重要呢?”如果让笔者来回答的话,我会将第三点的提法改为“亲和力”。“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闻三昧》1997年第二期,左克先生写的《标题:走进亚特兰大(上)》一文吸引了我。左克生先对标题的研究别有独到之处,但在对称美论述中,把《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说成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笔者不敢苟同,“唯有《人民日报》标题堪称佳作”,令人难以信服。现抄录《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百年盛会说英雄谁是英雄八方聚首竞风骚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陇海大动脉瘫痪———西安灞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轻生女跳楼获救》、《大卡车压塌溢洪桥》、《军警联手雨中救人》,这是笔者撷来的几幅《郑州晚报》近期刊发的新闻照片。这一幕幕惊险的场面,一幅幅引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件,抓人眼球,揪人心肺,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受,令人赞叹不已。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从一个资料中查得,“一瞬间”的时间是0.36秒。新闻照片是视觉新闻,而精美又惊险的视觉新闻的获取都是在转瞬即逝的瞬间,谁抓住了这个不到半秒钟的瞬间,谁就抓住了好新闻。《轻生女跳楼获救》就是记者陈平生专…  相似文献   

7.
拜读《新闻知识》91年11期《读报ABC》一文,笔者对文中“A”、“B”切中新闻工作时弊,一针见血的文笔赞赏不已;但对“C”中的观点却不敢苟同。“C”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新闻报纸登那个地区的搞件最多,那个地区就光荣吗?否。谁写的稿件多,谁就光彩吗?不是。谁在历次评奖活动中“连中三元”谁就光耀吗?也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正确,作者还引用了穆青同志两段话:“不要只讲成才,要讲出发点”,“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创造的,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我们当记者的不过抓住真实的事情,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范长江新闻奖也好,什么金牌银牌也好,都不是最高的奖赏。群众的信任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无形的勋章!”请读者注意,穆青同志的两段话,前一段是讲记者同群众的关系问题,后一段是讲什么是最高奖赏问题。穆青同志这两段话,与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荧屏上的有奖收视近来似乎在一天天升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相继打出了“看电视,中大奖”的诱人大旗,把不大安分的那部分观众撩拨得心里痒痒的,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想必也是热得可以。于是议论蜂起。见仁见智,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总体上是贬多褒少。有奖收视的目的是以奖促“奖”,吸引观众看他的节目,参与他的“游戏”,这谁都明白。如此看来,它的目的也许并不十分“高尚”,用的也是“物质刺激”的那一套,但只要不是用劣质节目来欺蒙观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观众看了自己愿看的节目,运气好的还能中得一份丰…  相似文献   

9.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华鸣在1988年第2期《新闻与成才》上撰文说,“以往有‘躲债’的,而今我的同仁则有‘躲礼’的”。编辑“躲礼”,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诚如华文所言,“礼也是债”,谁收了别人的礼物,谁就成了别人的“债务人”,而欠“债”总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5,(5):17-17
“注意力经济”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爆炸”导致信息由过去的紧缺资源变为过剩资源,人们的注意力转而成为一种紧缺资源,谁能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3.
1903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小镇的居民都在谈论一件新鲜事:镇上经营“莱特兄弟自行车”商店的“比斯霍普小子”据说在北卡罗莱纳州小鹰沙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行。在人们印象中,莱特兄弟才华出众,富于创造性而且精力十足,但在当时,谁也没有感觉到此事的重大意义。试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策划越来越受重视,并逐渐成为新闻界一比高低的竞争点。如果把新闻竞争比做体操比赛的话,那么谁想得高分,就必须看“自选动作”是否精彩。谁能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同时,多推出吸引读者、贴近生活的“自选动作”,那么谁便能赢得“高分”。 一、从强化办报思想、强化报纸特色着手  相似文献   

15.
去年的金秋时节,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水平和整体面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隆重举行。国内外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门类的艺术节目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大会演。“六艺节”期间,新闻媒体担负着将艺术从舞台上送入千家万户的重任。而在各类媒体中,《新华日报》对“六艺节”的报道尤其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其内容鲜活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图片精美夺目,在版面上形成了一个个亮点,大大加强了艺术节在读者中的影响。 一、注重整合,形成规模 整个“六艺节”自去年9月28日开幕至10月13日闭幕,历时16天。面对这样一场时间跨度较大的战役性报道,《新华日报》给足版面,形成规模,以较大的声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用丰富的内容吸引  相似文献   

16.
张兵 《军事记者》2013,(7):33-34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面对日趋激烈的“观点竞争”,文章能不能吸引人看、让人信。立得住、走得远。从根子上讲。比拼的是思想、是观点。谁的思想更有力,谁的观点更能说服人,谁的文章才能在众声喧哗中赢得更多关注,产生更大影响。才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真  巨珺 《兰台世界》2005,(7):33-34
为了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我校在静观众多文书立卷试点改革成功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文书档案整理规则》。笔者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办法略陈于下,以求教于各位同仁。1.“件”的界定问题。全面把握“件”的概念是以“件”为单位进行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基础。《规则》中规定: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  相似文献   

19.
“中奖了,有钱了,你会不会跟老婆离婚?”这是5月20日,成都市一家报纸在报道一位打工青年中了500万巨奖的消息中,记者对中奖者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令人颇为费解,难道中奖与“休妻”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记者提这个问题的动机又是什么?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对谁都是一件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20.
报业新革命的误区全球报业低拐点的多重现象表明,新媒体抢夺了固有的奶酪,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原生态。报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由内部的“红海”搏杀转向对新媒体或跨媒体的“蓝海”角逐。谁抓住了新技术,谁就抓住了新机遇,谁就会获得新生,但是他们在寻找蓝海的过程中是否走错了方向呢?误区一:抱残守缺,无心反击面对新媒体的咄咄逼人,报业最初的反应是不理睬,其次的反应是害怕,再其次甚至开始“投降变节”。一些著名的报刊集团纷纷主动“修好”著名网站,与其签订转载协议,力图借助网络媒体的巨大流量,来推广卖点,扩大影响,为自己吸引潜在的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