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图书馆借什么书?当前有哪些好书、热门书?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读者。近日,南京图书馆在网站上推出了图书快讯栏目,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图书动态提供平台,引导读者选好书、读好书。该栏目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出版发行部门的生产力,缓解读者买书难。具体来说,特别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①如何让读者及时知道有什么新书(特别是重点书、好书)? ②当地读者有一定需要量的书(尤其是好书),书店不进货怎么办? ③读者有经常性需要的书,基层书店大都不可能充分备货怎么办? 应当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决策者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改革蓝图的。但经过十年改革实践,这些问题并未很好解  相似文献   

3.
目前,书店图书库存普遍较大,结构不够合理,积压与脱销并存,影响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进货缺乏可靠依据所造成的。要做到进书品种对路,数量恰当,把积压与脱销减少到最低限度,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方法很多,但我认为大力开展图书预订工作至为重要。因为: 第一,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进货工作的准确度,使订进的图书品种对路,数量恰当,减少积压和脱销。第二,由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广泛预订,使更多的读者有机会了解到出版信息,及时订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起到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作用,进而能满足多方面、多层次读者的需要,同时也就扩大了销售。  相似文献   

4.
50年代,新华书店的同志提出过一个口号: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广大营业员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好书及时地送到读者手中;为了使需要某种图书的读者尽快购得所需之书,他们急读者所急、千方百计为读者找书的动人情景,直到今日,许多当年的老读者谈起时仍为之动容。 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它不只是一个口  相似文献   

5.
千帆 《出版史料》2003,(3):26-33
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呼声甚嚣尘上。小读者买不到心爱的课外读物;老教授摆地摊儿推销自己写的书;排好版的学术著作收不到订货数;多卷集必须成套征订的“行规”,使一些好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图书流通渠道不畅,发行体制改革的方针亟待贯彻。  相似文献   

6.
精品图书绝不是那些在社会上热闹一时,读者买到手后大呼上当的图书,更不是那些出版不久就被扔进化浆池或垃圾堆的图书,也不是虽然获得了这奖那奖却发行不到读者手中的书,而是真正毛进市场,走向社会,在读者中影响经久不衰的好书。这就需要我们出版人了解市场,  相似文献   

7.
王涛 《出版参考》2021,(2):74-75,48
面对日益细分的读者需求和图书市场行情,图书营销人员需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寻不足、找差距,通过积极参与图书编辑的日常选题活动,从源头参与图书出版工作,培养自身阅读图书内容的习惯,做到知书、懂书,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成为合格的图书销售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敬人 《中国编辑》2003,(1):14-14,15
一.何为一本好书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的书;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书。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优秀图书,今年开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介绍推荐新近出版的优秀图书,把好书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中,“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经过严格的推选程序,2014年4月10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今年第一期“大众好书榜”。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一些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了开架借书,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的科研和学习。但也出现了一些同题,由于有些读者不懂图书分类,或者责任心不强将书乱插乱放,打乱了原有图书按类排放的顺序,给图书管理带来程多麻烦.也影响了读者借阅的效率。我自从L993年调到吉林大学图书馆开架图书阅览室后,看到一些师生面对摆放混乱的图书,找不到他们急需的书,很为他们着急。我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探索发明了颜色管理法,解决了这一矛盾,大大提高了借阅教率.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图书宣传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否成功,最后都要落实到图书的终端效益上,即要看书出版后能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能不能在图书市场上有好的营销业绩.而营销离不开图书宣传.一般来说,图书宣传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必定会大大推动图书的营销.尤其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时过境迁,相反,好酒也要大声吆喝,好书也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目前存在着丢书赔偿制度标准混乱、滥用惩戒性丢书赔偿做法和以格式条款加重读者负担等问题。本文针对图书馆流行的几种丢书赔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采用递进式的赔偿标准,完善读者丢失图书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损书、丢失图书而赔偿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书一般是读者比较喜欢、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赔偿后的图书的补做工作按常规是由采编部处理后才能上架。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赔偿的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及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减轻采编部的工作负担,本人认为以下方法能较快捷的将赔偿的图书补做后再与读者见面。1 读者赔偿的书一般由于损毁和丢失不能再流通的,并且按要求所赔的书的内容、作者、出版社要一样,价格不低于原书价。所以补做时只要用上原书的财产号、条形码和索书号可…  相似文献   

14.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纵横谈刘克琦在改革大潮冲击下,我国的出版业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图书种数及发行量都已跻身于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且出版了一批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的好书。遗憾的是大潮奔流,泥沙俱下,平庸书、质量低劣的图书大量充斥市场,近年来图书质...  相似文献   

15.
一名优秀的图书营销人员,应该是读者和出版社编辑之间的桥梁,既要把书籍当成一件艺术品,选择好合适的读者,把这件艺术品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又要能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捕捉热点,及时反馈给编辑部门,为艺术品的再创造提供帮助.从某种程度而言,他应当是"经营"的高手,而不是简单的"卖书人"."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这句看似普通,实则涵盖了图书营销诸多内容的话,正是从业人员市场意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读者借书逾期不还,是每个图书馆感到棘手的问题.好书在少数读者中长期滞留,不能回到图书馆进行正常流通,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甚至永远回不来.这不仅降低了馆藏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而且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侵犯了广大读者的借阅权利.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制定了借书逾期罚款的制度,但效果不佳.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图书不能按时归还,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并非读者有意拖欠,而是有着主客观上各方面的因素.图书馆应认真分析图书逾期不还的各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每到年底,国内很多网络媒体、纸质媒体、文化机构都会推出各自的年度好书榜,为读者推荐一年来国内出版界所出版的好书。这些好书榜通常是行业风向标,备受读者、文化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在现今这个快餐文化和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好书榜的出现有助于读者挑选经典读物。笔者选取了2011—2014年国内主流媒体和机构发布的好书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师大社”)旗下的“理想国”与“新民说”图书品牌作为案例,探讨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谈谈专业图书的网络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对于现在的图书市场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提高专业图书学术质量的同时,出版社如何利用互联网络,为好书找到合适的读者,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图书盗版行为也愈演愈烈。网络图书盗版行为不仅危害作者、出版者和读者的权益,也危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分析了当前网络图书盗版行为的表现形式,从价格、内容、读者等方面探讨了网络图书盗版行为存在的根源,提出了治理网络图书盗版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图书评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图书评论向社会推荐好书,使有益读物在读者中扩大影响,并使出版者受到鼓励。图书评论批评坏书,对出版者也是一种监督。与此同时,对不同学术内容,发表不同的见解,为活跃学术界的思想、促进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