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战争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自1932年“上海事变”发轫,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契机获得发展,慰安所和慰安妇遍及中国各地,日军慰安所可分为永久性,次永久性和临时性慰安所三种类型,而慰安妇女则多来自于日本,朝鲜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滇西抗战中,慰安妇是战争中最尴尬和最不幸的人。战争与她们无关,但是她们是战争中凄惨的受害者,在受尽了日军的蹂躏和践踏后,她们大多被惨无人道的日军杀死,少数挣脱魔掌的幸存者却也只能用无尽的岁月去抚慰战争留给她们永远的痛。在日军行将灭亡之际,大部分慰安妇,尤其是中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日军对滇西妇女的性暴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滇西沦陷区的各族妇女遭到了日军士兵的残暴迫害,很多少数民族妇女被强征作慰安妇,受尽了屈辱和劫难。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翼分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1997年以来,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 企业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将日本描绘为神国;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歪曲慰安妇问题;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对比日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6.
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海南岛农业政策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海南期间,为了充分发挥海南岛的南进基地的作用,把农业的开发作为其对“海南岛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日本对海南岛认识的深入和日军战略目标的转移,日军把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物资的生产确立为农业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分子自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80年代和 1997年以来 ,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 :将日本描绘为神国 ;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 ;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 ;歪曲慰安妇问题 ;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 ,对比日本 ,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日军的慰安所有各种类型,而日军直营的慰安所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日本国家控制、军事性奴隶制度的特征与性质。在日军占领上海、南京的过程中,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曾积极指挥建立慰安所,军队直接经营的慰安所也在中国各日军占领地涌现。1938年1月在上海建立的杨家宅慰安所,就是上海派遣军兵站直接策划设立的,军医麻生彻男的回忆录《从上海到上海》与《每日新闻》记者千田夏光的《从军慰安妇庆子》,记录了该慰安所的建立过程和许多细节。史料和研究表明,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及其军队运用国家机器推行军事性奴隶性质的"慰安妇"制度,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日本某些政治家宣称的在日本找不到"强征慰安妇"证据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7,(5):80-83
张爱民首次公开了一枚1975年收藏的在日军侵华期间由伪厚和警察局颁发的厚和妓馆"慰安妇"健康证章,发现地位于凉城县双古城公社靠近杀虎口附近地区。经伍胜利先生考证,厚和妓馆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北街"议事厅"(原日本厚和宪兵分队驻地)东侧的东马道巷内,距离日本宪兵队驻地100多米远,是日军的慰安所,旧址现为呼和浩特市盲人按摩医院。日军第26师团于1937年10月至1944年7月间,担任山西大同到厚和、包头的平绥铁路线警备任务,他们在上述地区强征"慰安妇"设置慰安所,实施大规模有组织的性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0.
日军侵入海南岛之后,派驻了一系列的军事机构,其间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日本陆军的逐步撤出,从而形成了由日本海军单独控制海南岛的局面,海南警备府成为海南岛日军的最高军事指标机构,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日本投降为止。  相似文献   

11.
一、扣题质疑,点燃思维的火焰1.扣题质疑:“永远不能忘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永远不能忘却”呢?2.学生自由交流时事资讯:国耻是不能忘却的……二、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1.激情引导。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了我国东三省,大肆屠杀我国人民,疯狂掠夺我国的资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侵占我国华北。日军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无人村、千人坟、万人坑、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其中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凶残兽性的最集中表现。让我们回到1937年南京城那个噩梦般的冬天吧,…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援朝战争发生在明朝。1592年,日军派兵进攻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之邀,派兵援朝抗倭。中国军队支援朝鲜后,迅速收复了平壤、汉城等地,日本见机不妙便假意求和,借机进行战争准备。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侵朝,明政府派大将率军入朝作战。1598年,中朝军队密切配合,在朝鲜南部沿海大败日军,取得了第一次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指挥所谓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他们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中日假钞之战□孙共青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与此同时,日本军部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密令日本特务机构,相机配合日军的侵华军事行动,实施破坏国民政府经济的措施。1938年底,日军因自身资源、兵力等因素,停止...  相似文献   

14.
未被审判     
A慰安妇诉讼案 (接上期"四、最后的斗争") 同一年,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委员会委员长金信实带着慰安妇问题,访问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慰安妇受害者金相姬老人出面作证,要求联合国按战争罪处罚日本,并依法予以赔偿,提出了让日本政府公开谢罪,承认日军存在慰安妇问题,依法赔偿,惩罚责任人,树立慰灵碑等七项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2001,(Z2)
日本实施的“慰安妇”制度是世界妇女史上最肮脏、最惨痛的一页。最近,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对“慰安妇”问题只字不提,妄图篡改历史,掩人耳目,逃脱罪责。大量的事实证明,“慰安妇”问题是日本侵略者对世界妇女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当年“慰安妇”的幸存者,一刻也没有停止向日本政府讨还公正的说法,讨还她们被践踏了的青春。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来自各界的日本学者怀着不同的目的,对海南黎族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向日本占领军提出了制定黎族政策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占领军当局所吸纳。但从占领期间侵琼日军的种种恶行来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无数血腥暴行,除疯狂屠杀外,还建立慰安妇制度,进行细菌战、毒气战、鸦片毒品战以及虐待战俘、劳工等。其如此之残暴,究其原因,有日本文化背景的沉淀、国民性、宗教信仰的基因,有战争心理的作用,还有历史演进的成分,本文试从以上诸角度分析研究,从而加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火燎的印记     
2000年12月8日.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世纪审判”——女性国际战犯法庭就日军在二战时对其侵入国家的妇女犯下的战争罪行、人道罪责进行审判。一时间舆论滔滔,这个模拟法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民间组织对日军侵琼暴行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启示。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的近20年间,为进一步揭露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暴行,日本特定民间学者和团体几乎每年都来到海南对当地人进行访谈,对惨案发生地和日军"慰安所"等侵略旧址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实地调查。他们的调查研究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学界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其中不少成果属于首创,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他们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克服语言障碍等种种困难坚持实地调查研究。尤其是作为日本人或者长期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他们不怕来自日本国内的种种压力,为正义事业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