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近些年来一直同江西省九江县委机关青年干部胡荣彬保持书信联系。不久前,他又去信给小胡说:“……发现徐墓到为徐宝璜先生树立纪念碑,你出力最多,贡献最大,可钦可敬可佩”。方老为什么对这位小字辈如此称赞和厚爱?原因是小胡以坚强毅力,发掘和收藏了我国近代和现代新闻界名记者黄远生、徐宝璜等九江籍名人的珍贵著作资料和实物,赢得老人的敬佩。 35岁的胡荣彬,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九江人。九江作为江西北部门户,历来就是人才代兴、名家辈出的地方,仅二十世纪初以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向乔木同志学习写评论崔奇编者按今年6月1日,是胡乔木同志诞辰8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我们新闻界的前辈,本刊特发表《向乔木同志学习写评论》《胡乔木热心关注新闻界》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选自当代出版社最新出版...  相似文献   

3.
《采.写.编》2006,(6):5-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上生导师蓝鸿文是新闻界的老前辈,许多新闻工作者就是读着蓝老的《新闻采访学》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这一天,本刊记者在安钢宾馆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新闻大家。  相似文献   

4.
本月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恽逸群逝世15周年,他的亲属顾祖年和学生、前《中国日报》副总编辑于友分别写了回忆文章,纪念这位受到新闻界同仁永久怀念的前辈。  相似文献   

5.
标题三悟     
李洪 《新闻前哨》2008,(2):57-58
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报人,在标题面前,莫不说一声‘难’”。这位老前辈还说过,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制作标题是他的基本功;但是作出好标题,却是他孜孜一生的追求、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段被湮没13年的历史,虽然没有秦始皇兵马俑埋在地下那么长久。秦始皇的地下军阵破土而出,拂去历史的尘埃,射出灿烂的光彩,以“世界第八奇迹”著称于海内外。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纷纷前来参观。然而,是哪位功臣最先呼吁要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位记者最先道报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一直鲜为人知。甚至连新闻界,许多人也不晓得这位记者的名和姓。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的老领导、老战士李庄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李仁臣同志充满真情实感的《真舍不得你走》,为我们再现了这位令人舍不得的好人和他身上令人舍不得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今年,广旺矿务局的优秀通讯员又获得《广旺矿工报》奖给的一份特别礼物——《新闻界》。这些通讯员深有体会地说:“《广旺矿工报》为我们办了件好事。《新闻界》贴近实际,指导性强,是我们业余写作的好帮手。”广旺矿区分布在广(元)旺(苍)南(江)三地,东西相距200余公里。通讯员分散,写作基础差,信息也闭塞,这些都影响着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因此,通讯员迫切需要一位“业余指导老师”。《广旺矿工报》社经过反复比较,决定让《新闻界》来担任这位“不见面的老师”。于是,他们从1996年起,为每位优秀通讯员订阅了…  相似文献   

9.
报刊发行量也要打假毕明在全国上下一片打假声中,新闻界对假新闻、“有偿新闻”也开展了声讨和清理,但有一个假却被忽视了,那就是报刊发行量上的造假和虚报现象。笔者曾参加过几次报界的会议。有一次和一位老总住一客房,见面后聊起了报纸的发行,这位老总介绍说,眼下...  相似文献   

10.
记冯健     
记冯健万京华冯健是新华社的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他与穆青、周原合作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新闻作品的典范之作。最近,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新闻界的前辈。青春之歌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2月25日生于河南省新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前,我是恽逸群同志的部下。在他病病难祛之际,我有幸和这位新闻界前辈有一百多天的朝夕相伴,聆听他的教诲。由于这些机缘,使我得以了解这位前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所走的难以想像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读1990年5月22日的日本《新闻协会报》。该报辟有《人物》专栏。同日本其他日刊报纸一样,这张新闻界的专业性报纸也是每期介绍一个人物,——新闻界的人物。六、七百字,有头像。本期介绍的是日本产业经济新闻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分社社长斋藤勉。斋藤勉刚刚荣获1989年度波恩·上田国际记者奖。笑呵呵的表情反映了这位41岁记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界倍受尊敬的蒋齐生已离开了我们,这是我们新闻界的巨大损失。在缅怀蒋老时,我们不由想起去年采访地的一幕幕情景。在北京市甘家口的一幢普通的住宅里,一位79岁的老人正在对两位来访的年轻人讲:‘’现在有些年轻人没有社会责任感,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受主义严重。我们那时候.关心的是民族的存亡,考虑的是你为什么活着?为准活着?‘人生就是战斗’,我们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一束阳光透过窗子.照到老人的额头上.他那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在阳光下更显得明亮。考入缓慢、清晰而又动情的语调充满了小屋。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作用与水平郑剑某报社的一位领导同志要出访,名片上原印的职称是高级记者,后来又重印一份,改成了高级编辑。因为他听说在国外新闻界编辑比记者水平要高一些。有人还谐谑,如果国外同仁一看,年过半百还在做记者,整天价到处跑,会笑话的。这位同志的担心是否必要...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闻界掠影刘祖禹最近,到韩国去作了短暂访问。在同东道国的新闻界朋友交往相叙中,留下了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在近两届政府执政下,韩国新闻界的气氛有了较大的缓和,也有了更多的作为。我们接触到的新闻界同行们,工作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有...  相似文献   

16.
●某基地礼堂,盆景如荫,鲜花吐芳,该部新闻报道表彰大会正在进行。只见一名首长将一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别在一名中尉女军官的胸前,顿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位该基地组建以来在宣传部门中唯一获得这么高荣誉的女军官,就是96324部队新闻干事胡红梅。十年来,小胡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共发表新闻、文学作品700余篇,其中在全国全军性报纸杂志电台上稿200余篇,获得各种新闻奖30多个,获奖证书150本,连续3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两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7.
25年:与灯相伴精作嫁衣─—记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金福安陈忠标,夏定先,吕学东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金福安,25个春夏秋冬,默默地为他人作嫁衣。如今,他第一次从幕后到台前亮相。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中国新闻事业贡献青春的编辑,给了他中国新闻界...  相似文献   

18.
重返新闻界     
重返新闻界徐忠友一名记者,只有当他离开新闻界时,才知道那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我就有一段这样的经历。今年年初,经友人举荐,我离开了曾经工作过多年的报社,从西子湖畔来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到了新单位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面向企业的,印刷非常精美,但里面刊登的...  相似文献   

19.
7月6日,北京,天通苑。笔者走近这位被人称为“中国最为敢言的新闻研究学者”,一位三十余年来致力于新闻自由、新闻法、新闻改革三大敏感领域的人。初见孙教授,给笔者的印象便是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长者,是那般的质朴和亲切。谈及新闻界曾经激越、悲愤的岁月,处处流露出一位老知识分子的勇气、良知、风骨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曾经在《新闻战线》杂志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在回过头来谈这本杂志,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是难免有感情色彩。但是因为我现在毕竟是在大学教书,也算得上是《新闻战线》杂志的标准读者了。从编者到读者是一种角色转换,更能体会编辑这本杂志的不易,也更能发现它的进步。最近,我发现《新闻战线》用了几期的跨度,在新开办的《服务热线》专栏中介绍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领导成员名单,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新闻界许多人都非常希望得到这种实用的信息,有许多人要经常和新闻界领导机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