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象和臆造,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由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事实的第一性、客观性决定着新闻存在的基础,它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也只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活的写真,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当说,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者们所熟知的最起码的原则,并没有多少艰涩的成分在其中,作为  相似文献   

3.
王晨  刘卉 《新闻前哨》2009,(6):44-45
一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在目前媒体界.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新闻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新闻报道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5.
杨均 《新闻前哨》2020,(1):32-33
事实的客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在当前的传媒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为了做到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势必要求我们解读新闻报道平衡原则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的失衡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羽 《青年记者》2006,(24):43-44
一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在目前的传媒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新闻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2003年5月的“陈杰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陈杰人在采访中,片面听取部分人的观点,没有触及到事件的本质,偏听偏信,在没有进一步核实和调查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写出报道。事实上,新闻报道中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记者有时只关注一方观点,而忽视其他看法。但这只是失衡的一方面,为了做到新闻报道的公正平衡,势必要求我们进一步解读新闻报道失衡的深层含义。新闻报道失衡的原因第…  相似文献   

7.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或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从时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变动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总体中的一个局部或者个体。有关新闻事实的这些历史条件和环境情况,就构成了新闻的背景。在一篇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从“新闻是事学”这个角度来看,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事件性报道与非事件性报道两大类。事件性新闻报道一般都具有明晰的发生时间和事件的起始标志。如美国“9·11”事件、印尼海啸事件、驻伊美军的“虐囚”事件、伦敦恐怖爆炸事件、敦煌机场男孩坠机身亡事件等。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不是仅仅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而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非事件性新闻“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有鲜明…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0.
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层出不穷、形态各异,现实生活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新变动的消息,题材十分广泛,报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新闻事实的性质有别,写作形式也多种多样。一、消息的种类消息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对消息进行分类。着眼于新闻报道的事实的不同性质,区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11.
杨保军 《新闻知识》2000,(10):31-33
如何再现新闻事实,即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反映事实,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一是要事实本身的特征,符合对象特征的再现方式才能较好地反映对象;二是要看报道的目的,目的不同,对同一事实的再现常常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新闻传括实践中,报道方式总是这两种主要因素的统一,但往往也会侧重于某一因素。这里所说的再现方式不是指新闻实务中的具体报道方法或形式,像林永年先生在《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有60多种,而是透过这众多具体的形式,从几个主要角度揭示出所有形式具有的普遍的东西。(一)从再现的内容特…  相似文献   

12.
赵波 《军事记者》2004,(9):15-16
音乐以和谐为美。新闻传播亦然。现场短新闻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细节、一缕缕真情的和谐组合,让受众在活生生的现场事实面前获得信息,受到启迪。它确有其他报道方式不能代替的优势,但它也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新闻所反映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无论多么发达和完善,都无法囊括所有的新闻现象,大量的新闻都是发生后的及时补报和追踪报道;比如说,新闻事实总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而发生的,有些新闻事实的形成过程长.有些还有个报道时机和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14.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异同1.新闻的本质和基本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就要求新闻的语言包括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大、缩小。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新闻报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报道过程中信息价值意义的拓展,就是指新闻传播者通过报道环节的特殊努力,来深化新闻事实的意义,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从根本上说,社会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取决于这个事实的性质及其符合新闻接受者信息需求的程度;能不能反映出新闻价值,则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的报道活动。客观事实有了新闻价值基础,新闻报道环节没有把握好,这种价值也体现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20.
是不是说社会效果就等于新闻价值呢?不是的。社会效果是新闻价值表现的形式之一,它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最初的表现形式,而是新闻价值的最终表现形式。一定的社会效果,既是我们进行新闻报道的目的所在,同时又是新闻事实通过新闻发布机关见之于社会的全部过程的归宿。因此,从主观上讲,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对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