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女性参与文学创作者古已有之、代有才人。词是定型、兴盛于宋代的一种诗体,"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精"(吴梅:《词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两宋时期参与到词的创作中的女性人数极多、阶层极广,尤其是因特殊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词的文体特殊性等原因,宋代女性的词作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突出的家国意识,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女性文学而言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07,4(1):55-58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是政治意识较强、女性意识淡化的文学,这种情况发展到“文革”女性文学时期推向极致,政治意识基本取代女性意识。“文革”女性文学是“十七年”女性文学的承继和进一步政治化的发展。这近三十年女性文学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仍难以掩饰其艺术光芒。  相似文献   

3.
姚馨丙 《职大学报》2005,2(1):43-45
女性意识包含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和作为人的社会意识两个层面。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的"身体写作"张扬了女性性别意识,它以女性肢体话语的自由表达,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突破了男性中心文化的长期禁锢。但另一方面,"身体写作"中呈现出的勃发--放纵的女性欲望、反叛--媚悦的两性关系、自恋--封闭的生存状态,足以说明女性社会意识的迷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韵真正繁荣,也在一定意义上有碍于21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在书写、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而在自己的笔下文学地创建"女性乌托邦",构建"私语创作"的模式,使其成为这类书写颠覆男权文化中心精神、探索女性解放之路的主要策略.但无论是组成没有男性的纯粹的"女性家庭"还是走向女性的自我幽闭,都是一种脱离两性和谐共生之自然状态的女性自我幻灭与放逐,不仅显示出"私语创作"的局限性,而且显出女性解放的虚弱与疲惫.  相似文献   

5.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7.
池莉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代表了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其具体表现为女性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池莉的女性意识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构成了该时期女性意识多元共生的格局。池莉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在不断强化自身女性意识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对立情绪 ,从而对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代著名女作家朱淑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她的作品里女性意识特别突出,注重自我,用敏慧细腻的笔触抒写女性的真情实感,展示女性在情感、事业等方面的自我选择的思想,独辟了女性的文学区域,彰显了女性坚毅的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一个黄金期,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越南学界对于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的译介,让越南民众更了解中国,并真切地反映出女性在不同时期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变化,从客观上体现了对于中国女性作家文学水平的认可.中国女性作家并不单纯地表现女性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渴望,而是在作品中客观地描述生活,将女性的真实境遇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刚好暗合了越南读者对于情感、性格以及身份认同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