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果说欧洲文明相对于中国文明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觉得有一点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那就是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都体现了一种从容赴死的精神。前者是苏格拉底,他本可以免去一死,但他没有利用这个生的机会,他选择了死。后者是耶稣,按照逾越节的惯例,死囚中有一个能得到赦免,无辜的耶稣和有罪的巴拉巴面临这个机会,而耶稣的答复是:“钉死我吧,放了他。”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慷慨赴义的传统。比如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比如项羽,自杀不过江东;比如谭嗣同,宣称自我牺牲从他开始。这些英雄的死,一律  相似文献   

2.
妈妈     
她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大娘,没有过轰轰烈烈的业绩,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她太穷了,实在无力去接济别人,只有陪着流眼泪的人流泪。每逢有人讲自己如何英雄如何舍己为人时,她就会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要饭的来到自己门口,锅里没有一口饭,屋里没有一把米,没有东西打发人家。想起这些她就脸红,叹气,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个人。村里人可不这样看她,都说只有她才是个真善人。吃食堂时,大家选她打饭,掌握勺叉。一天三两二两粮食,有时一两半两,分成三顿,又分到每勺里能有几拉糁子?掌勺的要想对你好,从锅里猛地捞一勺,便稠的多稀的少,不管别人死不死保你活着。要想坑你.从上面给你擞一勺,便全是清水没有稠的,别人活不活保你得死。她不,不论给谁打饭,打之前都要先把锅咕咚咕咚搅搅,搅匀了再打,人们喝到碗底比比,沉在下边的糁子都差不多。社员们都说她好,承她的情,她不领情,她问:“我给你多打了吗?”有的干部们去打饭,叫她别搅从锅底盛,她装做没  相似文献   

3.
9月份埃博拉病毒开始发作,据说是在乌干达首都以北225公里的小镇。 一个女人突然发烧,5天之后死了。埋葬之前,遵照习俗,她的遗体在她的小屋停放两日,以候亲友参加葬礼,遵照惯例,亲友擦洗她的遗体,用一个公用的盆,以示永不分离。 定时炸弹就这样埋下了。几天之后,女人的母亲、孩子、姐妹、亲戚都死了,病毒扩散到周围25公里,截止11月6日,死了89个人。 这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最早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汪文忠 《湖北档案》2016,(11):19-21
方志敏是中共早期革命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北上抗日的路上遭遇国民党军的包围而被俘,同年8月6日英勇就义.方志敏在监狱里受尽折磨,实现了“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革命誓言.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为革命牺牲的英雄都被追认烈士,他们的英魂有了归处.可是,方志敏是被敌人秘密杀害的,他的遗骨何在?为了让英雄能够早日安息,党和政府以及方志敏的家属,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英雄遗骨之路……  相似文献   

5.
媒体点评     
姚眉  王波  赵小平 《传媒》2003,(5):12-12
不必要的媒体争论 某报去年12月10日刊登文章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应该扬弃了。“英雄”就是“英雄”,它不需要“民族”这个前缀。 民族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通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一种稳定的群体。随着历史上民族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出现过许多次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晚会实际操作过程中,舞台设计的好坏,是影响一台晚会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首歌、一个舞蹈、一个曲艺节目等,她可以一层不变地从这个舞台,演到那个舞台。然而,一个广场晚会的舞台,即使她再漂亮、再合理,却不能一层不变地重复使用。因此,在圈内人士看来,晚会的成功与否,舞台设计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个人在某行业平稳度日,碌碌无为并不难,难的是恭敬与质朴,是爱岗和献身。一个真正专注于事业的人就能经受住这个时代的诱惑,埋首于自己的追求。香格里拉县档案局(馆)长央宗同志便是这样的人。央宗还有一个汉族名字:彭文英。 1993年,央宗调任县档案局(馆)长,此时的她已经是参  相似文献   

8.
书业人语     
要改革就有可能“阵痛”,所以我们提出要“稳妥”;不改革就等死,所以我们强调要“突破”。这是一对很难把控的矛盾,而现实工作中又必须面对它,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我们如何去处理这对矛盾呢?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具体到一个单位也是一样,尽管过程会短些。我是这样看的,改革是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稳妥推进;改革的过程是有阶段的,在每个阶段是应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要有突破的。没有阶段的突破就没有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推进。阶段性突破是积跬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书业人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  相似文献   

9.
<正>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英雄伟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战线上,默默坚守了35年。她就是雅安市天全县档案局职工刘元玉。在单位,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刘大姐。刘大姐总是笑盈盈的,亲切和蔼。一见到她,让人自然而然就想起山上的杜鹃,想起那一朵朴素的山花。翻开刘元玉的履历表,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县党代表、档案先进工作者、三等功获得者……每当面对这些荣誉时,刘元玉总会这样说,"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0.
守护英雄     
刘胡兰怒视敌人铡刀英勇就义,毛泽东称赞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种崇高精神,教育了后代,而当时对解放区军民战斗意志的激励,更是深印人们的心头。1947年秋,豫北解放区掀起大参军热潮。在县里动员大会上,我,一个14岁少年,举起拳头报名。有人发笑:就你,还没枪高。我大声说:刘胡兰只比我大一岁,她……  相似文献   

11.
民主形式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远没有我们对这两个美好事物概念上的解读那么惬意。综观西方民主演进的历史,罗伯特·达尔(1999:45)说,贯穿整个民主理论历史的是把"民主"同政治平等,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统治等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在历史的现实中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与专制主义是针锋相对的。但民主的涵义绝不仅仅如此,在近代历史的最初民主经验当中,民主与个人权利也是针锋相对的。作为一场空前的社会实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与实践是关于这一论题的最好范本。当法国人亚历克西斯·德·托克  相似文献   

12.
刘胡兰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那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女英雄形象早已定格在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里。笔者上中学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初中语文课本里就有一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写的就是刘胡兰就义的场景。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云周西村大庙广场上,面对刽子手大胡子张全宝的几番逼问,刘胡兰的回答斩钉截铁,极其彰显英雄气概。如果读者认为留在记忆深处的刘胡兰形象,主要源自课本、连环画、歌剧、  相似文献   

13.
在爵士女歌手里,像劳拉·菲吉这样保持女性温柔的并不多。她不像大多数黑人女歌手那样,有一种天然的爆发力。她更像是在岁月倾斜的阶梯上缓缓展示迷人的姿态。在爵士史上,凡是要称后的都得挺胸凸肚,重量过人,然后大家会给她一个雅号——爵士妈妈。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女声的爵士乐迷,会把历史上几个最伟大的爵士歌后视为珍宝,她们的歌声里都荡漾着一种讨人怜爱  相似文献   

14.
向警予是我党唯一的女性创始人,她青年时代留学法国,从此树立并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决心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她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可贵的革命爱国精神,直到英勇就义时还在为革命事业振臂高呼。  相似文献   

15.
一、广播新闻创新的意义我们广播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技术上和节目内容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广播,更没有今天的广播事业。但是,电视等新媒体异军突起,广播发展到了今天,却渐渐有了英雄暮年之感。对此,有人迷茫,有人悲观,更有不少人在努力探索,希望找到重振广播当年雄风的良方秘诀。其实,广播作为一种还不到百年历史的现代传媒,凭着她自身的优势,她总是会占据她应有的一席之地。广播要在竞争中不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不行的;创新依然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电台之所以在很多方面能走…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采访中应坚持正面宣传,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却忽略了另一面潜在的事实,而这一部分事实对读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新闻价值。比如,某知名英模网公殉职后,多数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事实:她是出车祸死的。但媒体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没有写出司机是酒后驾车出事的。其实,如果写出这个事实,并不会影响英雄人物的形象,反而会给广大司机一个强烈的震撼:今后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生命为本。比如,一家知名酒厂厂长因为厂子被别的酒厂兼并,他想不开举枪自尽,媒体纷纷进行了大幅报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有“新闻自由”的表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但是法国新闻自由并没有顺利在国内实施,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新闻自由时隐时现,直到1881年《出版自由法》才真正在法律上确定了法国的新闻自由。本文主要回顾法国在这一段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新闻自由的历程,并归纳法国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下新闻自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幼心比男儿烈 秋瑾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性格刚强豪爽,十分向往古代的英雄侠客.她听说外婆家男男女女都会骑马、击剑、打拳、舞刀,心里非常羡慕,经常缠着母亲,吵吵嚷嚷,要到外婆家去学武.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在16岁那年得以实现.她到了萧山外婆家,刀、枪、剑、棒样样都学,更醉心于骑马驰骋.人人都说,这孩子要是个男孩将来准有出息,莫不为她是个女流而深表惋惜.秋瑾听了这种议论很不服气.她想:难道女孩子就不能干出了不起的事吗?  相似文献   

19.
采访轶事     
一、“都死了?太好了!” 日常生活中我奉行这样一个原则:费心智,不可;劳筋骨,可。盖因费心智要白少年头,劳筋骨则是锻炼身体。所以,“三思而后行”,“话到嘴边留半句”这等古训,于我是大大的费心智,一概不取。那么,不费心智的办法便是:有话直说,实话实说。于是,直率就成了朋友们对我的评价。因了这个直率闹过不少笑话,最典型的就是一句:“都死了?大好了!”  相似文献   

20.
上海电视台有个燕子姐姐——陈燕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个梅梅姐姐。燕子姐姐经常在电视屏幕上和小观众见面,至于梅梅姐姐,由于广播没有图像,大多数小听众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梅梅”,既非乳名,也非昵称,而是真正的大名:姓梅名梅。二十四年前的一个冬天,梅家诞生了一个女娃。那正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家长欣喜之余,就给她取了这个名字。现在,她刚越过二十四岁年龄线。梅花伴她诞生,她与梅花有缘哩!她来到新中国的大地上,还在幼年就喜欢唱歌跳舞,最爱唱的歌中就有一首叫《红梅赞》。她从小爱好文艺,这和日后成为电台的文艺编辑,不无关系。说起来还真有点童话色彩。她年龄二十四,工龄才五年,可参加电台的对少年儿童的演播“工作”竟有十几年的历史。那还是她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