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韩愈是唐代古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注,千里一道,冲飙激浪,污流不滞”(皇甫湜《谕业》),“自诸子以来未有也”(石介《尊韩》)。这种成功,是他对前代文学“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俱收并蓄,待用无遗”(韩愈《进学解》)的必然结果。韩愈之后的赵德,在《文录序》中曾这样评价韩愈和他的散文:“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以韩愈散文的成就比于先秦古文,实在是不过分的。这种评价同时也昭示了韩愈散文与先秦古文的流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以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和韩愈研究会、全国乃至全世界韩愈研究者共同促成了韩愈研究的蓬勃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成为韩愈研究的重要阵地,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韩愈研究学术信息,“地方”色彩突出,尤其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研究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五原”思想,基本上代表了韩愈哲理思想的整体内容。细究之,韩愈的哲理思想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作哲学。韩愈重点讨论“仁”“义”问题,甚至他津津乐道的道也紧紧围绕着“仁”“义”大做文章,试图构建实践行为的道德律令。故而,韩愈的思想与其叫作哲学,不如叫作仁学。韩愈竭力将思想与自身的实践,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联,力搏佛老的同时,使其“五原”,甚至韩愈的整个思想跳出了纯理论的窠臼,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生母是谁?一直是个谜。卞孝萱先生的《韩愈生母之谜》,试图解开这个谜。读后大受启发,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願提出来向卞先生及众方家求教。 “生母改嫁”,“生母即乳”是卞先生对韩愈生母两种可能性的推测。 为什么说“生母改嫁”了呢?卞先生的理由是:“韩会母去世后,韩仲卿因门第、年龄等原因未再聚而有媵妾。”韩仲卿的这个媵妾,也就是韩愈的生母,因“年轻,在家庭中身份低下,故于韩仲卿卒后,改嫁他人。”  相似文献   

6.
韩愈一生遭遇了阳山之贬和潮州之贬,在这两次被贬的过程中,韩愈在保持自己“不变”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贬官的原因、韩愈被贬后对“贬官”这一事件的认识以及韩愈在贬所的状态三方面可以揭示韩愈两次被贬中的“变化”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韩愈与刘禹锡、柳宗元等对永贞革新认识的异同实与中唐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他们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许多见解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在实现政治理想方式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首先,对“道”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解释:韩愈所谓“道”专指儒家仁义之道,而刘柳的“道”亦兼括佛道。其次,刘柳更相信“人为”的力量,认为人胜于天;韩愈则认为人类乃残害天地万物之祸首,认为天胜于人。韩愈重视儒家政治理想和儒家人格标准的完美结合,刘柳则重在“势”字,主张顺应时势,不惮改作。  相似文献   

8.
韩愈对待永贞革新的态度问题,过去的论者一般把它看成是韩愈政治上的一大污点,并以此作为他保守的重要证据。到“评法批儒”时,有人又以此进而给韩愈扣上“保守派”、“反动派”等一连串帽子,大张挞伐,这是不公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韩愈并不是“保守派”、“反动派”,而是中唐时代一位进步的文学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关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历来的解释框架有“不平则鸣”说远绍孔子“诗可以怨”的说法;又有“不平则鸣”说“与庄学中的‘自然’观有内在联系”的说法;而大多数的论者则认为它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其实,以上说法都尚未涉及一个重要的认知视野,即韩愈因何种因素而感到“不平”。本文在考察韩愈文本之后得出结论:韩愈“不平”之标准就是儒家之“道”,即为“道”之不行而鸣不平。这就决定了韩愈“不平则鸣”说属于文学工具论(“载道”说)的范畴,并非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不仅极力称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且把韩愈的文章与杜甫的诗歌、颜真卿的书法、左丘明的史传一并论及:“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愈的文章所以能够“起衰”,就在于他善于“集成”。应当说,韩愈的集成,在思想内容、风格源流和文章形式疗面皆有其表现,而这里则仅就其文章形式方面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刘熙载曰:“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蒋湘南曰:浅儒但震其起八代之衰,而不知其吸六朝之髓也。”刘、蒋二人的见解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指出了:韩文不仅继承了古文的形式,同时也大得力于骈文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韩愈在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上与大颠和尚的交往和兴办乡校两件事进行剖析,指出,必须把这两件事放到治国理政的层面上来理解。与大颠和尚的交往,传达了韩愈吸取禅宗治心之长,用于治国济世的苦心。而能够把治心与治国系联起来的,是“礼”的讲求。用礼“化民成俗”,又要通过学校来完成。为此,韩愈在潮州兴办乡校,目的是教平民以礼数,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个好百姓。两个方面合起来看,表现了韩愈崭新的文化理念,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即今河南省孟县人,本人又屡称“昌黎韩愈”,故世称韩昌黎。宋神宗元丰时,又追封他为“昌黎伯”。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朋友间又称他为“韩十八”。他的最高官职是吏部传郎,所以又称“韩吏部”。他死后溢号“文”,故世称韩文公。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尽管他是河洛之子,但在他57年人生历程中,寓居洛阳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倘使不考虑他在洛阳的来往、逗留,他在洛阳居住的时间只有19年,其余大半生(将近40年)都是在外求索、奔波的。他居洛的19年可分为五个阶段。从768年到777年,韩愈10岁…  相似文献   

13.
孟学思想是韩愈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尊孟与非孟是韩愈孟学思想的一体两面。其孟学思想不仅是孟学转型的开端,也是论“道统”、重“心性”的宋学的重要思想课题,更是宋代“四书”得以升格集结的重要推动力量。概而言之,韩愈的孟学思想是探讨“唐宋儒学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系统地了解韩愈经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陈怡 《考试周刊》2010,(5):30-31
韩愈《和席八十二韵》中的诗句“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曾被北宋欧阳修理解为“尝以诗为文章末事”,这给韩愈研究带来了重文轻诗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韩愈诗歌文本入手,对“余事作诗人”作全面的解读,并借此对韩愈的文学思想和诗歌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韩愈极力排斥佛老,但被贬潮州后,却又与高僧大颠为友,这历来引起不少议论。本文认为,韩愈喜颠行为,和他的排佛行为并不矛盾。韩愈与大颠交往的主观意图,正是要通过礼待门徒颇多的名僧大颠这一有影响的人物,以宣扬唐朝天子“神圣威武仁慈”,同时显示刺史礼贤下士,治政有方,以使“蛮荒无不安泰”。韩愈被贬潮州之后,远离朋友与同僚的孤独之感,无时不在向他袭击,他与大颠交往,自鸣清高,自表推崇孔孟,继续宣扬圣人之道,这是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借机鸣志的一种途径。韩愈虽同佛教势不两立,但他从不厌恶僧人,他对与他往来的和尚,都表示出要以儒改佛的决心;韩愈赠衣予大颠,赠的是儒衣,而不是僧服,其“人其人”之意由此正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7.
学习准备1.谈谈你所认识的韩愈。(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突出韩愈在唐宋文学史上的地位。)2.阅读韩愈的《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体味作者寄寓在诗歌中的感情,并联系本文,说说“孤侄”为何许人也?(这两首诗写的是韩愈对“三年不见”的十二郎的思念,抒的是“忧”“苦”之情,说的是  相似文献   

18.
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些论者对韩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的批评 ,分析了韩愈在该句中所使用的“道”、“传道”以及由此构成的“师道”,认为人们的批评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没有准确地把握韩愈的原意。然后本文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韩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的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对当前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主张中明显忽视“师道”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相似文献   

19.
韩愈碑志作品现存七十五篇,将近占他全部散文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在韩愈研究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为人们所提到的仅《柳子厚墓志铭》等少数作品,大部分作品或以“谀墓”的罪名一笔抹煞,或被视为“无价值”而排斥在研究的范围之外。事实上,韩愈的碑志是他全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韩愈积极的思想政治倾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研究韩愈和整个唐代“古文运动”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古文运动 ,不仅是一场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语言的大变革。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倡导者 ,只是柳宗元逻辑思维严密、性格谦和 ,文章以峭拔见长 ;而韩愈则好名利、有霸气 ,文章以气势和新奇取胜。在散文语言的革新上 ,韩愈的主张及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韩愈重文 ,他虽然说“文以明道” ,但事实上他更为注重的是文学传统 ,而不是儒学传统 ,这是历代古文评论家们都注意到了的问题。仅“文辞”二字 ,就在韩愈的诗文中出现了二十多次 ,可见他对文章语言的重视。朱熹在《朱子语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