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汉越秀星悦湾畔项目2#楼高度178.2m,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超B级高度建筑。采用MidasBuilding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塑性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梁、连梁较早发生弯曲屈服,起到良好的耗能作用,小部分剪力墙存在局部损伤,能满足结构抗震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不同地震作用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利用Perform-3D有限元软件对8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分析得到了该种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破坏状态概率曲线以及结构破坏概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基本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罕遇地震下,结构具有较低的倒塌概率,为评估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砖混结构以粘土砖和砂浆构筑而成的墙、柱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较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文章阐述了砖混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抗震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钢板剪力墙(SPSW)框架结构和纯钢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比实验,得出了两种结构在相同地震效应下动力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地震波作用下,SPSW对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均有明显提高。SPSW墙面积占用率约为5.24%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刚度提高值约为13.39%~31.5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刚度提高值约为13.81%~31.79%。综合分析表明,SPSW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特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良好的贡献作用,为多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隔震多塔楼串联上部结构的连接板,会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而连接板能可靠传递水平力是多塔楼整体隔震结构方案的重要前提条件,若连接板提前受损或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将会降低。为保证连接板不早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本文以一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案例为基础,提出基于主应力的底板承载力验算及配筋设计方法,首先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大底板双塔楼隔震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对底板进行配筋设计和抗震性能验算,最后根据配筋设计结果,利用SAUSAGE非线性分析软件,分析罕遇地震下底板的损伤。结果表明:采用大底板多塔楼隔震方案以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主应力进行抗震设计的底板能够满足各地震水准的性能目标,罕遇地震下,底板未先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仍能保证结构整体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十分必要,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实例进行分析,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和构造延性方面论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力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其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及变形能力都比较低。由于多层砌体结构自重和刚度大,自振周期短,极易产生脆性破坏。这一类房屋大量破坏甚至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机理,本文通过PFC2D(Particle Flow Code, PFC)颗粒流软件建立一个三层两跨砌体模型,输入地面震动波,模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模型参数,使用PFC2D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砌体倒塌的全过程。通过对模型的裂纹分布、应力应变及位移等进行分析,较好地反映出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开裂、失效、局部倒塌到整体倒塌的全过程。可以定性了解砌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边缘墙破坏更严重,底层墙体比上层严重,砌体房屋门窗洞口四角处更易发生破坏。PFC2D颗粒流软件有计算速度快和易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该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物的动态灾变过程研究,能够找出结构的易损部位,方便设计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其抗震性能,也能为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某超高层住宅结构高度149.15m,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三项不规则项,属于B级高度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根据设定的结构性能目标,分别对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和构件性能进行分析和论证,通过对薄弱部分采取一定的抗震加强措施,完成了结构的性能化设计,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实质就是延性,延性的提高可以增加结构抗震能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分析了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以及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与其破坏机制密切相关,"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有利于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和耗能能力,抗震性能较好。从填充墙、楼板、柱的轴压比及截面尺寸和多维地震波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结合新版规范对以上方面的条文调整,对结构实现理想的屈服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要点及其意义,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日美抗震设计规范建立典型多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研究模型,通过结构形式、屈曲约束支撑的水平力分担率β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首层剪重比CB为模型主要研究参数;并且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层反应值与屈曲约束支撑需求性能,进而比较中国、日本及美国钢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各模型各层层间位移角反应值R,多遇地震时R0.75%、设防烈度地震时R1.0%以及罕遇地震时R1.5%,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减震性能。(2)最大层剪力反应值分布形式,多遇地震时跟中日美规范静力推倒分析设计层剪力分布形式比较无明显差异。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时,β=30%的CJ模型,日本规范Ai分布形式各层剪力计算值,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中国和美国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接近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Β=80%的US模型,最大层剪力地震反应值分布形式跟中日美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比较,4层以下无明显差异;4层以上地震反应值远大于静力计算层剪力值。  相似文献   

14.
孙秀燕 《科技风》2011,(18):132+134
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SRC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内含型钢的一种组合结构,由于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延性及耗能性能好等优点,在地震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一个SRC结构为例进行了全过程的Push-over分析,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对结构在遭遇罕遇地震后可能出现的破坏状况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并就其进一步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要:国内外大量的震害表明,在中等强度或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设施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大型火力发电厂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应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对其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旨在研究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的空间抗震特征,介绍分析其结构地震抗性的理论方法,总结火力发电厂结构布局中的一些特性,并提出合理可靠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沁园行政办公楼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评估,得出评估结论,为是否抗震加固提供参考依据。首先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原结构模型,然后进行模态分析,再对原结构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pushover分析,最后根据量化指标层间位移角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7.
现浇空心楼板由于其自重轻、成本低、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建筑功能和使用空间的要求等优势,在大跨度楼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某带大跨度空心楼盖的高层框架结构,采用基于拆除构件法的Pushdown分析方法从结构极限承载力、失效点竖向位移以及关键构件受力机制等多个方面研究大跨度空心楼板对该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跨度空心楼板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减轻结构倒塌破坏的程度.本文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带大跨度空心楼板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建议,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8.
地震的预报和预测,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排除发生超过当地设防裂度地震的可能性。建筑物抗震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不致发生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不能将责任仅推给地震的大小,必须把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抗倒塌措施作为课题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在面外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国外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砌体墙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隔震结构对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作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固定高层建筑和隔震高层建筑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着阶数的增大而增大;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消耗了大量的隔振能量;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足够安全可靠的隔震系统,形成柔性底层,使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建筑物对地震的影响;隔振节点加速度明显降低;隔震后位移发生微小的减少。由模拟结果可知,地震破坏以水平破坏为主,震烈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隔震层吸收了地震中大量的能量,隔震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明显降低,基础隔震体系能够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