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起同泽中学,海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它是一所文化、职业教育并举的新型学校,更因为它与爱国将领张学良之间有一段不解之缘.它是由张将军捐资兴办的,距今已有71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奉天同泽女子中学是由张学良将军于20世纪20年代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女中,这是当时奉天城内著名的女子中学,办学理念先进,设施完备。"同泽"二字取自《诗经·秦风》中的《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诗人表达了一种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的战斗情谊,保家卫国共御外侮的爱国情怀,张学良以"同泽"为校名,意在激励莘莘学子,为强国御侮而学。学校于1927年10月动议创办,1928年3月正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30日,民革海城支部85岁老党员、海城市同泽中学离休教师蒋濂同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任命状和辽宁海城大道村《蒋氏宗族简谱》捐赠给海城市档案馆收藏。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任命状由张学良亲自签发并加盖红色印章,此任命状签发于中华民国十八年(公历1929年)四月十九日,上面写有第06355号字样。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3日是张学良将军的百岁华诞。这次由我采访辽宁省海城人民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的活动。接受任务后,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次报道表达了我作为一个同乡晚辈、一个年轻记者,对千古功臣的景仰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将军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本文对张学良的体育教育思想内涵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张学良的体育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辽宁海城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东依莽莽群山,中有坦荡平原,两临潆洄辽水.群山雄姿百态,河水诸流汇集,好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海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吕正操将军1905年1月就出生在这里.他早年在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人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张学良的少校副官.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王炳毅 《档案时空》2007,(11):12-14
1955年,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说到:"有二个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是张学良将军,一个是张镇将军.他俩都为人民,为我们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张学良联合西北军领导人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一举扣留了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迫其实行联共抗日路线,从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陈相安 《兰台世界》2003,(11):27-28
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大连体坛名将刘长春,而刘长春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壮举,是和张学良将军的支持分不开的。张学良想靠体育抗日刘长春之所以能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年即1932年单身一人赴美国洛杉机参加奥运会,这是张学良将军大力支持的结果。张学良将军和刘长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将军作为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位曾改变中国现代历史、为国而牺牲自我的民族英雄。张学良幼读经史,少习军旅,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而立之年便出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他所率领的东北军势力雄厚,声誉良好。这与其重视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张学良青年时代设立的  相似文献   

10.
凡是去过青田阜山中学的人无不惊奇地看到,该校校牌上"青田阜山中学"六个大字,竟然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于1991年2月亲笔所题.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国耻日,对张学良将军来说1931年9月18日是个殊非一般的大屈之日.九一八事变造成国土沦亡,山河破碎,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人们纷纷指责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这一年,张学良成了千夫所指、万众责骂的"不抵抗将军".舆论界也把"欺诈"、"生活放荡"、"花花公子"之类的恶言秽语,一股脑儿抛向张学良,对张学良大肆讽刺和挖苦.对此,张学良内心十分痛苦,从1931年开始直至去世,张学良每本日记的开始日期都是9月18日,九一八成为他一生不能忘记的伤痛.  相似文献   

12.
李云涛 《兰台世界》2001,(10):36-37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作为永标中华史册的千古功臣,他不仅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特殊贡献,而且也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张学良非常热爱和重视体育事业。他认……  相似文献   

13.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 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及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的行为彻底失望,决心率部队投奔共产党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4.
张树纯 《档案时空》2003,(11):22-23
在世人眼里,张学良是将门虎子,天生的军人、少帅。其实不然,在张学良走上社会前,其父张作霖鉴于张学良瘦弱的身体和公子哥的性格,毫无信心把他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军人和接班人。张学良本人也没想当军人,只是阴差阳错,才走上子承父业的道路,继而成为东北军的统帅。“父亲一心想把我培养成文化人”张学良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被送进私塾,从师于海城宿儒杨景镇。有一次,杨老先生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做《论民国之害甚于帝制》,张学良在作文里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论调,文章里指出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一席话把杨老先生惹恼了,立即找到张作霖辞职,说…  相似文献   

15.
天津图书馆发现一批少帅张学良老照片犤《每日新报》报道犦近日,天津图书馆的人员在收集整理近代文献时,无意间发现了许多有关张学良将军的珍贵照片和资料。已经发现的这些老照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张学良慰问抗日将士的照片,张学良参加各种政务活动以及张学良生活的部分照片。这些照片是从散落的旧画报如《北洋画报》、《良友》等旧天津老报刊以及馆藏书籍中发现的,其中1927年7月登载在《北洋画报》上的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手迹照片最为珍贵,在墨迹旁还有孙中山与张学良的合影。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学良将军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真实记录近代东北教育史的著作———《冯庸和冯庸大学》一书,由辽宁省档案局(馆)赵焕林、于在海等作者完稿,将于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用档案资料撰写的传记,如实地记述了上世纪初的东北国内、国际斗争历史,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和冯庸的父亲冯德麟两人起家、矛盾、斗争、和好的历史,冯庸将军的成长史、办学史以及同张学良将军的友谊史。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口述历史是张学良本人与口述历史工作者共同努力所记录、整理并予以保存的史料,其内容涉及之繁多,已然成为今日学者们解读张学良将军、张氏父子不可或缺的文献,无论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之诠释,还是对张学良本人之研究,都提供了一条澄清与揭示某些重大历史细节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国内采用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的已有几十家了。有国产的华光系统,有从国外引进的蒙纳、写研、森泽——连诺和大仓等系统。其中有采取激光照排技术的,也有采取阴极射线管照排的。不论是激光的也好,阴极射线的也好,都属于“冷排”的范畴。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尽管目前还不是所有出版行业的人都承认它的长处,甚至有时还对它横挑鼻子竖挑眼,但它比起铅排来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计算机激光照排比铅排究竟有哪些优越之处呢?撇开投资少而见效快,劳动强度小,设备占地面积小,所需劳动力少等外在的长处不谈,仅就计算机激光技术本身而言,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在报纸上已经很难看到不熟悉的生字和生词了,广播中,许多现场直播自然的口误让群众喜闻乐见。主持人的口头语和大白话也是听起来那么顺耳:电视新闻类节目除了中央和地方的新闻联播以外,我们都很难看到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照提词器播报新闻的场面。说也好,播也好,都是传媒与受众对接的一种方式而已。怎么样对接好,就怎么对接,群众是评判的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