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莹 《天津教育》2022,(1):53-54
<正>二十四节气在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能当选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它的文化价值非同一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以此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激发民族自豪感。因此,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载体融入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下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环境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及传承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表现的重要审美方面,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精神追求及生活体验的最好概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解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传承我国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从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的利益网络治理、注重非遗活态传承的物质载体建设、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模式以及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制度与保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艺蕴涵知识属性和思想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传承只有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层面去体现,才能使传统技艺更好地被认识、理解和传承下去,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重视,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同时,随着城市化化进程的加速与西方文化强势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乐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涵养,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为基础,就此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促进信息化传承,提高校园传承三个方面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凝结了一个民族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创造力,凝结着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从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作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俗传统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窘境。基于此,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等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从而达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蔡淦珍 《教师》2010,(32):125-125
幼儿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中性格与文化修养培育的重要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每所幼儿园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赣南采茶戏是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地方戏曲。如何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幼儿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中性格与文化修养培育的重要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每所幼儿园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赣南采荼戏是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地方戏曲.如何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分析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烙印,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根源.在我国悠久的发进程中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传承"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对"非遗"文化的了解,需要在亲身体验中感知,在实际操作中内化,  相似文献   

17.
郭银生 《学周刊C版》2019,(19):114-114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全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最为亮眼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为全世界文明的进步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且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身的珍贵非物质文化,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进行弘扬和传承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知识的吸收阶段,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进行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让小学生从小开始接触到传统民族文化,培养小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节日的保护意识,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建设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维、行为和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到文化校园的建设中,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文化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寓于高校德育之中,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学习和认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还能使大学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享受中产生对于自身民族文化、民族身份的认同,并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即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