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自然科学课本第三册第三章是关于“液体的压强”。课文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pgh,但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影响,对公式往往难以置信。为了打消学生对公式的不信任感,很有必要增加演示实验来证明此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正确性有个直觉的印象。据此,笔者设计了教具“液体压强公式实验仪”。器材粗细有明显差异的有效长度为80厘米的玻璃管各一根:“T”形三通管一个;规格20毫升的注射器一个;弹簧一根;小夹子一个;软管三根;整个装置固定在长60厘米,高100厘米的平整木板上(如图示)。实验方…  相似文献   

2.
液体的压强与液重无关的演示实验刘传河(泰安第二中学)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七节讲了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这是该章的重点之一.公式指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总重和体积等都没有关系.可是一些学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有...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定律和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改进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中学程年训初中《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定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内容历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就这两个实验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这两个实验的改进,仅供参考。一、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传统的方法是用...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 ) ,第十一章有“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实验验证”学生实验 ,我认为该实验有待改进的地方 ,现提出与大家商讨。原方法是利用煤油不溶于水的特点 ,在两端开口直玻璃管内形成一油水分界面 (如图 1所示 ) ,以该分界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即煤油柱对分界面向下的压力和水对分界面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来验证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P=ρgh。该方法主要的弊端是 :煤油与水的分界面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象 ,以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易理解和接受。如果…  相似文献   

5.
查理定律实验是高中物理较难做的实验之一。课本上的查理定律演示实验(DIS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并且无法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主要原因是:①锥形瓶内密封气体和外部液体热交换过程缓慢,且传热不均匀;②温度传感器在测量气体温度时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导致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显示数据不同步;③实验时间太长,定量的实验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1)特点: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只能抽象理解的情况下,特制此教具。该教具能形象而生动地演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质量无关。该教具制作容易,操作方便,由于配备了放大标尺,学生很容易观察。易于推广,是帕斯卡实验的缩小,学生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帕斯卡定律”一节中,图5-8的实验,是用活塞压筒里的水,从而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表明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但是,这个实验不能证明活塞对水的压强等于小孔上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把图5-8实验做如下改进后,不但可以证明密闭液体能传递压强,而且能证明密闭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  相似文献   

8.
3液压 液体的压强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原因是初中生不了解它的起因,加上教学中不要求规范的受力分析方法,学生很容易把固体压强的观念套用于液体压强,从而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力的方向和液压的传递缺乏正确的把握,影响了后续内容(如浮力)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液体对容器器壁的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知识点之一。它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液体对容器器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同一深度上液体对器壁的压强相等。为了使学生易于理  相似文献   

10.
自制液体压强传递演示实验器杨泗华(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学222132)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压强计测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演示实验,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此演示实验需多次转动金属盒,...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一节压强的概念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好压强的概念,做好演示实验是本章教学的关键。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是:取一个有四条腿的小木桌,先把桌面放在沙上,往桌面上放重物,再把小桌翻过来,让桌腿立在沙上,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桌上。观察前后两次桌面、桌腿陷进沙里的深度。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这个实验有以下的缺点。 1.沙面是水平面,可见度低,学生不可能普遍观察到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的电功实验是一个必做实验,也是一个难点实验,一直没有现成的仪器,按教材的做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其难点有三:一是所用的小型电机(J2418)启动有困难(必须用手辅助启动),二是实验数据采集难(因实验过程短暂,来不及读取电流、电压所用时间、砝码提升高度的值);三是电机启动、时间记录、砝码提升起、止点位置难以同步,使该实验的操作难度加大,因此多数教师对该实验只讲不做,给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十章“四、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一节中,课堂上需要做气体压强与体系关系的实验,如果按课本的做法,十分不便,一是做为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二是若改为学生实验,需人手一个,注射器需要的数量大,特别是农村学校很难做到;三是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接触面积小,用力大,手指麻木,感受气体的压力不明显;四是稍有不慎,容易落地摔破……。  相似文献   

14.
1问题提出 学生在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往往会猜想压强大小与液体的重力、质量、体积、形状、密度、深度等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液体压强大小与密度、深度间关系的猜想通过控制变量法,利用压强计这一工具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如何证明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重力、质量、体积、形状这些因素的关系,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这也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将固体压强与固体的重力等诸多因素有关的认识错误地迁移到液体压强当中去;此外,学生认为既然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液体压强实验的改进四川广汉中学侯小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强的心理,利用实验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理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之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6.
《浮力》一章是初二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教学的重点有三点:一是浮力概念的引出;二是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导;三是物体浮沉条件的讨论.这一章教学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实践经验不多,头脑中受日常生活中错误观点的影响较深.例如有人认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也有认为浸入液体越深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等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浮力”教学必须要紧密结合浮力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也包括学生实验),使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生动的实验效果,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初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演示 初中课本上介绍的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而增大的实验方法,是在一个圆筒的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小孔,水从高低不同的小孔中流出,平射到同一盘中,通过射程的不同反映水出孔速度的差别,进而反映压强的不同。此实验具有现象生动、可见度大的优点。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出孔后水的射程不仅与其出孔速度有关,而且与孔相对接水盘的高度有关,在出射高度不同的条件下,根据射程决定高度显然是不可靠的。鉴此笔者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使三孔出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液体的压强P=ρgh表明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在学习中有不少学生却总是把液体压强跟其质量纠缠在一起而陷于困惑。为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笔者自制了一个简易液体压强演示仪,较科学、直观地演示了这一原理,消除了学生的疑点。  相似文献   

19.
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必做的重、难点实验。但长期以来这一实验的演示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比热”这一概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的 ,这一实验的成功与否 ,效果好坏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比热”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因此 ,要使该实验取得满意的演示效果 ,就必须改革这一沿用了几十年不变的陈旧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效果。1 原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1)普通温度计可见度过小因该实验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而普通温度计存在着刻度线过细 ,内部红液柱横截面又过小的毛病 ,其温度示数的变化只能近距离观察 ,对全班绝…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溢液杯的设计目的是使溢液杯不仅能用来验证阿基米德定律,还能用来验证帕斯卡定律。 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验证帕斯卡定律的演示实验仪器只有一个帕斯卡球。这个实验只能证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不能证明被液体传递到各处的压强等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