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0,(28):34-35
习语是英汉互译中最难翻译的部分之一。其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对英汉习语互译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提高英汉习语互译的技巧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英汉句法角度分析英汉表述语序逆向现象,收集PRETCO—B真题179句英汉段落翻译语料,报告英汉翻译语料中146个句子(占81.56%)194个句法结构,并结合短语结构、长句、“It”形式主语等主要句法结构的类型语料,研究英汉句法结构差异对表述语序的影响,反映英汉句法差异、英汉句法结构与信息重心前后位置的区别,并提出采用逆序法翻译,逆向调整英汉句法叙述顺序,使译文符合汉语句法结构规则与表达习惯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词典例证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转换翻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常以使原文和译文失去形式对等为必然结果,现试通过对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例证翻译的异同,探讨词性转换、肯定与否定的转换、句式转换、语态转换四种转换在词典例证翻译中的使用和可能的局限性,以便为选取词典例证翻译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翻译中,长句翻译是难点。长甸的处理需要译者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的翻译技巧,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才能用较为确切的汉语对英语长句进行翻译。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长句结构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复杂长句的不同译文比较,来解析英汉长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及习性等不同,导致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英汉互译的障碍,直接影响了译文的准确性。只有通过实践,掌握翻译技巧,才能正确地进行翻译转换,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志云 《海外英语》2012,(21):158-160
通过对翻译理论的成果进行通俗化、简明化的应用,我们可以在深刻把握翻译本质的基础上,对复杂的真实翻译过程进行科学描述和模式化,从而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该文以DownsizinginVogue选段的翻译为例,通过对该选段的网络译文和笔者的改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词语翻译、句法翻译和篇章段落翻译三个方面,讨论通俗化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王韦 《英语广场》2023,(11):23-26
剩余信息理论是指导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第3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入手,基于剩余信息理论,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本汉译中的应用。本文通过译例分析得出,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背景两个层面适当增译,可以提高译文精准度,增强译文可读性。本文期望为增译法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英汉两首诗歌的译文的分析,所分析的英语和汉语诗歌都是属于同一诗歌类型,即意象主义诗歌。通过对英汉诗歌译文的对比和分析,找出此类诗歌翻译的特点。这对我们诗歌翻译,无论是汉语诗歌英译,还是英语诗歌汉译,都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一翻译原则对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照符号学翻译观.通过对广告语特殊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英汉广告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联想意义的转换以力求达到功能、语意、语法、修辞等效,从而使广告译文发挥与原广告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本文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了张培基先生英译文《杜鹃》的语言特色。译者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及表达方式,运用娴熟的翻译技巧,达到了从原文到译文之间较为理想的变通,从而取得了信、达、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对等现象,这些不对等现象体现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如何正确解决不可译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地趋同,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翻译不可译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创造法和意译法四种翻译策略,旨在克服不可译性对译文内容造成的影响,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方式的差异,英汉文学翻译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使汉语译文达到连贯的目的。本文以译言网古登堡计划中的翻译项目之一《遗忘的星球》的英文文本和其汉语译文为例,分析了该小说在汉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指出可以利用减译法、衔接方式对等翻译法、衔接方式转换翻译法、增译法等翻译策略来增加英汉文学翻译作品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4.
孙方 《英语广场》2023,(5):40-43
译文文本是否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特征、是否便于目的语读者阅读与理解,是判断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如何翻译被动语态往往会直接影响整个译文文本的效果。为此,本文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特点对英汉被动语态差异性和被动语态的汉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翻译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 ,认真分析所存在的差异 ,有助于提高翻译水平。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习俗方面存在的差异 ,旨在使读者了解这些文化习俗差异 ,并能在翻译工作中充分考虑并克服这些差异所引起的障碍 ,尽可能地使译文与原文的信息对等 ,避免误译、错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的合理转换是实现译语语篇连贯的保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转换失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译文的连贯,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造成翻译失当的原因,指出衔接手段合理转换对实现译文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本文还探讨了衔接手段转换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宏春 《考试周刊》2007,(39):40-42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彼此存在很大差异。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郭建中先生《中国人的家庭》译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了在翻译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译。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英汉思维、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象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跨文化翻译时,译者应从多角度去理解、揣摩原文,使译文更好地体现原文的宗旨,再现原文的文字信息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的差异,指出了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使读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翻译工作者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准确和传神。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今翻译市场译文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通过对翻译标准发展历程的分析,认为在翻译标准的多元系统中,应该制定一个甄别合格译文和不合格译文的最低标准,为众多译者提供参考,以此规范翻译行业,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