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机物化学式大多是计算的结果 ,而结构简式是根据实验测定后进行想象、推理的结果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从化学式推断其结构简式 ,是高考和竞赛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该题型的解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以有机物所体现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切入点进行推理 ,从而确定其结构简式该类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如下 :1 以有机物所体现的特有性质 ,判定有机物的所属物质类型 ,并计算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2 根据物质所属类型 ,确定此类有机物分子的最基本单元 ,并写出其结构简式 .3 根据不饱和度 ,分析剩余碳原子所能构成的各种碳架形式 .4 把最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饱和度的内容出发,探讨不饱和度在推断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中的妙用.不饱和度是推断有机物可能结构的一种新思维,其优点是推理严谨,可防遗漏,在求较为复杂的分子式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方面时,若能运用不饱和度将有事半功倍之功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推断题型中,常会给出某有机物的分子式及它的有关性质,据此推断其可能的有机结构。对于此类题目,往往可以先计算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体推算出其可能的不饱和情况,然后再结合其性质推导其化学结构。另外,也可以利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来验证推断结果的合理性,起到事先心中有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饱和度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很少系统地介绍不饱和度.其实,灵活地应用不饱和度可以帮助考生迅速解决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问题,如推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判断同分异构、进行有机推断等.下面,笔者就不饱和度的概念及其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向大家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物不饱和度知识,有别于通常的方法,从价电子的角度解释并计算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以中学生能理解的知识解释了有机物不饱和度的成因,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简单介绍不饱和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推断有机物的题型是:在限定的范围内,确定有机能可能的化学式或结构简式.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唯一.不少同学遇到这类题时不知如何发散,而常常采用穷举法寻求答案,其结果是事倍而功半,且极易遗漏答案.下面谈一谈运用“等量代换”破解这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庞红梅  孙夕礼 《新高考》2005,(12):28-30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观察和想象图形、模型,特别是有机物的空间构型,由于很多同学缺少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往往会感到十分棘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好原子成键的特点和一些有机代表物的基本结构,再结合立体几何的知识,将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转变成简单的立体几何的问题,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安徽师大化学系陈其瑞认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既普遍、又复杂。如分子式为C_4H_7Cl的有机物,其同分异构体就多达12个(不包括立体异构体)。因此,这对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高中生来说,在求解有机习题时,难免顾此失彼,造成遗漏。 吸收国外的一些经验,在中学教育实习时,我们启发学生在知道了有机物的分子式之后,先算一下其不饱和度(US),并加以分析、综合。这样做,对减少遗漏,效果明显。 不饱和度是反映有机物分子内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指标。它可由下列公式求出:  相似文献   

9.
不饱和度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概念。在计算分子式、推断有机物结构以及推断官能团个数的题型中,运用不饱和度可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别于常规方法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知道结构简式求分子式这类试题从所求物质的结构简式出发,根据碳四价,其余的价键全与氢原子相连,即可写出化学式。写好以后为了确保正确,再计算不饱和度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正>解直线问题和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时,常出现遗漏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其实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借助题意给出的条件,选用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既可避免遗漏直线,也可避免对斜率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一些几何图形的计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是通过分类计数,需要注意的是在计数过程中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兹举例说明几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萍 《化学教学》2007,(8):37-39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测与性质探究,使学生复习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方法,巩固应用由分子式的不饱和度推测有机物可能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即有机物分子与碳原子数相等的开链烷烃相比较,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增加1,用Ω表示.单键对不饱和度不产生影响,因此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原子均已饱和).即烷烃:Ω=0.以此类推一个双键(烯烃、羰基化合物等)贡献1个不饱和度.一个叁键(炔烃、腈等)贡献2个不饱和度.一个环(如环烷烃)贡献1个不饱和度.环烯烃贡献2个不饱和度.一个苯环贡献4个不饱和度.一个碳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届各地中考试题中,计算型选择题所占比例较大,能否准确、快速地解好这类题,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成绩.为了同学们能准确、快速地解决这类题,特把解决这类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假设法有些题目由于题设条件不确定或题设条件模糊,造成计算困难.处理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对不确定或模糊的条件进行假设,然后根据这种假设进行计算、分析、推理,从而求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不饱和度     
关于不饱和度的计算出现在各类高考模拟试卷和资料中.本文就关于不饱和度的学习作一系统的归纳,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与碳原子数相等的开链烷烃相比较,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增加1.用Ω表示.  相似文献   

17.
许多有机物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可用相同的通式表示.掌握确定它们的通式的方法,对解决这类物质的有关问题会带来诸多的方便.一、确定有机物通式的常用方法1.价键确定法根据有机物中几种常见元素最多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有机物进行波谱分析推导有机物结构时,求算有机物不饱和度(Ω)十分必要。但不饱和度求算公式难记忆,给教学和使用带来不便,本文根据杂原子元素化合价数导出求算Ω公式,方法简单便于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9.
科研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一个新的角色定位.这个角色是围绕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来进行的,目的是培养教师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职业特点出发,中小学教师科研具有辅助性和渗透性.辅助性是指教师科研辅助和服务于教学;渗透性是指教师科研散布在教学活动中,不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基于这种分析,中小学教师科研适宜从事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指小而典型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那些有价值的小问题.教学中大量存在这种有价值的小问题,但教师要么凭经验去解决,要么轻视或忽略,致使这类问题难以被科学解决.其实,正是这类微型课题的研究才能够很好地和教学融合在一起,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谈克钰 《甘肃教育》2008,(10):50-51
不饱和度又叫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指标,用希腊字母Ω表示。通过不饱和度,可以在仅知道其中碳原子数的前提下迅速地求出氢原子数,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更可在仅知道某有机物分子式的情况下,先求不饱和度,从而推断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