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狄尔泰、胡塞尔和布伯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反对主客二元对立,主张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是其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性与天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们的贯通也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之一。由于新儒家预设了主客二元分立,在这个问题上就陷入近代形而上学的困境之中。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着手,儒学就可以被视为根本没有预设主客二元对立,或者说它根本没有所谓主观的进路或客观的进路,因此也就没有性与天道二分之说。  相似文献   

4.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波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5):392-394,399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师生观一直束缚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的关系,以对建构21世纪理解与对话的平等师生观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同海德格尔思想与东亚文化的密切关系,然而在海德格尔的名篇《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中,海氏对东西方文化的哲学阐述并不深刻,其目的是通过东西方对话的形式,逐步追问语言的本质、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进而把语言及其本质一并纳入贴有海氏标签的哲学下。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师生观一直束缚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以对建构21世纪平等、民主、理解、对话的师生观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师生观一直束缚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以对建构21世纪平等、民主、理解、对话的师生观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本的解释性对话与时代的问题式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对话范式,它们代表着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和目标诉求,前者力图通过对文本的悉心研读,客观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而后者更关心的是如何激活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在当代的意义。虽然两种思路差异明显,但并不是二元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借鉴与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课程改革是对“二元对立”的哲学观的超越。它强调尊重学…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世界"中的民办高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分离"的理念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和对立地位。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人与人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对话。基于此,民办高校师生需要回归本真对话,建立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二分的哲学基础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不平等地位,灌输模式因缺乏必要的对话与沟通使教育效果低下.用后现代主义来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它将消解和颠覆传统的二元对立、主体至上与话语权威,以建立一个平等与对话、理解与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此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对心理咨询理念和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本体论思维模式指引下,人类精神总是透过已然的法律制度去寻找一种崇高的理性,并将这种理性与实在法相对照,从而形成了自然法与实在法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在反本体的法哲学思考中得以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促成了各种法学学派的分化。各学派之间的对抗与对话又进一步推动了法的二重结构(特指自然法与实在法二元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向着存在本身开放的"绽出之生存",以此为依据,他认为以往的人道主义都是一种形而上学,因而都遗忘了存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也属于一种形而上学,但由于提出了"异化"理论,它比其他哲学都优越.异化理论正可以成为我们对海德格尔的评论进行回应的出发点,由此也可以理解海德格尔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一些相关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主客体二元对立转化为主体间对话的哲学文化背景中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中西方通过对话走向整合的趋势。在美学对话的重建与可能性基础上 ,通过中西美学异质性与互补性的比较 ,有助于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前景并克服近代以来西方美学的独断与形而上学 ,从而在跨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有一个为人漠视和程度不等地误读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这就是海德格尔对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包括接受者)的地位及其与创造之关系的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艺术之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艺术的创造性存在之谜的破译,对存在与人之本质关联难题的猜解,也是对传统主体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思维方式与人类中心主义迷误的消解与解构。  相似文献   

16.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   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   ……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四川教育》2005,(2):43-43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  相似文献   

18.
特兰斯特罗默主张把自然当作与人一样的主体,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立场。他的诗歌蕴含着丰厚的生态主体问性思想,并通过简约、凝练、生动的自然意象表现了人主体和自然主体之间的和谐联系和平等对话,传输着诗人渴望人主体与自然主体的和谐共存,期盼在感悟自然的生命体验中实现精神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19.
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潮中,翻译被视为从原语向译入语等值转换的科学过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因此被长期忽略。胡塞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消解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根基,启发了对翻译主体因素的思考。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多元对话过程。在多元对话的翻译模式中,翻译中的各主客体因素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翻译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潮中,翻译被视为从原语向译入语等值转换的科学过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因此被长期忽略。胡塞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消解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根基,启发了对翻译主体因素的思考。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多元对话过程。在多元对话的翻译模式中,翻译中的各主客体因素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翻译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