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柏灵 《成才之路》2012,(24):86-67
正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形式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要做到日新月异,教师就要把枯燥无味的体育器械、教学内容通过创新的组织变成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创新氛围。作为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学""好奇""好动"。他们喜欢上体育课,但又不愿意受到老师的约束,受到教学内容的束缚。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身体素质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跑,有的喜欢跳,有的喜欢球类,有的喜欢体操、技巧、游戏,如果统一按照教师新制定的教学内容去教学,难免有不喜欢此项内容的学生不积极去学去练,出勤不出力,这样就达不到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既完成教学内容,又能在课堂上得到欢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堂,感觉很枯燥。但他们却很喜欢历史人物,并把喜欢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笔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崇拜历史人物的心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为抓手,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在成长中所历经苦难塑造的优秀品质,达到育人和传授知识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写日记,我以为不要过于强调日记内容的本身意义,还是要着眼于其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写作基本功的意义. 最能激发小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是开辟日记的种类,如引导他们写"人物日记""事件日记""动物日记""植物日记""窗口日记""连环日记""发现日记""跟踪日记""问题日记""创新日记"等等.日记的种类多了,可写成日记的内容就多了,学生写起日记来就轻松了,兴趣也就高了.  相似文献   

4.
杨智沅 《学子》2013,(6):52
一、游戏识字法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找找朋友""叫字排队""生字组合""开火车""猜猜我是谁""黄金搭档""孪生聚会""玩玩字卡""送字回家""眼明手快""小兔小兔真爱玩""大转盘"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例如:"眼明手快",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  相似文献   

5.
很多高年级段的老师总会有"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反应""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不愿写,没有一点自觉性""单词不会写,课文也不会背,什么都不行""考试总是那么几个不及格,笨死了"这样那样的抱怨。这能全"归咎"于学生吗?教师自身就没有一点错误吗?我们是不是在很多方面,忽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与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呢?我觉得英语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执教四(7)班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还真不错。我们班的习作形式很自由,也很有趣,这些生动有趣的习作栏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的。"生活万花筒""你我悄悄话""童话乐翻天""诗歌发烧友""故事连连看""词语麻辣串"……学生给这种习作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随手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个习作栏目:"你我悄悄话"学生特别喜欢讲悄悄话,咬着耳朵,永远讲不完。如果你喜欢讲,那么,就在"你我悄悄话"栏目里尽情地讲吧!可以跟爸爸妈妈讲,可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做过一项作业批改调查,调查从"作业结果""批改方式""批改时间""师生对话""改正帮扶"等方面开展,结果显示:93.6%的学生最关注"作业结果";92.8%的学生要求教师及时反馈批改情况;85.2%的学生希望教师有一套他们喜欢的批改方式;82.7%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改正作业环节中保持赏识态度;67.4%的学生希望老师做书面交流;34.6%的学生愿意接受面批。从结果分析,学生对"作业结果""及时批改"有很高的心理期  相似文献   

8.
一般学生喜欢读戏剧作品,岗为它是故事,里面的人物也个性鲜明。但他们也怕读戏剧作品,怕让他们分析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那些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还有被高度浓缩的舞台背景。这种爱恨交织的情结怎么化解?如果老师授之以法,就可以使学生变畏分析为会分析爱分析了。  相似文献   

9.
读书甚多,同学们有感而发,选择了他们喜爱的人物,写成了他们喜欢的文章。他们所选的对象,是他们各自心仪的人物。有的人物,我们非常熟悉;有的人物,是我们读了文章之后熟悉起来的。但愿他们所写的文章,能让无数同龄人所喜欢,喜欢他们所写人物的某些方面,并以此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很多老师反映学生笔下的人物看着十分相似,眼睛总是"炯炯有神""亮亮的",鼻子总是"直直的""挺挺的"。从学生作文中,我们看到的人物总是一个模样。为了让学生的作文从"一模一样"走向"有模有样",我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一、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孩子的思维是灵动的、活跃的,一个开放、广阔的主题,能触发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他们动起笔来就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要写。孩子的思维也是容易被束缚的,一个封闭、狭窄的主题,会让孩子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还难以下笔。我们在进行有特定  相似文献   

11.
一本儿童教材的人物设计就是引起美感的信号。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人物设计的美,体会编者的良苦用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教给学生欣赏的角度,带领学生从人物设计的情景、服饰到心情,一点一点去感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材中的人物,喜欢教材中的人物,从而产生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细致的描写,文章既不具体,又欠生动.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少仔细观察,或无心观察,写起文章来想当然.但是,孩子们喜欢电视节目,"动画城""影视剧场""开心茶馆""民生在线"等,都是他们的最爱.以他们爱看的电视为抓手,利用现代媒体,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激发写作,渗透写法,可以养成习惯,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国画题材,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确立了童玩游戏类国画的教学内容和框架,从"走近中国古代人物画""写生人物""创作童玩系列国画""我的国画展览了"四个板块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历经"赏中思""玩中忆""画中探""评中议"的学习过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题材,用墨色、画笔创作出一系列以"童玩·游戏"为主题的作品,其美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当他们长大了,他们更爱自己阅读,喜欢自己去搜寻有趣的故事。阅读此时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感兴趣的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有创意、多角度地阅读,利用阅读的期许、阅读的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作为  相似文献   

15.
1历史教学语言在笔者的调查中,学生喜欢历史的原因是"教师讲得生动""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穿插历史故事""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解读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缺乏立体感,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一、见贤思齐,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垫底"在教学《将相和》时,当学生们学完《将相和》的内容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从课文中我知道,他并不是怕廉颇,而是担心自己如果和廉颇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这样秦国会趁机攻打他们赵国,从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爱国的人"、"我喜欢蔺相如,我觉得他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我喜欢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大胆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也在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更快乐、更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么读就这么读""请谈谈你的看法"等类似的语言,这无疑体现了对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的尊重。但是如何才能提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变苦差事为乐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写作,只有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学生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就解决学生"想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好"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枯燥""无趣""死记硬背"等词语都是学生常常用来形容历史课的,可见,历史课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好。而且随着电视剧等相关节目的逐步增多,发现并不是学生不喜欢历史,而是他们不喜欢历史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历史课堂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教师的照本宣读中,学生越来越看不到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也为了展现历史课程的价值,更为了确保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20.
活动往往会触动到学生的兴奋点.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特点,他们非常喜欢充满神奇、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如果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那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就开始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