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交互”教育技术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以人工智能与交互为基础的技术。它呈现人类智能,辅助学生实现基于理解的学习,激发深度学习。文章从“智能交互”和“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交互”教育技术对美术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深度学习”“学生主体”“智能”“交互”四种不同理念下“智能交互”教育技术在美术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政策引领与新技术加持的双重驱动下曲折发展。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五个主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演变研究,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实证研究,智能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着赋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机遇,同时面临伦理道德风险、教育人文缺失、数据安全隐患、理论供给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四个方向与主题:一是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和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攻克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难题;三是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重塑教育过程;四是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集体公约,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正在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自由问题凸显出来。学习自由包含“权利自由、认识自由、道德自由和审美自由”四个维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学生的学习自由客观上得到增进。然而,由于技术具有两面性,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自由也面临迷失危机:数据监测与技术宰制对权利自由的侵犯;认知陷阱与数字痴呆导致认识自由的遮蔽;情感贫乏与价值迷惘带来道德自由的桎梏;审美异化与形式空壳造成审美自由的失落。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得到澄明,需要合理应用智能技术以保障学习的权利自由,通过深度教学而追寻学习的认识自由,遵循道德发展并生成学习的道德自由,以及回归艺术本性来彰显学习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4.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虚拟化社区、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在此背景下,高校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知人工智能对教育工作的帮助,通过人工智能开展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文章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智能排课、智能阅卷与批改系统、数据建模与学习画像等策略,以期帮助高校英语的人工智能教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5-12
文章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并呈现了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主题和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可概括为四个主题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教育智能研究、知识管理与运算的可视化研究、机器教学的应用案例研究以及指向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教育技术研究。另外,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呈现三个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研究、深度学习理念引领下的在线学习变革研究、智能识别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导师系统研究。文章通过对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主题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呈现,旨在揭示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将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工智能教育概述人工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程序设计教育,它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过程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信息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智能化的教育生态,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令学生享受到现代化、个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国际前沿发展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在线与混合学习、终身教育的重大政策、战略、报告解读,领域内国家社科、自科课题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与学习变革的跨学科交叉研究。2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系统与教学范式的变革研究,如智慧教育、智能评价、智能教学系统、机器人教学、智慧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未来要走向智能网络.当前远程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智能远程教育系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智能远程教育系统中需从学生的知识域、认知水平、学习情绪与兴趣等多角度出发对学生学习特征进行智能估算和推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也是智能远程教育系统对学生学习特征了解的基础方面.本文从人工智能推理研究方法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估算方法,此方法简单、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在智能化变革中推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在“智能+”职业教育中实现智慧生成的完满发展,在智能培养过程中带来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创造效应”。但在打造智能职业教育新范式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需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策略,推动构建“智慧课堂”;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多元关联网络设置专门化的学习场域,实现学习资源的集成共享;研制人工智能促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技术标准,形成“多维度”评价新格局,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2.0,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以智能自习室及智能仿真学习机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人工智能在学生课后学习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学习提供实证研究根据,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促进学生课后学习,减轻课业负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着深层的内在机理。在技术框架层面,深度融合体现为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与应用层四个层面的教育技术革新;在结构展开层面,深度融合体现为要素融合及其“虚实共生—人机协同—境身合一”逻辑、过程融合及其“智能连接—智能交互—智能创构”逻辑,以及结果融合及其“智能反馈—智能评价”逻辑;在模式创新层面,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数据思政、计算思政与沉浸思政的新模式,并体现出个性化、实证化与泛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我国启动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开展面向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社会实验是其重点部署内容之一,以期超前研判智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风险挑战。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与科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于技术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传统实验、教育准实验、教育社会实验的异同,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核心内涵,论述了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等理论基础,通过剖析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路径与理论,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的实践进路包括:微观层面应重点研究人机复合体认知、人机协同等场景中技术对个体适应性的影响;中观层面应重点研究智能学习环境、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智能学习测评等场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宏观层面应重点研究资源配置、数字治理、教育公平等场景对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影响,从而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出台人工智能课程标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统一的课程资源,大部分人工智能读物中的技术复杂难懂,让学生敬而远之。"轻人工智能"理念即为改变这一现状而提出的,它以智能感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通过设计轻人工智能课程框架、梳理轻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与生活与学习深度融合等策略,降低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中,以源于人工智能研究且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深度学习理念指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实践具有片面性.真实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不只是个体学习,而且是一种社会性学习;不只指向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只聚焦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导作用.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以符合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理念的"主题—活动"教学的规程是教师教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可能路径.具体规程包括:明确单元主题,把握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情境;设计多维教学活动,渗透教学活动规则;借助可视化学习工具,开展持续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6.
张艳璞 《英语广场》2021,(10):112-115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学生访谈等质性研究手段,探究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构建的路径与原则:(1)教学改革应遵循传统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兼容并蓄的原则;(2)智慧教育理念应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3)课堂教学设计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加强课外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旨在构建智慧教育理念与智能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网络学习多重交互的学习互动支撑系统,实现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将有效改善学校教学和管理,文章主要从当前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基于文献检索和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梳理了教、学、管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中发挥的优势,主要包括:一是从智能备课、智能测评、智能组卷阅卷、提供智能场景教学、给予教师智能帮助等五个方面优化教师教学;二是借助智能导学系统给予学生个性化辅导、智能学习软件给学生答疑解惑、人工智能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和帮助学生评价等四方面促进学生学习;三是通过配置校园智能监控、宿舍无感考勤及班务智能管理设备助力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成式大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阐述智能及智能评测的有关概念及挑战,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学习和教育系统的影响,提出教育在智能时代可能发生的变革,以及在教育智能化过程中教育测量承载的历史使命。展望教育测量未来发展,教育测量应与智能认知研究相融合,广大研究者应致力于智能模型测评、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的融合研究,促进智能技术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合理应用,使教育测量在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是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人工智能教育硬件是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理应得到重视。首先,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定位。然后,依据教育性、代表性、受众面和面向深度学习等原则确定了智能硬件样本,对智能硬件样本的计算资源、硬件功能、应用性能和资源服务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存在计算资源整体较低、应用性能重复度高、新手工具相对缺乏和学段分层不够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落实学段课程目标以构建良好硬件生态、提供在线接入服务以弥补计算资源短缺、构建共建共享平台以形成多方协同机制等举措,以期促进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和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