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促进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创新能力,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模式设计,从理论上剖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之间、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在时空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机构内外部合作能力.最后为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内部外部合作水平,提出形成贯穿全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规划,加强硬件数字化改造、内部数字协作平台建设和业务流程数字化重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强化新型研发机构韧性是在当前VUCA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模块化分析,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过程的韧性化解释,识别出循环可变性、交互性、冗余性、稳健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韧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初创型和成长型两类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践应用,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抵御外部冲击,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某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实践,深入剖析了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科研人员之间、新型研发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福建和江苏等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核心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创新条件、母体高校创新条件、创新能力、院校合作及双重创新网络特征;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导致新型研发机构高创新成效的组态路径构型.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创新能力和院校合作是影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必要条件,且其均通过创新网络发挥影响作用.最后,对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发展提出鼓励与母体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与区域高校和产业合作、激励实施成果转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设立研究基金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灵活化组织体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彬  张建岗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33-139
通过考察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转现状和已有的理论认识,可以发现其背后体现了思维和实践两种不同的逻辑演化,思维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独立性创新思维向协同性创新思维、学术人文思维向学术资本思维、就业思维向创业思维的转变,实践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知识技术的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松散性合作向稳定性合作、契约性合作向一体化合作的转变。新型研发机构是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力量融合发展的系统体,创新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要运用各方特长,发挥协同优势,解决好融资能力不强、造血能力不足、人才效率不彰、关键能力不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相较传统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网络放大等平台属性功能,尤其体现在科技企业孵化方面。研究试图从平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平台组织属性对新型研发机构价值创造影响的理论框架,包括以平台类型、平台功能等为核心的内部结构,以平台开放为基础的平台外部互动和治理机制等,都将影响新型研发机构的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利用科技部2020年4月对全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调查数据展开实证分析,识别何种新型研发机构在价值创造方面有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从平台类型看,事业单位类型占优;从平台功能看,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化功能占优;从平台开放看,创建创新联盟、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企业服务网络占优;从治理机制看,按照市场化手段实施理(董)事会治理占优。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特点在于由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立,能够整合利用多种创新资源,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然而,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资源之间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的,且还未形成较统一的论断。本文利用中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调研数据,从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融通类型、主体融通强度和资源融通三个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对企业孵化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学术界联合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促进企业孵化最为有效的形式,其他主体融通类型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主体融通强度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即超过举办单位阈值数量后会抑制企业孵化;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资源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影响相对其他资源融通更为有效。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有一定意义,也为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省116家企业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具有重视产品和技术、重视柔性引进人才、重视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等特征。在公共服务需求方面,产学研合作是第一服务需求,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小额贷款和风险投资需求强烈。为促进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建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源基础观使用fs/QCA对广东省19个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当地产业基础、院校品牌、政府和院校资源支持无法单独构成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的必要条件;(2)存在驱动高质量高校与当地政府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3条路径:1)当地产业基础好,院校品牌知名度高可获得较好发展;2)若院校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3)当地产业基础好,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1年初之前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5家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绩效状况,发现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研发绩效比较高,基本实现了当初设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跨国公司还加大了在华的研发投资.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绩效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是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文章以江苏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的探索过程为实例,对它们的开展模式、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程、提高建设质量,以南京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例,通过主要建设成效和具体举措分析,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其在功能定位、组织机构、共建模式、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新路径。分析表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合同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五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一领导,明确功能定位、聚焦重大需求,优化政策体系、注重落地实施,创新发展机制、激发要素活力,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绩效导向,是其建设发展提供的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比较开始,结合广东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发展情况和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促进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提出完善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多维融合,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建议,助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创新通过不同时空的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流动,可最大程度释放创新资源的价值。因此,开放式创新成为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对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四模块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针对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