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邵亚娟 《中小学电教》2011,(12):123-123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因数学的枯燥和遥不可及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相似文献   

3.
李彩霞 《语文天地》2010,(12):105-106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阐释道:“学至于乐则成矣。”由此可见,“乐”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因。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还在于怎么诱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57-5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作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那就要求教者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学习上的最好境界那要算“乐学”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惠艳 《成才之路》2009,(35):I0010-I00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任何年龄段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它不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成果,一定要热爱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内心欲望的驱动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就是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对学习有兴趣的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主体对学习的热情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一旦学生“好之”、“乐之”,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做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学生只有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学习、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