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类历史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美与丑相互斗争的历史,是美战胜丑的历史,因此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应该抓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挖掘美、寻找美和发现美,使学生受到美  相似文献   

2.
历史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审美新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又能运用于教学中,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就可得到全面的发挥。“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这一长期探讨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这里所说的美,从历史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理想。而人的智慧、品质、力量,或者说人的自由创造,在追求理想的斗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1 历史教学与美育 历史本身蕴涵着美,是人类创造美、发现美和完善美的历程.人类的历史正是真、善、美不断战胜假、丑、恶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扬美善、弃丑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历史有美,也就有美育."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方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各个领域里创造了许许多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追求美的生活愿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已成为普便的时代风尚。但是,现实生活的美比较不充分、不集中,往往与不美甚至丑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并常常被虚伪的、偶然的、芜杂的、可有可无的东西所分散、淹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非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都能做出正确,恰当的判断,美其为美,丑其为丑。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的现象加以概括,“搞好美育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以便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既有审美能力,又有审美理想,能以美的方式感受美、认识美,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进行审美教育、普及美学知识,在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鼓舞下,努力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和能够懂得用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人,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迫切任务。正当我们在美学知识海洋中徜徉、寻求、期待有一本能有助于我们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美学理论著作之时,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钦韶同志主编的《语文美育研究》(初版为《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科学教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我认为有必要再次强调,对青年应着重进行理想教育(请参看拙著《理想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问题》1990、3)以坚定青年人的共产主义的大方向。为了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我们也可以用具有新概念的大同世界来说明这个大方向。但这又绝对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能完成的,说得再明白些,空洞的说教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历史却能运用大量的、系统的史实,帮助青年懂得,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寻求理想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寻求理想的过程中前进的,人  相似文献   

6.
周来祥先生在《美和崇高纵横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中把艺术分为美(侠义)和崇高两种基本的美学形态,认为美艺术是一种和谐、均衡、稳定、有序的形态,属于古典的历史范畴;崇高艺术是一种对立、斗争、动荡、无序的形态,属于近代的历史范畴,而以“反和谐的丑作为追求的理想”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周先生则认为是近代崇高型艺术的“极端发展”,仍属崇高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历史美是社会美的一种。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历史美呢?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它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和先进人物,为追求这种美好和谐生活,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人民群众和先进人物是斗争的主人,也是历史美的核心,是历史美的特点的集中体现。翻开人类的历史,几乎每篇、每章都生动地记录着人在各个领域中的斗争,都闪耀着斗争中人的美。而历史课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要歌颁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德来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发  相似文献   

8.
最近就我校政教系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与职业理想等问题的看法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多数人信仰共产主义,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半数以上的人愿意当人民教师,认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职业。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有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人说,共产主义离我们太遥远了,共产主义是渺茫的;也有人说,现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占多数,共产主义难以实  相似文献   

9.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10.
前言美育从前受过批判,而且据说不止一次。这种事,对于今天热烈参加“五讲四美”活动的广大青少年来说,也许是难以理解的;然而,批判美育确实是历史的事实。不过,即使是反对过美育的人,恐怕也不一定反对“美”。俗话说,爱美是人的天性,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信仰共产主义,因为那是最美好的理想;我们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因为她有最美好的制度。不爱美,反对美,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摸清大学生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状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前不久,我们对低年级部分同学(100人)采用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此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这一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有49.44%的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信心,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她的实现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表示愿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柳斌说:“中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在学校教育中,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才能真正完成中学美育教学的任务。历史是反映人类发展进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与一些学科相比更具有美育条件。  相似文献   

13.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进步、高尚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可以说,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离不开美育的,因为美育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有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一、美育与思想品德素质人的思想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美育有助于人的道德伦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往往蕴含于教材之中,使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感知美,接受美。马克思说:"美育是一个有高度文化的新生活的创造者,一个具备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行为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培养十分重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在文学欣赏中,感受自然美  相似文献   

15.
周道贵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22-125,85
一、美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上是塑造人的教育,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精神健康,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周扬同志也说过:“我们要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  相似文献   

16.
陆军  杨红娟 《成才之路》2012,(26):54-54
正朱永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的《理想的美育》一章中把"自然美育"放在了首位,"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如此,许多名人大家都是自然美育大家,甚至不惜弯下身去崇拜自然之美,而把自己置于不顾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时代的强烈要求,而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美育的功能得到了更为全面的阐述:“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这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符合美育规律的。随着《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全面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美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和美的创造实践活动,培…  相似文献   

18.
严小鹏 《成才之路》2011,(36):59-59
李岚清同志曾说:“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能促进学生大脑功能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智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包含着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诸多美育元素,探寻并挖掘体育课中蕴涵着的美育元素,使美育与体育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按照美的规律来培养、塑造学生的身心,是新时期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