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人民面临着险恶异常的内外环境,急需建立一支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安全,然而由于当时的殖民地非常贫穷,无力维持一支职业军队,同时由于殖民地人民对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记忆犹新,产生了对常备军的厌恶之情,加之英国的殖民政策等等,因此各殖民地当局均确立了全民服役的民兵制。北美的民兵制起源于英国,但这种制度传至北美后,却形成了许多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与法国是较早在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西班牙与法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各具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两国在北美殖民活动中的失败命运,也决定了未来北美大陆的命运,为以后的新生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两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争夺中失利的原因有两点相同:一是军事上几次与英国的交锋失败;二是两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政策不当,特别是宗教政策,降低了本国及他国人们移民其殖民地的兴趣,造成殖民地居民数量远不及英国,不能形成规模及建立强有力的殖民政府和军队,从而丧失了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作为独立国家美国是在 1 776年 7月 4日才建立的。建国以前 ,美国曾是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 ,是从它的殖民时代开始的。对美国小企业的历史考察 ,也应从殖民时代开始。美洲大陆的主人原是印地安人。 1 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 ,进行掠夺和开发 ,以促进其正在西欧各国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而这时的美洲印第安人社会仍处于原始公社的瓦解阶段 ,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生产关系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1 733年 ,英国在北美建立起了 1 3个殖民地 ,全部位于东起大西洋沿岸 ,西至…  相似文献   

4.
关于北美独立运动的起因,人们通常认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构成“殖民压迫”,殖民地居民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受到母国的“掠夺”;甚至将独立战争视为“民族解放”,暗指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构成“民族压迫”。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学大多不再从这个角度解释美国革命的起源,而更加注重殖民地的内部变动和北美居民的态度、想法和活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猛烈批判,促进了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西方文化霸权在殖民地的实现方式是:殖民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力压制与文化霸权的建构,被殖民者自我技术的生产,以及双方文化的杂糅。这也蕴含在殖民者对西方教育霸权建构的历史之中。通过牢牢掌握殖民地教育的统治权,殖民地人民与殖民教育的合作,以及殖民地教育对西方教育的反哺,殖民者构建了西方教育的霸权地位。后殖民主义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在于:揭露殖民教育压迫殖民地人民的历史,呈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教育的历史,描述殖民政策下土著教育不平等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军备建设概要翟文奇一、二战前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一次大战使英国军事和经济蒙受了惨重的损失。据统计,英国及其殖民地共动员军队900万,其中死亡近100万,受伤和失踪达230万人。内债达66亿英镑,海外投资出卖了四分之一,昔日最大的金融...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的西欧,商业社会渐渐兴起。由之而来的享乐风尚,使得公民的尚武美德逐渐丧失。鉴于此,斯密主张用职业化的常备军取代一手扶犁一手持剑的民兵。斯密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分析了常备军作为国防主力军在商业社会出现的必然性,并具体论证了常备军和民兵相比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和优势,以及在促进野蛮之地的文明化和维护公民自由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过他并不排斥民兵,认为在商业社会里,民兵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增强公民尚武精神以及制约和辅助常备军的一个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41页称管仲改革军制 ,“组成三万人的常备军。”管仲组成的军队是否可以称为“常备军” ?管仲改革中 ,实行“做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具体做法是在全部国人 (都邑及附近的周人和其他平民、工商业者 )的 2 1个乡中 ,除工、商各三个乡外 ,在 15个农乡中 ,依据每家出兵一人的原则 ,建立起与军事编制相对应的行政组织。具体以五家为一轨 ,十轨为一里 ,四里为一连 ,十连为一乡。战时一轨五家共出五人组成军队里最小单位伍 ,一里五十家五十人组成军队中一小戎 ,一连二百家二百人组成一卒 ,一乡两千家两千人组成一族 ,五乡共一万人组成一军…  相似文献   

9.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杰出的思想宣传家,激进的国际民主主义战士,他的代表作《常识》是美国独立革命的第一面旗帜,对唤起人们的独立意识、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1《常识》发表于美国独立革命时期,它是时代的产物。18世纪中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殖民地人民从反对征税到抵制英货,从要求自由到武装抵抗,反英斗争愈演愈烈。莱克星顿战役后,各个殖民地都组织民兵抗击英军,但在如何处理同英国的关系上,殖民地公众舆论大多是不满、抗议,却很少有独立之意,人们在思想上还存在有许多…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国际社会和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0年6月,南北首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使半岛的统一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到目前为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统一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冷战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半岛上空,双方军事对峙局面依然存在,国际社会有关国家十分看重本国在半岛地区的利益,再加上统一进程中的巨额经费开支,因而使半岛的统一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纵观整个美国史,教育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早在殖民时代,拓居者们就深信教育的重要性,尽力地为孩子们设立学堂。例如,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根据当时的一项殖民地法规,每个拥有四十到五十户家庭的村镇必须设立一所学堂,平均每四十到五十名学生必须配备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14.
清除殖民文化心理李文海、龚书铎和张海鹏在1996年2月27日的《光明日报》发表谈话指出,所谓殖民文化,是殖民主义的文化,是殖民主义国家加诸于殖民地的文化。它往往是殖民者侵略它国所首先使用的手段。殖民文化的渗透,使得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一部分人产生了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以后,随着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谋求改变旧的世界体系下的制度安排。一战后倡导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殖民地管理国际化的设想,力图改革或摧毁欧洲殖民体系。美国关于殖民地区的整体政策,直接参与并促进了20世纪的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著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一、树立新型知识军事人才观如果说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不断创新、知识飞速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那么,知识军事的进程,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军事力量逐渐取代以人力和机械力为基础的军事力量的发展进程,是知识不断向组成军队的人与装备之中注入、渗透和融合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知识将由潜在的、间接的战斗力跃升为现实的、直接的战斗力。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知识是形成毁灭力的主要资源”,“计算机战争将爆发”,“计算机中一盎司硅所产生的效应,可能比一吨铀还大”。现代高技术知识的运用不仅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的治军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强调必须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必须培养优秀的军官队伍,必须把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摆在首位,必须做好军需工作。应该充分肯定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但是把他吹捧为“军事天才”却是荒谬的。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战争开始时就有的,而是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胜败的经验教训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9.
“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渗透是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典型殖民手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该民族也会随之失去其独立性。前宗主国虽停止了对殖民地军事上的直接占领,但在文化上仍对其进行着殖民渗透。因此,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殖民意识的终结。《河湾》中奈保尔笔下的非洲人民翻身作了本土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分析了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论述了其逐步建立的历史过程,以殖民机构的确立和完善、主要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殖民范围的扩展等为标准,最终得出结论:19世纪40年代初,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完全建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