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主张依靠工人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无产阶级革命。他通过文章和实际行动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革命团体、策划和指导五卅运动及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构想,为起义运筹决策。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集中力量;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把握火候。为保卫起义的胜利果实,陈独秀主张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抵抗,准备防御战争。  相似文献   

3.
高一“试验修订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3页明确指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而此前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却从未提及陈独秀的名字。对此,高一新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把陈独秀作为起义领导人并排在首位,是对历史的尊重”。那么,陈独秀与这次起义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研究教法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大家比较重视的课题,我在讲述《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章时作了一些尝试.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北伐的胜利进军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出现了新的高潮,工农运动高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壮举.为完成上述教学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王若飞生于贵州安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被派往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回国途中,他被国民党逮捕。出狱后,王若飞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到重庆参加了国共合作谈判。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他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是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产国际无论从起义的目的,政权观念,还是从暴动的策略,工人的武装,以及暴动成功后的一系列策略与斗争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与成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国际政策攸切相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并取得节节胜利。盘踞于五省的孙传芳撕去中立伪装,露出反革命的面目,增兵江西准备与北伐军作战。8月底,苏联顾问加伦考虑在北伐军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党史教材中对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的原因,论述多较简略,主要提到起义的正确指挥和工人阶级英勇奋斗等主观原因,较少具体分析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罗亦农曾指出;每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要有客观环境的可能及主观力量的准备,且要与当时社会各阶级发生关系,这才是科学的革命。我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前后仅仅生存了二十四天,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四月十四日,被白崇禧派兵查封,这个新生的政权就给反革命的魔爪扼死了。但是它是在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工人阶级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也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9.
1953年2月20日晚,毛泽东乘坐“洛阳”号军舰停泊在安庆,接见了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安庆的工作之后,出乎傅大章意料之外,他问道:“陈独秀是安庆人吧?”“是的,他祖籍在怀宁县,生于安庆。”“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人?”毛泽东又问。“据说还有一个老母亲(即陈独秀养母谢氏,已于1939年病逝于四川省江津县)。陈独秀后来和一个姓潘的女工结了婚,那个女工现在不知下落(即潘兰珍,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工人,小陈独秀约30岁,南京狱中陪伴陈独秀,1949年11月病死于上海)。陈独秀有个儿子叫陈松年,现在安庆窖厂工作,当技师,家庭人口多,…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是他第5次被捕,也是最后一次被捕。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此次也是作为“共产党领袖”被捕的。  相似文献   

11.
史地拾遗     
史地拾遗周恩来蓄须明志周恩来总理曾被称为"美髯公",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下令通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总指挥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对蒋介石的叛变行为无比愤...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积极参加创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统一战线,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造革命舆论。他全力参与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特别是创建新的军队政治工作;为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奠定北伐的基础,作出卓越贡献。他帮助制定北伐的军事计划,创建了北伐先遣队,亲自到北伐军总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会议作报告,选派干部到军中做联络工作,还领导上海工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直接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罗亦农同志是我党最早主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最早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并予以实践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他组织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组建了以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主的临时上海市政府;最早提出开展农村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的理论;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是我党第一个主张惩治党内腐败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4.
1953年2月20日晚,毛泽东乘坐“洛阳”号军舰停泊在安庆,接见了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安庆的工作之后,出乎傅大章意料之外,他问道 “陈独秀是安庆人吧?” “是的。他祖籍在怀宁县,生于安庆。” “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人”?毛泽东又问。 “据说还有一个老母亲(即陈独秀养母谢氏,已于1939年病逝于四川省江津县),陈独秀后来和一个姓潘的女工结了婚,那个女工现在不知下落(即潘玉珍,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工人,小陈独秀约30岁,南京狱中陪伴陈独秀,1949年11月病死于上海),陈独秀有个儿子叫陈松年,现在安庆窑厂工作,当技师,家庭人口多,收入低,生活有些困难,据说把北京一所房子卖了。” “这所房子,是不是当年陈独秀在北京的旧居,还是《新青年》的编辑部?”毛泽东问。  相似文献   

15.
在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实践革命文学主张的小说流派——普罗小说派。这个流派生存的时间是四年,即从1928年到1932年。 普罗小说派的主要代表当推蒋光慈。早在1926年他就发表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写农村少年汪中父母被豪绅逼死,自己孤苦无依,只好去流浪,在漂泊中受尽了苦难。后来他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第二年,蒋光慈发表中篇《短裤党》,反映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历史事件。此外,他还写了几部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写曾经革命的女性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消沉失望最后又走向奋斗的历程;《最后的微笑》写工人阿贵被厂方开除后杀死了工头和暗探,自己也自杀身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的工作经历在陈云的一生中留下了重要印迹。第一,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日后成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基础。第二,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从参与五卅运动、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到协助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相关工作,上海到处都留下了他播撒革命火种的足迹。第三,商务印书馆的经历提升了陈云的文化素养,积淀了经济管理的经验,锻炼了他的能力和品格。商务印书馆是陈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在商务印书馆的历练也对他之后的人生和革命生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同志在其战斗的一生中曾多次遇险,但最后都终于化险为夷。一九二七年三日二十一日,上海爆发了以周恩来为总指挥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进攻北站时,周恩来同志亲临前线指挥。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炮弹炸起的沙土溅了他满身。此后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周恩来被上海叛军二十六军二师师长斯烈扣押,生  相似文献   

18.
上海特别市市民代表会议政府(下简称市民代表会议政府)即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民政府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上海特别市市民代表会议政府组织条例》(下简称《组织条例》)是市民代表会议政府的组织法。此条例在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由市民代表会议第三次常务会通过、生效。它是现存市民代表会议颁行最重要、最完整的法律之一,在上海法制史留有光辉的一页。通过对《组织条例》的研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市民代表会议政府法制的性质和状况,有助于从法律的角度反映市民代表会议政府的性质和作用,亦有助于对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就重视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推动人民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最早建立的大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建立当时的上海人民民主政权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国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那时的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制度齐名,共同形成中国近代最早的“三株珍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今天,有必要寻根溯源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为完善当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1860年,为响应太平军进军上海,沪城内外的农民、士兵、市民多次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有三次规模甚大。严炳起义严炳,上海县浦东塘桥人(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