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邻居家一位上初中的学生拿着一张报纸,指着一则标题问我:“叔叔,这‘6个亿’是什么意思?”我随口答道:“6亿元呗!“”那报纸上怎么不说明?”这位初中生的问话,使我有些茫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领导同志平时说话或者会上作报告,在讲到“钱币”时,每每爱讲“x亿”或“x个亿”。翻阅报刊,这类现象屡见不鲜。随手拈来一张《新华日报(》2006.2.5),发现两个标题中有此表述法。其一:“我省居民春节刷卡达4亿”;其二:“扬州麦客去年赚回3个亿”。看了这类标题,总觉得令人费解与反感。这“达4个亿”,究竟是刷卡量达4亿人次?还是刷卡消费金额达4…  相似文献   

2.
南宋岳柯《桯史·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至此……顾问座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此中三昧何在?确乎值得探究。“妩媚”一般指“姿态美好可爱”,主要表达对象  相似文献   

3.
潘文森 《新闻记者》2004,(11):40-40
今年6月的一天早晨,孩子从澳大利亚打来电话,急急地询问家里有没有受到毒气的侵害。还在睡觉的我一骨碌爬了起来:“什么毒气?”“哪来的毒气?”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孩子说,她是刚从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看到的,播有家乡发生化学气体泄漏的单位名称。我立即明白了,昨天是  相似文献   

4.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参考消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是快乐的代名词。每每与它亲近 ,我都能获得大量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眼界为之大开。 70年代初 ,我还在读初中。一次送语文作业本进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报架上的《参考消息》,我很惊喜 ,也很纳闷 :《参考消息》“参考”什么呀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那上面不是报道外国的消息 ,就是外电对中国政局、经济形势的评论 ,内容就像刚出炉的烧饼 ,散发出新鲜的麦香 ;它见解独特 ,闻所未闻 ,一看而不能止。时间凝固了 ,不知什么时候校长走到了我身后 :“去去去 !这报纸学生不能看 !…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  相似文献   

7.
书业内外     
韩版伪书上了黑名单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在3月15 日至21日上海书城举办的“韩国正版图书展销会”上,由上海书城与《文汇读书周报》推出的“为正版喝彩——让韩国伪书现形活动”同时举行,《坏小子》等8本书上了“伪书”名单得以公布。第一批“韩国伪书”名单是:《第5代帅男孩》、《这个男孩有点野》、《那个笨蛋男生》、《坏小  相似文献   

8.
《美术报》2002年3月16日17版《毛主席生活专用瓷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一文称:“这批主席用瓷,共计近600余件”。这句话让人不解:“600”的前面是“近”,后面是“余”,究竟是“不足600”,还是“600有余”? 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近”有4解,都与“远”相对。在这里应作“接近”解。但无论怎样“相近”,毕竟还没有达到“相等”的  相似文献   

9.
我承认我一直在上课,像个小学生一样在上公民课。这一课的题目就叫“陈水扁”。课文特别令人“拍案惊奇”,但是附在课文后面的测验题,艰难的程度,超过我的预期。乱,因为在寻找新标准我在台湾的威权时代里写过《野火集》,但是台湾政治的今天,仍然令我瞠目结舌:在我们的经历里,谁见过一个政坛第一家庭的家族和亲信,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谁听过身为权力最高象征的“总统府”会制作假账?谁见过一个没有监察委员、只有冷气空转的“监察院”?谁见过一个对法律如此不知分寸、进退失据的“内政部长”?谁见过媒体变成一种热血贲张的“政治运动指挥部”…  相似文献   

10.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勾结敌伪、美帝抢夺胜利果实,人民陷入新的灾难。夏丐尊先生义愤填膺,在《中学生》的《卷头言》中发出震憾人心的质问:“胜利,到底啥人胜利!”当年订、看《新华日报》、《华商报》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上黑名单的。然而我和向爱新侥幸闯了过来,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止一条,但乡长向敬业、校长向自庸等给反动政府“查无此人”的复函和标签,不能不说是相当重要的一条。从这样的举动中,我看到了一份淳朴的乡情,更看到了一种支持进步、推动革命的可贵民心。  相似文献   

12.
邻居家上初中的孩子拿着一张报纸,指着一则标题问我:“叔叔,这‘6个亿’是什么意思?”我随口答道:“6亿元呗!”“那报纸上怎么不明说?”孩子的问话,使我有些茫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领导同志平时说话或者会上作报告,在讲到“钱币”时,每每爱讲“X亿”或“X个亿”。翻阅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今年4月中旬工人日报上的几个标题:《将消费者忽悠一通,就没人道个歉?》《,‘网络黄祸’为何屡禁不止?》,《不逃课每月奖励20元?》,《后备人才是否应公开?》,《防沉迷系统,看上去很美?》。细读新闻内容,这些标题中的“?”都可以不用,读者反而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董岩 《今传媒》2006,(7):6-10
“要站着拍而不是跪着拍”(1992年2月,首都电视界举行了一次《望长城》的研讨会。刘效礼的老领导、原新闻部主任夏之平说,我是看着刘效礼长大的,长城挡不住他,我相信他还会有大作品问世。)刘效礼:也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的思绪凝聚在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上。就提出了拍摄《毛泽东》的动议,后因种种原因未批。1993年初,我再次提出拍摄《毛泽东》的具体设想,杨伟光台长拍板定案:“你们是国家队,要拍出国家队的水平。”此时,距12月26日还不到8个月。董岩:中国第一部纪念伟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就这样提…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史占旗 《传媒》2001,(1):19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已经改版。 改得如何?我以为,有三个“多”:栏目多、主持人多、时间多。多了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方面且不论,我只想谈一点不同意见。 先说栏目多。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栏目可谓洋洋大观、名目繁多。诸如“早新闻”、“时空资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19.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文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作为事件的“在场者”,我们也揭开采访背…  相似文献   

20.
黄鸿森 《传媒》2003,(3):48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3月21日刊出《我酷我怕谁》(标题颇“酷”,以下简称《酷》)一文。读后有点想法,写出来求正于方家。《酷》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