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关于民族高校"弱势群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焕贤 《高教论坛》2002,(6):5-7,11
就民族高校而言,多数学生来自尚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经济比较困难,基础比较薄弱,心理适应较差等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而,从民族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入手,进一步探索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开好"民间美术"课程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好“民间美术”课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抢救、扶植、发展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开好这门课的关键在于,一是加强“民间美术”的教学研究,搞好教材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二是通过此课开设,激发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师“两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真正发挥“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世族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对民族高师“两课”进行改革,在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姚正武 《广东教育》2006,(11):16-17
己任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觉担当起对自己、父母、他人、民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康定县瓦斯小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重新解读。民族地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应当做好五个方面的文章,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转变教师角色;如果不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民族地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在教学上要进行改革,而且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因势利导,培养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把教育国民树立爱国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一个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才具有做好其它工作的动力,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他能干好本职工作吗?就是别的本事再大,业务素质高,那倒反而更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前几年不是有过报道,我国一位驾机水平较高的飞行员,不是驾机叛离祖国了吗?可见,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素质的今天,我认为强化学生爱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首…  相似文献   

8.
面对各种严峻的语言文化现象,语文教学必须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实现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按照高考要求,提高复习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笔者认为,指导学生高效复习,深刻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科学性,必须采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抓住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本质,解决好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所拥有830多名学生的学校,在这场7.1级的大地震中全体师生无一人伤亡。这在满目疮痍的震后玉树,堪称“最牛学校”。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两课"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两课”教育必须从民族地区的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实际出发,在实现“两课”教育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将“五观”教育渗透在“两课”教育的全过程中,为边疆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合格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我校自1993年招收西藏班,承担“智力援藏”的任务以来,一方面致力于藏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教育。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走出一条促进民族团结的成功之路。一、宣传国家民族政策,积极培植建立民族友谊的健康土壤。坚持国家的民族政策,学习孔繁森,办好西藏班,这是我校接受任务以来的庄严承诺。学校通过校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班主任通过班会,讲述西藏的历史和现状,回顾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培植建立民族友谊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网络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探讨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目标,通过教学研究与实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低起点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浸润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启迪了民族智慧.陶冶了民族情操,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从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相似文献   

1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只有将多民族大学生人格"成人"的教育作为衡量其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明确人格"成人"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人格的境界,加快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为受教育者明辨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多种问题,更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初中学科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具有藏民族文化符号意蕴的“锅庄”舞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开发和传承这种舞蹈,将其纳入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中,既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同时使他们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在大众参与之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两课”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民族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 ,一定要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 ,突出以下两方面的教育。一、突出立志为家乡、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教育第一 ,突出民族地区区情教育。民族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对家乡都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民族院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区情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族地区的历史、现状及前景。这不仅能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日益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其内涵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民族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适应民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促进民族高校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再”和“再三”对动词的要求,对时间的要求,对几种特殊格式的要求几方面,较为细致地辨析了二者的区别,以便帮助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