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文化以人伦教化为核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文明的基石。国民道德重塑必须从源头做起,普及儒学。"识儒塑德"是当代知识分子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道德基础和悠久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后,儒家文化便一直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经先秦孟子、荀子的继承和发展,汉代董仲舒等人的弘扬和独尊,宋明理学家的阐释和复兴,形态几经变易,道统绵延不断,一脉相承。诚信作为道德伦理规范无论是在华夏儿女的立身处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传统道德以东正教伦理为道德核心内容,以专制主义道德为惟一形式。俄罗斯传统道德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和本国改革运动的影响,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变:即由传统道德向共产主义道德的演变和由共产主义道德向多元道德的嬗变。总结俄罗斯传统道德现代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对儒学的演变轨迹及其发展前景作了系统论述,并对儒学概念、儒学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形态,对新世纪的新儒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8.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儒家强调和重视道德,论往往也就从道德直推政治,以致儒学中政治的自性不显。但通过对《论语》本的仔细解读,可以发现在原始儒家孔子那里,道德与政治是有各自的分位区别与独立性的,并非以伦理代政治。  相似文献   

10.
泰州儒学强调经邦济世,主张天下为公,以天下为职,积极救国救民、安民安天下。泰州儒学反对以潜龙为德,要求每个人都能够确立社会责任感,发挥自己积极用世的主体精神和主动出而为国献力的见龙精神。泰州儒学还主张以师治世,他们"好为人师",大多数学者淡泊功名,终身献教,真正体现了"诲人不倦"的精神,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对教化民众、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学具有对象主体本位的特征,它在对人的类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道德人类学学说,以道德作为人与非人的临界点,用道德去规定人的本体论结构,儒家道德人类学学说的发展经过了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变迁,包含着丰腴的理性内蕴,是现代哲学人类学进一步建构的可转换资源。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上德若谷、长生久视"的道德境界,实质上是老子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超越,是对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道德体系的重构。在对传统道德境界扬弃和超越的道路上,老子积极探索道德存在的法则、维护道德的纯洁性;积极认识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以顺应"道"为最大的"德"。老子的道德境界是对宇宙人生的贯通,体现出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反映出适度、和谐、圆融的精神境界。老子的道德境界思想意韵深厚,充盈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伦"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家园,在"伦"的场作用下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场效应,而且有利于道德示范认同。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示范认同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同一性主体力量的缺场和异化。要实现道德示范认同,就应该在以"伦"为基础、以身教为载体、以仿效为内驱的思想基础上,建构道德目的与道德理想、示范载体与示范主体、伦理场与场效应等相统一的道德示范认同。  相似文献   

14.
儒家道德本体论从世界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理性形式。它使中国封建社会“礼义之邦”的明特征凸现,使儒学具有一种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精神价值,其内在矛盾最终导致走向儒学道德本体理论的反面,使中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始终保持一种和谐与中和的状态。这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诚信、道义、公正的时候,儒学道德本体论作为一种历史化遗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的三重属性理论,结合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指出代表类利益的"共产主义道德"不是未来社会道德的全部内容,未来社会将是为类、为群体与为个体三种道德和谐统一的生成样态。在现阶段,尤其是市民社会领域,不得不事先承认为个体道德的合理性、提倡为个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林疑独认为儒释道三教同归于道,他兼采三家思想诠释<庄子>,反映了宋代儒释道合流的时代思潮.林疑独在学术上追随蔡卞、推尊王安石,与王安石学派的其他学者一样,他在解<庄>时,以儒学为本位,通过得意忘言的方法,调和<庄子>与儒学的关系,并重点发挥性命道德之说,宣扬因时而变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儒学道德文化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贵积淀,儒学道德文化虽有压抑、奴化人性的局限性,但其德政,重德崇义等道德理念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消解极端个人主义,有助于树立尊民思想,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塑造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真谤乃是道德本体论,而非“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把儒学的“天人合一”顾名思义地释译成白话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此来阐发其环境伦理学价值,不仅是解义上的根本错误,而且也少有建设性,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环境伦理学价值在于,它提示一种新的文化和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19.
张雅洁 《天中学刊》2011,26(4):134-135
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越来越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当前,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道德现状、形成原因、教育对策等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在内容上应当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价值观取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20.
泰州儒学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看做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得以治理的根基。在用人问题上强调对人的德的考察;在教育问题上坚持“德行为重,文艺为轻”的教育方针,主张以德化民。泰州儒学的新德目标是“复性明心”,他们把复初看做是为德之根本,要求每一个人收心养德,修己容人,有了过错就要检点,并努力改正以恢复原初的本性,以端正自己的思行。泰州儒学的新德路径是反己,他们主张反省而诚,期望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治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