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教育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融于哲学之中到自成体系的风雨历程,在2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研究范式的发展与革新始终是推动教育研究向前迈进的基础动力,而在教育科学日益分化和融合的今天,对教育研究中最基础的构成——研究范式做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教育研究范式的界定“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作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30年的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鲜活的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的确立将学术共同体聚焦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起到筛选、规范与调节的作用。从学科范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学术共同体方面的发展尚不够成熟。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可以采用推动学科立论基础研究、增强学科意识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建构主义三种范式基础之上的质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日渐显其重要地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多样化统一、从感性到理性的演变过程,质的研究使比较教育研究趋向理性的多元整合。  相似文献   

4.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两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两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入学研究范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和理解范式两大范式的发展、对立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教育研究范式及方法的变革与融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中,两大教育研究范式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研究思想基础的转变,教师的主体性力量在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师逐渐从研究的客体转变为研究的主体,教师研究的重心也从“作用研究”转移到“发展研究”,出现了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的自我调整与修正,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繁荣多样,以及二者相互融合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是指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共同体在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时所遵循的一定模式。当前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现状表现为:支撑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取向正由主客二元对立逐步向主客一元统一过渡、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由相互争鸣到渐趋相似,但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正由一维片面逐步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过渡。在"大教育管理学"视野下,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将出现如下走向:理论基础将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走向复杂科学理论;研究价值取向将从由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主客一元统一,从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走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体系将从相互争鸣走向统一、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将从一维片面走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在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学科自身逻辑规律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初步形成,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促进学科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方法论作用。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坚持、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与反思,能够完善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若干方面,促使学科更完整地发展和更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日渐深化,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范式转换的问题.我们亟须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变革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再到科学人研究等不同范式的转换。科学的变革引起了研究范式的转换,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深入理解两之间的发展嬗变关系,促进不同研究范式的互补与融合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范式革新有助于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促进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通过研究范式革新,推动教育学科走向一流。在研究范式革新理念的形塑与确立中,引领学术改革,升华战略思想;在研究范式革新行动的渗透与内化中,以研究方法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以研究方法训练与应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研究方法规范与创新集聚科研机构。从研究范式革新与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中发现,特色研究领域推动研究范式革新,研究范式革新产出高品质研究成果,卓越的影响力促成一流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量的研究到质的研究再到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的发展路向。随着研究范式的转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宏观教育现象到微观教育教学问题,从探究事物的本质到探讨如何认识和实现事物,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对中小学校本研究的定位、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理论思辨的失真及实证研究的乏力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症结.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深刻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探寻合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已迫在眉睫.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困境、理论基础的多元性及发展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整合化的趋势呼唤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兴起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弥补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实践基础的缺失,彰显主体间性、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教育技术学领域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推进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与互补.我们在开展现象学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多种范式的融合和优势互补,迈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尝试从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来考察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历史基础,从关系哲学和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三大知识旨趣理论来分析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理论基础,试图初步回答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何以可能以及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范式或范式作为20世纪科学学领域的一大发现,20世纪末被引进我国后曾一度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本质上是特定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优化,进而又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科学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随之形成。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优  相似文献   

16.
范式规定着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围。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再到"科学实践观范式"的转变。科学实践观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个体性与社会性、现实性与超越性、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变化,教育研究方法在人文化和综合化中逐步成熟。本文拟从"质的研究"的涵义、社会起源、特征、优势与不足、发展走向及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层面一一阐述,以求对"质的研究"这一范式有更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技术学科的逐渐成熟,教育技术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文章在辨析教育技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史的比较,阐述了教育技术史的内涵和研究范式;并从上述结论出发,以笔者的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为例,说明教育技术史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案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研究》2017,(4):105-114
基于文献的阅读梳理,发现教师教育研究经历了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不同的范式。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三种范式经历博弈、转向,最终走向了和谐共存。教师教育研究主体从教师教育领域之外的研究者,到专业研究者,目前融入了一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机构的人员,研究提倡多元主体的沟通对话和平等协作。教师教育研究内容从关注教师外在行为到教师知识、认知和思维等,研究主题日益丰富。教师教育研究方法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到多种研究方法的补充发展。本文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态八卦图以及"和"的概念表达对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三种范式起承转合的理解,并进一步讨论了范式转向对于中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