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一 《高中生之友》2013,(22):25-28
一唐诗发展至元和年间,每种诗歌样式都寻获了恰切的作法,每类题目都已被初、盛唐人写出了锦绣诗篇。唐兴一百五十年来的诗歌如同一枝开得正艳的花,它的颜色、香味、姿态都臻于至美,任何增删雕饰于它都是一种损害;更何况李白、杜甫如两座奇峰耸立,高峻巍峨,难以逾越。面对诗坛前辈如  相似文献   

2.
贵游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汉代,至汉末建安时期真正形成并得到发展。贵游文学不同于民间文学,它以“丽”为主要艺术特征,呈现出文人色彩。从这一角度看,建安邺下诗歌在中国诗歌文人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这部长书中,儿童文学被真正提出只在一个世纪以前,而伴随着它发展的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儿童诗歌以它独有的纯真撼动人们的心灵。在每一个从童年走过来的人心中留下了最美的音符。一首诗歌要产生影响都离不开传播,是传播者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文学走向全面复苏,儿童诗歌摒弃了先前的概念化,教条化的模式,开始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请以"珍惜这生活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穿梭于车水马龙,奔波于宦海商场,迷失于远离生活本真的世界,生活的诗意就会与人渐行渐远。真实的生活是一组诗歌,人们需要它来静气、润心。并非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我们都可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语言不是一门特别的语言。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诗歌语言产生于普通语言,它们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诗歌语言又的确与普通语言有些不同。英国著名诗霍布人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这么说:诗歌语言“应该是提高的普通语言,提高至什么程度或多么不像本来的语言都可以,但不是……人们不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诗歌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优美,更精炼。它想象丰富,形式独特,切奏动听,被称为“带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活动。对诗歌的鉴赏虽然没有“秘诀”可言,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拟结合今年的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略举一二言之。第一,鉴赏诗歌应从感受形象出发。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离开了形象,便无所谓文艺;离开了对形象的感受,便谈不上对艺术的鉴赏。对绘画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形象进而领悟它的内蕴;对音乐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节奏和旋律进而领会它的情感。诗歌也是形象感特别强烈的艺术形式之一,鉴赏诗歌也必须首先从感受形象入手。赵师秀的《约客》一诗,既有自然形象——雨、青草、池塘、蛙;又有人物形象——待客不至  相似文献   

7.
欧美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美学原则一是富于神秘美。这种神秘美具有构幻和错觉、暗示和神秘、朦胧和晦涩的特征。神秘美主要通过非理性化、音乐化和陌生化的方式形成和营构。象征主义使欧美乃至世界诗歌美学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质变,其中神秘美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分析上,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误区,因为中国诗歌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悟和体验。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入境——审美感知阶段“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境”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中的“味摩…  相似文献   

10.
诗美与诗教     
正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繁花似锦,高潮迭起。中国古典诗歌萌芽于原始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至唐而登峰造极,经宋到元则江河日下,越来越不景气。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闻一多先生也认为,宋元诸家"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别说了"。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自元明以来,传统的诗词歌赋外,更风行诸宫调、散曲、小令、鼓书、弹词……这是诗歌流变的又一高潮。元明  相似文献   

11.
商乃诗又称十四行诗,它的出现为中国诗歌诗体的发展提供了出路,孙大雨作为新月派的一位重要的诗人,对商乃诗的新诗创作与翻译实践都推动着诗歌形式的发展,无论是节奏、诗歌的外形以及语言的选择都进行着仔细而又谨慎的推敲,成为诗歌前进道路上的开拓者与探险者。  相似文献   

12.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3.
罗曼·雅各布森和尤里·洛特曼分别作为布拉格学派和塔尔图学派的领袖人物,他们各自的宏大理论都溯源至俄国形式主义。只不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着继承与补充。此外,这两位学者的理论均受到了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且研究旨趣都指向诗歌。洛特曼的诗歌文本分析受到了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洛特曼又前进了一步,超越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不囿于诗歌的语法分析,立足于诗歌文本,挖掘诗歌的意义产生于语言的表层意义与深层隐喻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拟从分析二者对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继承入手,将雅各布森用来证实自己诗歌功能研究的语法分析与洛特曼的诗歌文本分析做横向对比研究,力图展现洛特曼对雅各布森诗歌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乐府知识ABC     
乐府诗是存在于西汉至唐代大约一千年间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上承《诗经》,下启唐宋,尤其为唐诗的繁荣蓄积了充足的力量,功不可没。掌握乐府知识须了解以下基本内容: 一部乐府总集: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诗歌的语言通常是简单而透明的,但诗歌内在的经验却是最复杂的。在《光芒与蝶》这本诗集中,语言与经验的混合、冲突甚至矛盾呈现出了最直接和最丰富的书写体验。这也造成了诗人在其诗歌写作中的情感和思想的困惑、矛盾和明澈,正如诗人谭明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所说:我穿行于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种种试验和背叛中。闪电转折,雷声成型,我最终落足于现实主义的坚实泥土。这是一个诗歌的拐弯处。它由众多的道路和歧途汇成。它是我感悟了交融渗透、矛盾抗争和骚动不安的情绪之后,崭新地获得的至高清醒。[1]  相似文献   

16.
《永昌府文征》诗录部分收录了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的诗作45首,是赵翼于乾隆33至34年(1768至1769)随军征缅甸时深入滇西边塞所作,诗作反映了滇西独特的自然风貌、艰苦的军旅生活和从军过程中复杂的思想情感。赵翼坚持抒发“真性情”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诗作中表现出真、奇、趣等将点,既拓展了其诗歌题材范围,也拓展了诗歌的审美领域,对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永昌文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有别于传统诗歌的新诗。它的语言、意象和诗情与传统的诗歌比较,都显得有些另类。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对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步骤地、孤立地翻译、分析和附会式归纳,导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揉成了片片花瓣。众所周知,语言、意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诗歌的主要要素还是它的情感,情感性是诗歌的基本特性,诗歌的语言和意象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重点应定位于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吸取人类丰富的化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鹿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诗句、成语都来自于它,如诗句“在水一方”、成语“信誓旦旦”“投桃报李”“如履薄冰”等等。  相似文献   

20.
欧美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美学原则之一是富于神秘美。这种神秘美具有梦幻和错觉、暗示和神秘、朦胧和晦涩的特征。神秘美主要通过非理性化、音乐化和陌生化的方式形成和营构。象征主义使欧美乃至世界诗歌美学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质变 ,其中神秘美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