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相似文献   

2.
婚恋题材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基本题材。小说中女性人物因为大多生活在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汇聚交流的地方。女性婚恋一方面得因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生活方式与封建文化,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浓郁的洋场气息、上海色彩。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独具特色。鲁迅集文学的精华,取人世间活的语言,为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开拓了新的境界,其艺术造诣之深,是举世少见的。一、突出人物个性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文化程度、嗜好、僻性。如《孔乙己》是的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回族文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小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因为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加入,使得小说人物在人生抉择时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小说文本涉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冲突、限制与自由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而需要人物做出抉择时,都能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喜剧色彩,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所以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幽默是黑色幽默.王朔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是一些"文化的边缘人",也是英雄与反英雄的二位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显然是全知角度的讲述方法。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对人物的命运做出预示以及最终对人物做出道德评价。由于这种传统,小说作者的观点成为小说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小说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读者的因素就是小说作者的观点,即小说作者对故事本身的看法,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对人物行为的置定。这些无疑是读者应该信服而且是必须接受的。因此,对书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读者往往依据作者观点的引导来解释。对读者  相似文献   

7.
惠兆阳 《华章》2007,(3):126-126
在后现代浪潮中,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开创了小说之先河的美国作约瑟夫?海勒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而载入文学史册.书中收录了十二位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断.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叙事结构,用喜剧手法处理悲剧内容,在"黑色幽默"中,这三点特征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与莫言结缘是源于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正好在莫言家,问我要不要给女儿签个名。虽然当时莫言还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我很喜欢他书的风格,觉得机会难得,就欣然"要求"了。莫言送给我女儿的书是《蛙》。当拿到书时,打开扉页,看到上面一行洒脱的行楷:"送给心原小朋友,等你长大可看这本小说。"女儿拿到这本书时,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埃莉诺·瓦赫特尔(Eleanor Wachtel)在对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一次访谈中提到,"身份,民族归属和情感认同问题"似乎占据了翁达杰个人以及他所创作的所有角色。身份问题和为身份非此非彼的人物寻找归属始终贯穿迈克尔·翁达杰的创作中。1982年,翁达杰发表了小说化传记《世代相传》。这部打破虚构与真实,小说与传记之间界限的作品被琳达·哈钦誉为"挑战界限的巅峰之作"。本文通过分析《世代相传》一书所体现出的翁达杰而指出作家试图颠覆传统僵化的各种等级划分,模糊不同种族、文化、民族国家之间的身份界限,从而为被边缘化人物摆脱身份困扰,重置这个群体在新的历史空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忏悔与救赎主题,本文认为小说《蛙》以人物塑造为核心,在忏悔与救赎的背后蕴含着的是对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批判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批判,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性扭曲的书写。这同时使《蛙》产生了一定的警世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题名含有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意蕴。神奇的白鹿象征一些人物与理念、象征吉祥如意、美好理想。题名也构成书中白鹿两姓人物的关系。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里厚重的土地承载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关学哲学思想。地名的白鹿原又积淀了丰富的舆地文化,典籍多有记载。此地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风俗文化。此小说题名有丰富的深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蛙》借作家蝌蚪的视角,运用四封书信和一幕话剧的形式,展现了作为乡村妇产科女医生姑姑5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而反应出中国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推行带来的变革,直触人心。小说通过作家蝌蚪和日本杉谷义人的四封信来讲述姑姑的一生,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看待在东北高密乡生活的人们从建国初期到计划生育实施再到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人生百态和交织在其中的人性的复杂与光辉。而在这一段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姑姑、王仁美、小狮子这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的对立的蝌蚪这一男性人物在小说中猥琐、怯懦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成熟之作,作者在最后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小说主旨并不在于宣传佛教、而是具有“广泛的真义”的文化特质。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武侠境遇分析,可以对此文化特质做出解读。书中的主要人物萧峰、虚竹、段誉通过三次结拜而聚为一体,书中的兄弟结拜呈现出“弱化武侠”的特点,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互通特质:萧峰侧重于侠与儒、段誉侧重于儒与佛、虚竹侧重于佛与道,三兄弟的三次结拜体现了作者侠义与儒释道并重的“多元主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章回体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回体小说的整书阅读,既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小说的策略、方法,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无名的裘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作者在小说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与《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圣经意象,对于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主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瑞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著名乡土小说代表作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民族区域文化和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独特的民间习俗和人物优良的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生学习。本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 7年版)》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着眼于小说的文化价值分析,以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语言学习、人物分析、民俗风情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四个方面,初探小说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写主人公从凡界一个少年达到仙界或神界的一位至尊人物的成长历程,可视为另类的成长小说叙事。与传统成长小说的"献身伦理"和"反成长"主人公不同,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采用"肉灵共修"式,有着一个不断上升的人生历程。其中,主人公的自身因素、他者因素和机缘巧合成为他们修真路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构成了一个"反讽的英雄"形象。在故事叙事中,作者往往以玄理来构筑时空背景和情节,但又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文化因素,使小说成为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超现实文本。网络玄幻小说叙事在小说的类型意义上推动了"尚虚"类小说在当代的发展,又在文化意义上有利于当代文化人格的生态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