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斑鸠质疑     
古老幽深的森林中,老树披着浓绿色的盛装.住在老树上的小斑鸠欢快地叫着、跳着、唱着.玩了一会儿,他突然觉得独自玩真没意思,很想能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于是,它跟妈妈说了一声,便飞离了家.飞着、飞着,看见前面有许多小鸟在一块空地上玩,它就高兴地向那儿飞了过去."快,它来了.贼鸠,  相似文献   

2.
李丹 《教师博览》2008,(9):13-13
对不少学生来说,数学可谓一块“难啃的骨头”。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讲解抽象数学原理有利于学生理解。而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数学“实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抽象数学原理。这项从教学方法人手的研究,或可解释数学难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课堂师生间的互相提问与质疑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多变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恰当的提问和质疑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的一块巨石,让师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让师生在探索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教师要不断优化师生间提问的方法、过程,充分发挥提问与质疑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在近3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一直在与权势(也包括权威)的交锋、同旧教育观念的碰撞中斩浪而行。就是在头上已绕着一道特级教师光环的今天,我依然感到脚锁重镣,步履沉沉。但我一刻也未曾放下批判的武器,我不停地在迷茫中探寻。记得十多年前有位老师曾以一句名言相赠:“是金子总会发光。”我虽然算不上一块金子, 但可以无愧地说,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质疑,启发思维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   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就产生了不少问题,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迫切希望求得解决。教者在课内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气氛相当活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开始时学生问:为什么说“我”推测到猎狗发现了猎物 ?文章写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为什么又说它像一块石头落在猎狗面前 ?小麻雀从梧桐树上摔下来,难道不会摔死吗 ?要是小麻雀摔死了,老麻雀还会来救它吗 ?在学习课文时,又有学生提…  相似文献   

6.
例1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680g的平板小车,在小车右端C处的挡板上固连着一根轻质弹簧.在靠近小车左端的车面上A处,放有一块质量为675g的滑块(其大小可以不计),如图1.车面上B处的左边粗糙而右边光滑.现将一质量为5g的子弹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击中滑块,并留在滑块中与滑块一起向右滑动,且停在B处.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小裁缝丁姆在干缝补活儿,把一些破洞补好。他在裤子洞上补一块蓝布,在上衣洞上补一块红布,在台布洞上补一块绸布,在窗帘洞上补一块黄布,效果都很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不知什么时候起,报刊上出现了“提出质疑”这一说法。先请看下面的例句(下划线为引者所加):①一位同事指着某大报上一条粗黑的巨幅标题《众委员共商国是》提出质疑……(《国事和国是》,某报1993年6月20日第2版,转引自《咬文嚼字》1995年第10期31页)  相似文献   

9.
重心是物理学和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科书下册十九章"四边形"的第四节"课题学习重心",以学生动手活动的方式,探究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重心位置。笔者以为,课本这节内容给出的一个探究提示,有循环论证之嫌。本节内容先以一个具体实物——一块质地均匀的四边形木板为例,介绍一种"用一个手指顶住木板上的某点,木板会保持平衡"的方法(运用的是物理中  相似文献   

10.
89年全国高校统考试题第一部分第6题分析复句的结构层次,对下面一个复句列出四种供选择的答案:①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②但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③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④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⑤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⑥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  相似文献   

11.
吴守银 《考试》2009,(4):71-71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总是会产生很多疑问,但很多学生不敢问、不善问,甚至有些学生懒得问,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  相似文献   

12.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60页习题:已知一块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底边长为60cm,腰长为50cm.(1)求能从这块钢板上截得的最大圆的半径;(2)用一个圆完全覆盖这块钢板,这个圆的最小半径是多少?(3)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内心与外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质疑     
自1976年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元认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通过对元认知的历史渊源、概念、实质、组成因素、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的分析发现,元认知在根源上与自我心理的研究同源,在含义上与自我心理中的部分概念重叠,其内涵与外延均从属于自我心理的研究范畴,所以将其纳入自我心理的研究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学会质疑     
这一天,一个11岁的小女孩来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想起教科书上和《十万个为什么》上关于蜜蜂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可现在蜜蜂的翅膀并没有振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这声音到底是哪来的呢?她问老师,老师说书上说的怎么会错呢?于是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  相似文献   

15.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60页习题:已知一块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底边长为60cm,腰长为50cm.(1)求能从这块钢板上截得的最大圆的半径;(2)用一个圆完全覆盖这块钢板,这个圆的最小半径是多少?(3)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内心与外心的距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后,语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体验,不以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等方面,可以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时常能把课堂上的时间留一些给学生进行质疑问难,这样做的目的和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质疑两则     
一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四》的读读背背题里有这样一句话:“青山有幸埋忠骨摇白铁无辜铸佞臣。”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第59页上则这样写着:“‘青山有幸埋忠骨摇白铁无辜铸仅妄臣’是题写在杭州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我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这句话存在着两个非常明显的错误。错误之一是将“佞”字写成了“仅妄”字,遍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词词典》等常用语文工具书,均无“仅妄摇”字。十分明显,“仅妄”字即使不是一个错字,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生僻字。《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内容当然应该与教科书上的…  相似文献   

20.
闪电和雷鸣是大自然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出来。材料:玻璃杯两只,金属板一块(可用易拉罐剪去上、下底,再从中间顺着剪开即是一块金属板),塑料三角尺一块,铝制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