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珍 《学周刊C版》2011,(10):86-87
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们正思如泉涌时.耳畔却想起了下课铃声。可此时大家还沉浸在课堂的意境里.欲罢不能。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状态”。理想状态是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所追求的学习之“门”.那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理想状态这扇“门”.让学生尽享课堂中风景呢?  相似文献   

2.
很多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学生会有"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的感觉。这说明学生进入了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是人在活动中作为主体时才有的一种精神形态。它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种生成性的精神资源。没有状态,其他的资源就会像蕴藏丰富的金矿,虽然存在,却是沉睡着的。《学习的革命》曾指出:"这个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怎样才能打开"状态"这扇"门",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去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彤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小拜年》歌表演课,课前在教室里张贴对联、窗花、福字,黑板两侧悬挂着鞭炮模型等,营造出过新年的喜庆氛围。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情感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营造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出现最佳状态。那么让学生处于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营造合适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学期氛围十分感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出他们极大的主动性,能够主动去思  相似文献   

5.
郭凌 《教学月刊》2004,(11):34-36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而学生觉得很乏味。《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所以,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  相似文献   

6.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工作而形成的动态环境。课堂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创设一种特定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状态调节到最佳,从而使教学双方身心愉悦,会对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一、保持健康的心态,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主客体,教师与学生的表现,特别是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课堂氛围的好坏。从教师的角度讲,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  相似文献   

8.
蔡秀花 《成才之路》2012,(12):74-75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效果差异大。在课堂中,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实施个性化评价等教学手段,让《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充满个性化,可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相似文献   

9.
汤育红 《山东教育》2003,(17):45-45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怎样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兴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创造导入情境,营造和谐氛围“课伊始趣亦生”,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求知欲,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我在讲日本侵华战争时,准备好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一上课就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立刻受到爱国主义氛围的感染,然后导入课题:“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一百多年来,她一直在不屈不挠地抗争着,而日本侵华战争就是这段历…  相似文献   

10.
詹林城 《教育艺术》2002,(12):23-24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 ,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真正实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理想教学境界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现结合课堂教学 ,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氛围———求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传统教学忽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新的教学价值观和过程观的理念指导下,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营造氛围,平等对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生命主体的唤醒和欣赏;课堂上,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才能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听课是人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注意听课是打开我们思维的“门户”,这个“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因此,集中注意力,是会听课、听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乐”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之中来,从而在一个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美国人林格伦也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李艳芝 《天津教育》2003,(12):41-42
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适宜多媒体网络教育的教学材料,来制定辅助教学的分层协作教学策略,实施课堂合作教学,就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进“乐学”手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乐学”的情绪,无疑是教学的成功之兆。笔者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作了这样的设计:开始上课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的历史画面。伴随着由远及近的“呜———呜———”声,一架飞机飞了过来。紧接着飞…  相似文献   

15.
我校自2010年9月开展“小型乐器进课堂”活动以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很浓。在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学习对于口风琴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识谱是打开音乐殿堂的一把金钥匙。“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历来是受到普遍关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堂节奏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出的“一张一弛”有规则的和谐完美的氛围。它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沉浸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同时也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最佳状态中,去获得情操的陶冶,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目前,在一部分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教学密度的一味加大,课堂气氛异常紧张,有时连学生的下课时间也占为己有,即所谓“张”的过度;一是课堂气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教师要营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要有一种好的引导方法,有了好的引导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才能够被激发起来,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下面我就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从生态学角度看,一个学生即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因此,针对学生的教学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应讲“生态平衡”,也需要重视“生态保护”。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如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习兴趣不高、愿望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得不到重视等,毫无疑问将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地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两年来,课改实验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索,中小学音乐课堂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从重“教法”向“学法”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去“教”,较少考虑学生的“学”,致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如今教师备课一方面备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法”。教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出发,加强教学与其生活经验的联系,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一步步深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学中选择“快乐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