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性价比,绿色环保,高能密度和良好的的循环性能等特点,而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本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Co、Sn、Fe、Ti、Mo、Nb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旨在促进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在该材料上的专利覆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LiMn2O4、LiCoO2和LiFePO4三种主要正极材料的技术研发现状和专利概况,对比国外领先企业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企业选择合理的研发领域、制定研发策略以及相应的专利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微电池和宏电池两个方面分析了接地网的腐蚀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接地网防腐蚀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接地网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天然鳞片石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随着石墨的改性处理方法日益成熟,可逆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逐渐改善,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地位也日渐提高。石墨自大规模开发利用至今,有关鳞片石墨的提纯工艺已经开发的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储量丰富的天然微晶石墨的开发和利用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在我国,天然微晶石墨的提纯和加工技术和工艺还不完善,影响了这部分石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介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入手,着重分析了石墨作为良好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其主要的嵌锂机理及提纯研究。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可在新电池之中重复使用,回收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匮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基于专利检索数据和产业调研数据,通过检索、人工降噪和筛选统计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对该技术领域专利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和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强劲的政策利好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支撑正极材料走向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9,(4):F0003-F0003
新型电池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贮氢材料及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嵌入材料及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锂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电化学贮能超级电容器等。各类电池在生产和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未来的新型电池将在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面向21世纪的重大技术领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枫凉  薛坚 《科技通报》1991,7(1):10-12,45
合成的三元阴极材料,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其组成为Mo_(0.8)V_(5.2)O_(13),测得该材料的室温电导率为10~(-4)(Ωcm)~(-1)数量级,求得在298~363K之间的电导激活能为0.175eV。用这种阴极材料组装成全固态Mg/Mo_(0.8) V_(5.2)O_(13)电池,其开路电压为2.0V。在复合阴极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氯化物等),电池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及放电性能,当负载为50kΩ时,从1.4V起分段出现平台,各持续4~5天不等。电池的放电容量为28.5 mA·h,比能量为75.7W·h/kg。这种固态电池的阴极利用率较高,循环寿命较长,并且能够经受深度放电。最后对导电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4-544
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纳微结构储锂电极材料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提出“分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指导下电极材料设计的新思想,通过构筑出同时具有纳米级和微米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正负极材料,大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多层薄膜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薄膜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的一支新军。所谓多层薄膜材料,就是在一层厚度只有纳米级的材料上,再铺上一层或多层性质不同的其他薄层材料,最后形成多层固态涂层。由于各层材料的电、磁及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多层薄膜材料会拥有一些奇异的特性。目前,这种制造工艺简单的新型材料正受到各国关注,已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商业化阶段,可以广泛应用于防腐涂层、燃料电池及生物医学移植等领域。新出版的《科学新闻》报道说,从事多层薄膜材料研究达10年之久的麻省理工学院鲁伯诺称,多层薄膜材料的研究开发已经到了开始收获的阶段。该材料的处理工艺简…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I0014-I0014
科技日报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用碳纳米管材料开发出一种新型电池。与目前市场上普通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新型电池充电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13,(14):11-11
美国马里兰大学可能很快会让木头也成为一种先进材料。他们试图以实验证明,只要能有效地利用木材便可成功地制造出钠电池。钠的储量远比锂丰富,但因为造出的电池寿命短,便失去了制造电池的资格。但新研究中采用经过处理的木头来做电池框架,减少对电极的损害,尽管造出的东西并不完美,但似乎表明木头也可以用来制作电池框架,  相似文献   

13.
使用共词分析方法,对1999-2008年中国能源材料领域进行了研究主题静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二次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甲醇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电池阳极"四个主题.新兴活跃的研究主题有"氧化物燃料电池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与"复合材料与碳纳米管在质子膜交换燃料电池(可充电)中的应用".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未能出现主题聚类的事实,从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存在着基础科学向技术科学转化不充分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从源头节能减排是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之一,变革性能源材料技术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性支撑。发展太阳能—储能电池供电体系和交通能源电动化,让煤、石油和天然气从燃料回归到材料,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在为此而努力。该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中心按照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进行研发,文章重点选取了实验室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柔性及锌基电池3个团队的工作予以介绍。为了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各团队3年多来建立了研究和中试线,把相关核心关键材料和器件转化成产品,通过创新工场模式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建议统筹规划,稳定支持实验室研发,以及打造研发中心—创新工场—产业园区集群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雷立旭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光转换材料、阻燃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废旧电池的资源化和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问题研究。二次电池是一种便携能源,可以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然后在使用时将储存的化学能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电能——化学能相互转换可以进行上千次,使用成本在一次电池的1/30以下,因此受到了小型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制造太阳能电池不可或缺的2层有机半导体材料融合到一种碳基颜料中,然后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将一张纸完全覆盖,使它立马成为太阳能电池材料。这项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采用了合适的纳米材料.以及对涂抹过程的精密控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制造太阳能电池不可或缺的2层有机半导体材料融合到一种碳基颜料中,然后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将一张纸完全覆盖,使它立马成为太阳能电池材料。这项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采用了合适的纳米材料.以及对涂抹过程的精密控制。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分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性能基础上,主要对锰酸锂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郑晓 《世界发明》2003,26(12):8-8
太阳光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只能利用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新方法,造出了能吸收50%甚至更多阳光能量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据报道,太阳能电池使用半导体材料来吸收阳光中的光子,并将其转换成电流。每一种半导体只能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透光率,通常太阳能电池板使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日本一个研究小组以木浆中的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压缩加工,成功研发出厚度仅有15纳米的透明材料,并以此为基板,将光电转换有机材料和配线用压力嵌入,从而制成纸质太阳能电池。这种纸质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只有3%,远不及一般发电用太阳能电池10%~20%的转换率,但和玻璃基板太阳能电池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