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永新 《成才之路》2010,(11):I0003-I0003
何谓新教育?新教育新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做新教育?新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教育能为我们这个时代做点什么?亲爱的新教育的同仁们,我在问你们。我也在问我自己。每逢岁末年关,我总要不断地追问这些老问题。答案越来越清晰,使命感也就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罗湘其 《师道》2011,(1):52-53
“生长真叫人喜欢”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7个年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17年日复一日的繁杂琐碎的教学工作中,我心中一直保持着对教育鲜活的热诚,保持着对梦想的执着追寻。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幸福和价值所在。在小学教育这个非常容易遭遇倦怠的职业中,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引言:值此第10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年轻的教育记者,我用7年中真实的经历来讲述对教育记者这份职业的深切感受。真实的写照不仅仅代表的是我个人,更映射出一群像我一样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同仁们,他们与我相同,身上不仅肩负着一样的责任,同时还承担着一样的义务。上大学之所以选择中文系,就是想圆儿时的一个梦想——做一名“有身份”的记者,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眼睛洞悉世间百态,用自己的笔书写社会万象。可是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毕业经历了种种挫折,我还是没有实现我的梦想。彷徨中我得到了黑龙江教育杂志社招聘编辑、记者的消息。那是2002年的11月份,初冬季节,寒气袭人,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走进了黑龙江教育杂志社。说实话,当时来到这个单位,我很犹豫,由于生计所迫,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因为之前有在电视台工作的经验,再加上一些大学同学也在这个单位,我很快融入到了这个集体。  相似文献   

4.
朱继文 《学前教育》2023,(11):28-29
<正>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课堂。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已经是看着手机、敲着键盘、生长在数字时代的“数字土著”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然也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适应新技术、适应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园长朋友和老师都有一个相似的困惑:过去我们一直在讲“教育信息化”,为什么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个问题,我通过这段时间与幼教同仁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5.
王健 《江西教育》2007,(10):46-47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和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在这个时代不断地突破着一些旧有的观念、体制和文化,在探索和创新中追寻着这个东方古老民族新的梦想。跟我们这个民族重视教化的传统息息相关,我们的教育也在这场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被民众寄予了厚望.关于教育如何变革和创新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学界和民众关注的热点,种种探索也一直未曾停止过。可是客观地说,教育改革和创新依然任重道远.理想的新教育模式依然需要我们去努力构建。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过去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打破和重建?我们的优秀教育传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朱连清 《广东教育》2006,(11):68-68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听说“何汶娟”这个名字,是在2001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她,那时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县内知名的课件制作高手。第一次见到她本人则是在2004年的一次教学交流会上。那时的她已经是当时县内最年轻的教导主任了。2006年,我们在新创建的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了同事。因此,当她央请我为她的成长写几句时,我欣然答应。印象中的她一直就是一位胸怀教育梦想的教师,始终保持着教学激情,  相似文献   

8.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 “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发出“提问”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发现主动思考的人总是占少数,大部分人都只是被生活推着走,少了一些激情跟梦想,少了一分对事物的怀疑态度,少了一分对自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1 我们学界历来有一种鄙薄“口号”的心理.拿数学教育界来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各行各业引起强烈反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各项事业不仅在量上迅猛发展,而且在质上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可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呢?一线教学似乎毫无反响.在研究中呢?也是若无其事.我翻阅了十几种中小学数学教学杂志。研究文章成百上千篇,发现里面对“科学发展观”几乎是只字未提,研究者们的心态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当我们在“GH(高效和谐的)数学教育方式”中提到“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有的老师不以为然,还说:“那不过是个政治口号,如何在教学中贯彻?”  相似文献   

11.
大概所有的教师同行们都有同感,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常常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我们忙碌的背后,到底指向的是怎样的培养人的目标?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有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吗?现实中的矛盾和思想上的迷惘令我感到苦恼,催我不断反思,也促使我今晚再次走进教育经典的殿堂,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曾激情满怀地在春光中撒下理想的种子,希望能在金秋时节看到果实累累的美景。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梦想。可是,美梦能否成真?秋天将有怎样的收获?这个苦苦的心结,时时困扰着我们。为此.在2000年的春天,我们走进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一所包含有普通高中、职业中专及普通中专的省级示范性综合学校,对其中510名在校生(全校共1700余名)进行了一次──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是青少年理想形成的指南。当代青少年开始把当“有钱人”作为最热门的理想。只有极少数人表示挣钱是为了个人享受.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宁夏教育》2012,(7):140-141
教师一直是我年少时梦寐以求的职业,幸运的是我最终能够美梦成真。告别了校园时代的青涩,我带着梦想与激情步入教坛已有三年。这三年是我梦想初步实践的三年,是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三年。何为希望?何为幸福?在我想来,希望是为学生播种,幸福是为自己收获。  相似文献   

14.
本期“时文英华”为大家选取了两组文章,分别是“改变时代的乔布斯”和“与大师相遇”。 曾经有人说过: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夏娃的苹果带我们看到这个新世界,牛顿的苹果带我们了解这个新世界,乔布斯的苹果则带我们体验这个新世界。其中,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用他的苹果征服了几乎整个世界。“改变时代的乔布斯”选取了两篇文章.第一篇节选自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三个故事诠释了他成长、奋斗、创业的经历,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第二篇是李开复为纪念乔布斯而写。李开复笔下的乔布斯是个“魔术师”。他并非完人,却令人震撼。乔布斯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乔布斯的成功原因、人生改变、人格魅力等,不仅给李开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启发着有激情、有梦想、希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5.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13):14-17
教育是哲学,从柏拉图的“四艺”修养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是历史,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文革”之后的恢复高考:教育是实践,从西方的吕克昂学园到东方的北京大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理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面貌,然而,教育的本质却是永恒,凝结一代代人类智慧的精英们从夜空中划过,留下满眼银河。今天,什么才是教育,我们又如何谈教育?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总结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通过一位位教育探索者、观察者、力行者的语言,将他们的教育留在我们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当校长整整四年了。有人问我:“你觉得累吗?”我说:“不。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比谁都觉得幸福。”也有人问:“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干,值吗?”我说:“太值了.有什么工作比塑造人的灵魂更有价值呢?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喜欢教育。我其实是在享受这份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因为它给了我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平台。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教育水平不够.怕兢兢业业干了坏事。”  相似文献   

17.
舞蹈中的我     
伴随着激昂的乐曲,淋漓畅快的舞蹈在生命的舞台之上展示自己的魅力。我们正处在花样年华,有时代的梦想。近来同伴们邀请我去滑板。望着他们热情洋溢的舞蹈动作,我也决定舞出自己的激情来。  相似文献   

18.
上周BOSS给大家开全员大会的时候,再一次强调了”梦想贴床头”这样一句经典名言,于是宁为玉同学就在台下小声地说了句“我贴了”,一时间勾起众多新编辑的好奇心呀,为玉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小学学会写作文起,老师就要我们写“我的梦想”,那各位编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不会再像父辈那样重复着一辈子不变的人生轨迹.这个时代尊重知识、看重才干张扬个性。新的一年到来.在憧憬有趣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方式、诱人的成就感的同时,我们都会怀着各自的梦想对职业发展重新审视.对阶段性的职业目标进行小幅调整。虽然“升迁”、“创业”、“跳槽”、“充电”,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已不是什么新兴词汇.但是从近日《职业》杂志和中青在线、智联招聘联合进行的“2006年职业理想调查”来看,这些仍然是新一年职场人士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竞争挑战的时代。当有人在《商界》为如日东升的唐电电器总结出:“脚步到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到达不到的地方.梦想可以到达。”这样的企业哲理时.谁也没有想到,在中原油田腹地最偏远的河南兰考,在当年被焦裕禄命名的“风沙一号”的“风口”之上,血气方刚的张玉甫却用他生命中最为黄金的十年岁月.穿越困苦和艰辛,一步一个坚定脚印的事实,印证着一个“超越梦想”的实例和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