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中西诗学里都存在关于意象的概念和范畴.比较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意象的概念,发现二者不仅有相同之处,而且有一些差异.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的意象生成过程,进而阐释两者意象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两个相反的方面 ,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两个不同角度 ,去分析意象结构的生成及其意象求解 ,以还原意象的本真 ,对意象这一中国古代诗论 ,西方意象派诗学主张 ,有一个更加深入 ,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意象与题材结合的三个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的本质就是原型,它与题材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心理联系和价值结构关系,这是艺术生成的根本心理依据。意象与题材结合有三种方式:投射、幅射和模式;从文本生成看,体现为本体性意象到典型情境、再到核心意象的艺术生成过程。这是意象叙事功能研究的深层命题。  相似文献   

4.
"意象"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武术的核心范畴。传统武术的意象起源于"观物取象",传统武术意象的形成是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交流共鸣上形成的一种感应互通。从传统武术意象的生成方式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意象主要包括动物仿生、自然仿生与生活场景再现三大类。传统武术意象蕴含着"技、艺、道"三个层次的内涵,具有直觉性、会意性、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意象,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两个相反的方面,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意象结构的生成及其意象求解,以还原意象的本真,对意象这一中国古代诗论,西方意象派诗学主张,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中西诗学意象范畴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西方的意象范畴发展较晚而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论和中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而意象派的主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西意象范畴的双向交流和影响确定了诗歌意象的共同特性,即表象符号化、比兴象征性、模糊多义性和复现传承性,由此显示了意象范畴的诗学价值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国内有学者提出"一句一个意象"的说法。此种说法有待商榷。形成这种说法的缘由在于重视读者视域中的意象而忽视作者视域中的意象,重视了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意象观而忽视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的浑整性。  相似文献   

8.
庞德的意象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范畴,在中国传统美学和论里,它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的化底蕴。而来自西方的现代派学中亦有一个意象主义诗歌派别,也提倡“意象”。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二的关系,以便在审视自己和了解世界的同时,对意象获得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学者提出"一句一个意象"的说法。此种说法有待商榷。形成这种说法的缘由在于重视读者视域中的意象而忽视作者视域中的意象,重视了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意象观而忽视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的浑整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胡适与意象主义的关系这一课题,历来就有不同观点,胡适曾竭力否认受过意象主义的影响,有一些学者也努力寻找未受影响的论据。我们通过相关的史实考察与内涵厘析可以看出:胡适早年就有取法西方文学从而创造祖国新文学的自觉意识,又曾浸润于美国意象主义新诗运动的氛围之中,熟悉、赞赏并认同意象主义新诗潮,而且在诗歌语言观、意象观、传统观等方面受到了意象主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中国民族文化经典意象的龙所内蕴的民族思维。认为中国民族思维即是由原始思维积淀而来又与其有着质的不同,并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中的一种用诗意的符号表达的诗意思维。  相似文献   

13.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形象思维是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基本手段。章对形象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述。首先从弹奏姿势、技术类练习、非标题音乐的演奏、有标题音乐的演奏、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的演奏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钢琴演奏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然后提出,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化素质、加深学生的人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强调,要抓住“情感表达’’这个核心,学会综合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提高形象思维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汉民族和而不分、浑融无间的“一元化”思维模式,决定了汉语言以神统形的人性,并由此衍生出汉语言多义性的特色。语言也是学的第一要素。在汉民族独特的思维、语言背景下,多义的汉语言对中国学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象、意境、主题的朦胧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重抒情言志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探索、反省中,更能剖析、领略深具传统化特质的多义的汉语言、模糊的汉民族思维和朦胧的诗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艺术,文学翻译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再现艺术,而形象思维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和共同方法,因此形象思维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再现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小说翻译和古诗翻译为例来说明文学翻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形象思维的运用。译者运用形象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原作(言—象—意),用地道、流利的译入语传神达意,再造原作的艺术形象,再现原作的美感(意—象—言),使译作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但也可以用最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一语道破,即“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或者说,意象与意境,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由意象和意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兼及意境的营造、意境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隐喻统领、左右着艺术思维。隐喻思维是艺术的形而上层面的东西;隐喻与意象密不可分。隐喻艺术思维就是艺术家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对象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含另一对象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抽象艺术常常误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及本土的意象图式,总体上还缺失艺术原创精神,停留在挪移概念、搬用样式或堆砌肌理上。中国传统没有现代艺术意义上的纯粹抽象。重提"意象",有助于寻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及当代艺术介入国际语境的中国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