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正我国首批海洋观测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6月28日,"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在轨交付。这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是接替"海洋一号"B卫星的业务卫星,设计寿命5年。该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  相似文献   

2.
正8月1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卫星。该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是高分专项工程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微波"体检"轻松"透视"与利用可见光观测地球的兄弟姐妹相比,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不需要借助光线,而是利用微波给地球照相"体检"。  相似文献   

3.
科学历程     
正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抵达火星轨道"水手"9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的太空探测卫星。1971年5月30日"水手"9号成功发射,飞向火星,并于同年11月14日抵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的人造航天器。当"水手"9号抵达火星时,大气布满了灰尘使地表模糊不清。因此,"水手"9号暂停了绘制火星地表的任务。经过好几个月的沙尘暴后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地表清晰照片。"水手"9号在火星轨道运行349天,传送了7329张照  相似文献   

4.
正遥感科学本身就带有交叉学科的胎记,要做研究本非易事,而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作为遥感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难度更是剧增。地表温度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地球的"皮肤"温度。要获知全球的地表温度,一般通过卫星获取地面的辐射能量进而用物理的方法反演。如果要更精准地为地球测"体温",研究者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地表形态甚至观测时间、观测角度等展开系列研究,这些难题就像一道道关卡横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园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1-I0011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很快会反映在消融上。"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员刘宇硕说。随着气候的变暖,祁连山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据统  相似文献   

6.
正8月12日,执行我国海洋科考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首航归来,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作业,最大潜深达10767米,从而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与此同时,我国新建成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也正在前往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测试它搭载的"宝贝"——"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未来的"彩  相似文献   

7.
动态     
正"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历经40余天,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于6月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为10907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同时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地表在采动影响下的变形规律,掌握地表范围系数,为“三下”采煤提供必要的可靠资料茄技术保障并保证安全生产,受鹤矿集团的委托,我公司对富力矿开采18—2号层工作面进行岩移观测。  相似文献   

9.
正1月5日,备受瞩目的"天眼"高分四号卫星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在距地球36000公里的太空为祖国发来了亲自拍摄的第一张"明信片"。这幅自36000公里轨道高度获取的分辨率50米图像,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太空中的"监视器""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遥感观测,此前国际上还没有高分辨率卫星的安排。"国家国防科技工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6月6日公布了我国"高分一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影像图包括2米全色、8米多光谱、2米全色与8米多光谱融合、16米多光谱四类,涵盖北京、上海、银川、大同四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定地表在采动影响下的变形规律,掌握地表范围系数,为"三下"采煤提供必要的可靠资料和技术保障并保证安全生产,受鹤矿集团的委托,我公司对新陆煤矿-275南11煤层工作面进行岩移观测。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4,(7):20-21
<正>7月12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4夏季科学展——感触前沿科技魅力"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帷幕。展示近年国内最新科技成果,搭建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平台,旨在让社会公众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感受科技的进步。在2300平方米的展厅内,由全国学会推荐的17个参展项目吸引了大批公众前来参观。保障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闭合系统,可深入深海7000多米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观测空间天气的"子午工程",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实验快堆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短波     
正231米!"海牛Ⅱ号"钻出世界纪录4月7日,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不仅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深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记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海牛Ⅱ号"由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领衔研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5):6-7
<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2011年7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京时间13时02分下潜至5188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的海试任务。这是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  相似文献   

16.
7月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海试任务期间,"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  相似文献   

17.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此次着陆在崎岖的极区,这意味着相比于"嫦娥三号"更难以获得光照。观测环境,尤其是夜间环境会更冷,为了不让探测器因为失温而坏掉,"嫦娥四号"必须更注意保温。因此,"嫦娥四号"除了太阳能板之外,还带了一块"核电池",在夜晚的时候也可以开展一些科研观测,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8月10日,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 A R)成像卫星,代表着我国星载SAR技术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它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灾害发生往往会有恶劣天气相伴,这时光学成像卫星经常会"失明",而SAR则能"临危不惧"、穿透云雨进行  相似文献   

20.
科技情报站     
正"小黄鱼"抵达南海进行海试4月16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搭乘"大洋一号"科考船抵达南海海域。"潜龙三号"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别看它长得像条萌萌的"小黄鱼",但能量不小。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它身怀绝技,能探测出很多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