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倾向性客观存在,那么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属性呢?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不是与新闻的客观性相矛盾吗?首先,新闻的客观性来自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这是新闻的基础。其次,新闻的倾向性,并不是要抛弃基本事实。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之一。最后,在新闻中追求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新闻是经过传播者加工过的客观事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将中美两国的一段新闻史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的新闻客观性的出现与萌芽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条件,但是两国最终的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却走向了两条道路:一个是作为职业道德准则被坚守,另一个则走向了消退。如此之大的差别是和两国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有关。笔者认为,我国的新闻客观性最终没能被坚守下来与这几方面的原因有关:首先,中国的"士"的传统是积极的"参与",这与西方的"客观"原则不相一致,其次,虽经启蒙,但民主思想并未得到巩固;再者,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商业没有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靳雪莲  杨德山 《报刊之友》2013,(8):38-39,42
客观性是英美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之一。新闻客观性是理念和形式的统一体。形式上的客观虽不能保证实质的客观,但却是保证实质客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客观性的形式贯穿于新闻采、编、播全过程,在实践中保障新闻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受众相对客观的信息,使受众和新闻工作者双方受益。文章以《卫报》和《纽约时报》对以色列袭船事件的报道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英美报纸如何通过显著性设置和引用信源的形式诠释新闻客观性的"平衡"理念,达到对冲突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客观呈现。  相似文献   

4.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的挑战是受到客观性的挑战。新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客观性也常常受到挑战,但有挑战就有机遇。本文就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这一新闻媒体的"新宠儿",分析其对新闻客观性构成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如何实现非虚构写作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从而形成总的合力,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勇锋 《新闻世界》2010,(11):39-40
客观性原则,一直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理念,但经常的情况是,在媒体看似价值无涉的表象背后,是隐藏其中的意见表达,而且,越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这种意见表达所持的立场越是鲜明。美国《时代》周刊关于阿富汗"割鼻女孩"的封面图片报道便是一例。因为《时代》一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精英媒体之一,它的新闻处理方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新闻的"客观性"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规律的最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那么,如何既能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又能提高报道的针对性、策划性,就成为了新闻工作者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12.
季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4-175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客观真实,在采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电视民生新闻从出现之初,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将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客观描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达,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责任。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工作中客观性的重要作用,以及采访中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民生新闻自诞生之日起,以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特点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成为地方台争取收视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家长里短的民生新闻节目中保持客观性是我们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孙祥飞 《新闻传播》2012,(3):208-209
从新闻史学的角度讲,客观性准则诞生于新闻实践之后,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扩充了新闻客观性的标准;但在人类的新闻实践中,真正的客观性并未以理想的状态呈现。概言之,新闻客观性的实践有两条准则:一是将事实与价值分割;二是技术的革新促成"仿真环境"的实现。倘若新闻实践驶入了信息多元、公众理性、媒介开放、法制完善的正途,真正的公共领域就会出现,而新闻的客观性也将随着这一实践距离新闻客观性的这一理想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6.
张夏  张静 《新闻世界》2010,(8):242-243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媒介的价值取向之一,但在实践中新闻因为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坚持客观性。本文从《权力的媒介》一书出发,对客观性"进行解读,探讨新闻报道难守客观性的原因及坚守客观性理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余正华 《新闻窗》2011,(3):46-47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以其固有的新闻特质、庞大的受众群体,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要做好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构新闻事实"这一认识论和实践规则问题,不能忽视"基于何种实在建构新闻事实"这一本体论问题,因此新闻客观性研究应该深入新闻事实世界的本体结构。基于批判实在论思想,本研究勾勒出新闻事实在本体论层面上的三重结构(实在范畴、空间范畴、历时范畴),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知识生产独特的认识论和实践规则,显然同新闻事实的本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闻究竟要如何呈现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发现、选择、编辑到传播,不同的呈现会影响到新闻的效果。新闻呈现要遵循一些要素,如真实性、客观性,还有人文关怀等等,它们都是制作新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又都可以总结为艺术。本文将采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新闻艺术的奥秘何在,又如何来提升新闻艺术,以达到让新闻成功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国60国庆阅兵之际,《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主流媒体报道中鼓噪"中国威胁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向。新闻的"客观性"神话背后是"国家利益优先原则"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