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明辉 《湖北档案》2012,(10):21-2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档案工作拓展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国家档案局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问题。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颁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随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迅速蓬勃开展起来。近两年来,笔者就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门走访调研了国内部分城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2.
徐春祺 《兰台世界》2003,(12):14-14
信息时代给基层档案馆最大的冲击,就是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管理体制、落后的管理手段、单一的服务方式。适者生存的道理告诉我们,档案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这就是将档案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档案馆面向社会,是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服务社会。各级各类档案馆内存储着大量的档案信息,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既是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适者生存谋求发…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如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要求,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创新机制,改进档案服务的手段(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  相似文献   

4.
1、宣传功能档案网站就是档案局 (馆)、档案学会、协会、学院等档案机构、组织为介绍档案机构、档案馆藏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促进专业信息交流而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档案专业网站。档案网站在档案机构和网上用户之间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档案网站主页是档案机构的广告牌,具有对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档案事业执行“九五”计划以来 ,中央、省市级档案馆正在积极建设档案信息网络检索的现代化系统 ,以适应当今网络化、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从而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产业化管理与规模化组织开发和利用 ,构建我国的知识创新体系基础。1997年起 ,随着我国北京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安徽徽州档案馆、南京大学档案馆等近30个档案馆纷纷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各自的主页 ,我国档案工作在网络化进程上有了可喜的开端。但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尚不成熟 ,档案网络数据库建设存在着质量不高、内容空洞且无层次性等不足 ,这样就导致了系统检…  相似文献   

6.
1、宣传功能   档案网站就是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协会、学院等档案机构、组织为介绍档案机构、档案馆藏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促进专业信息交流而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档案专业网站.档案网站在档案机构和网上用户之间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档案网站主页是档案机构的广告牌,具有对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7.
1 丰富档案馆藏,调整馆藏结构,是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坚实基础 为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第一,我们要大力丰富馆藏,扩大接收面。在接收一级机构单位档案的同时,也要注意接收二级机构单位的档案,……  相似文献   

8.
关于县级档案馆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心的探讨韩宝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需要档案工作为其服务。作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体的县级档案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的、高层次的档案信息开发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9.
档案网站是宣传档案工作,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重要窗口。档案馆既是重要的涉密政府部门,又是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机构,而一个档案馆同时拥有基于不同网络的多个网站的情况则越来越普遍,本文对档案信息跨网络多站点一体化发布与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档案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建 《档案管理》2015,(4):55-56
随着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等相关国际组织,到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政府机构,都在积极推进数字环境下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融合服务. 1 数字化为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对图书、档案、情报实施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已经倡导多年,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其总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全国很少有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成功案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