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江阴市体校8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年龄10-14岁)为对象,从身体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研究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从而寻找符合少年女子生理机制的训练方法,为我国少年女子业余短跑训练作参考依据。1少年女子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内容1.1发展速率是该训练阶段的核心内容动作速率是运动员首要解决的专项素质,它是影  相似文献   

2.
我们短跑组的韩向阳1965年10月23日生,身高1.62米,体重48公斤。从事短跑业余训练五年。去年她在上海市第七届运动会女子少年  相似文献   

3.
影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之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100m跑成绩的影响程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绝对速度。平时训练中应以速度为中心,全面发展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  相似文献   

4.
关于短跑运动员的现代科学训练方法的文献是很广泛的,但是这些文献多半都是属于成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方面的。由于情报不足许多专家在编制训练计划时常常忽略了女子的身体特点。在这篇科学研究的论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训练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实验数据。由拉·姆·格鲁欣领导进行的关于女子短跑运动员(成绩为10.8—11.1秒的女子运动员)个人传记的研究工作表明,她们的起始成绩就是高水平的——12.63秒(全组平均指标)。而在她们的整个生活道路上(7至9年),她们使自己的运动成绩平均提高1.44秒。这一事实再一次证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短跑成绩水平的最大速度能力,是受天才条件制约的。特别使他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5.
力量素质是各项目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在女子业余短跑训练中应充分注重力量素质的提高,使之与速度素质协调发展,力量训练中采用在提高最大潜力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的方法,是提高女子业余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经济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尊兵 《体育科技》2002,23(2):32-34
多年来常见一些女子短跑运动员爆发力强、弹跳出众 ,但专项成绩并不出众。究其原因 ,主要是过早过多地进行大力量练习即爆发力练习 ,而忽略了连续快速力量的练习。通过问卷调查、教育学实验及查阅有关文献 ,论证跳跃练习对发展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快速力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短跑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短跑成绩也有新的实践,正朝着新的水平发展。作为一名从事少年短跑训练的教练员来说,如何搞好基础训练,这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短跑成绩的进展的速度,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尽快挤进世界短跑先进行列的关键之一。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十多年来我学习“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肇庆市业余体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少年田径运动员,特别是对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成绩较好。在第三届全运会乙组比赛中,取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项第一名,200米第二名,女子400米第一名和200米第二名。有些运动员已输送到各省市队,经过训练,都能接得上,并有所提高。此文总结了他们多年训练中的体会,介绍给教练员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我国少年女子短跑训练规律,结合我组训练(表一),就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运动量安排、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训练安排、增大步长的训练和全年训练时期划分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选材五十年代以来,浙江涌现了不少女子短跑名手。从近二年看,浙江女子短跑在全国仍名列前茅。因此总结浙江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将对今后选拔更好的短跑苗子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表二中六名浙江籍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可知,她们共同特点是身材偏矮(6人平均身高1.608米),频率较快(6人百米平均频率4.63米/秒)。同时从浙江少年女子现状来看,同样有身  相似文献   

10.
伊夫林·阿什福德和玛·格尔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两名女子短跑运动员。长期以来,这两位分别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民主德国的妇女牢牢地控制着女子短跑项目。玛·格尔今年25岁,在民主德国青少年田径选拔赛上崭露头角,引起了国家教练霍斯特·迪特尔·希勒的重视,后者曾经把雷娜特·施特歇尔训练为获得两项奥运会冠军的女子运动员。这位1975年的欧洲少年亚军,1977年在百米赛跑中创造了10秒88的成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11秒的妇女。嗣后,她连续六年处于世界女子短跑的颠峰地位,除1981年外,均名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近几年来,我学习了“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控制论”运用于短跑训练中的探索。现将探索的几个问题汇总如下: (一)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对照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选材模式。 (1)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 第一:百米平均步长×步频之值都大于8.8。为了探索世界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浙江女子短跑新秀胡怡红在1982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中100米预、复、决三次都以12″16(电动计时)成绩取得亚军。胡怡红1956年出生,身高1.67米,体重55公斤,于1979年2月从杭州十一中选进浙江省体校学习。经过三年基础训练,于1982年3月选入省田径队。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短跑水平,我就从胡怡红的提高谈谈对少年女子短跑基础训练的粗浅看法:一、少年女子短跑基础训练要坚持边打基础边提高的原则。如何进行基础训练,在我多年训练中曾出现二种倾向:开始几年只单纯为打基础而练,将专项放在次要地位,片面认为专项长得快了就是拔苗助长。这样,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业余体校肩负选材的重任 ,是向上输送合格后备人材的训练基地。业余训练启蒙阶段的基础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 ,将决定今后提高成绩的快慢和运动寿命的长短 ,也影响输送数量和质量。搞好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是值得业余体校教练员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队6名少年女子队员的训练实践 ,对此进行探讨。1合理的训练比例根据入选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对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运动员 ,在安排训练时 ,身体素质、技术训练力量训练的比例要合理。表1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比例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身体素质30 %25 %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打算通过对梁月玲在业余体校时期训练的分析,来探讨女短跑运动员少年阶段的训练问题。梁月玲生于1961年2月。她是在71年的一次广州市小学生运动会跳高比赛中发现的。当时成绩是1.10米,跑动很有弹性,有点猛劲。以后就参加了业余体校田径班的训练。头一年,与其说是参加训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法和预测他们未来的成绩,苏联费林等人对13~16岁男、女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了两年教学实验。实验开始前及实验中每隔6个月对运动员都进行若干指标的测定,每人共测5次,取得了大量原始数据,然后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实验方法和某些结果对于我国少年短跑运动员选才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费林等人研究的对象是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学生,按性别和年龄分为13~14岁男、女,15~16岁男、女共4个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有关短跑的现代科学教学法文献是很多的,但是,这些文献主要是在少年和男子身上进行实验而得来的。资料不足往往使得好多专家们在安排训练时不能考虑到妇女的机体特点。本文将综述女子短跑训练的实验材料(包括少年和成年)。加卢希内研究了女子短跑运动员(100米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等对安徽省部分业余体校女子短跑项目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女子短跑队员的训练动机主要是为校争光及对专项的兴趣。同时指出由于训练时间短,运动员本身条件和教练员水平等因素影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体育统计相关分析法和比较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成绩与各素质成绩之问的相互关系,从中探讨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广东田径场上,又涌现了一名很有希望的男子短跑新秀,这就是十六岁的少年选手余壮辉。小余现在是广东省中心业余体校田径班的学生,身高一米七十公分,两年以前当他不到十五岁时百米成绩就已达到十一秒一。近年来他的短跑成绩提高更快(见“表1”),在一九七八年第五届省运会上以10″6和21″9的成绩打破了100米和200米两项少年全国纪录。分别获得本届省运会这两项比赛的第四名和第三名。这两项成绩已相当于一九七七年第二届国际中学生运动会百米第二名和二百米第五名。其中百米成绩从七七年三月的十一秒一到七八年九月的十秒六,前后一年半内提高了一秒二,进展之快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张彬 《中华武术》2007,(3):51-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多年以来,教练员们一直都在追求和探讨通过怎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短跑成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参加中学业余短跑训练实践,介绍几种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