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放 《大理文化》2013,(10):80-82
去年11月中旬,在云南大理待了两天时间。但就是这短暂的两天时间里所见所闻,也让人目迷五彩、耳缭七音,惊喜得仿佛一个因激动而语无伦次者,处处可落笔却又不知先写哪处好。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我的心一直还沉浸在云贵高原,那片彩云之南的地方,那片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那片电影《五朵金花》诞生的地方,那片"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的地方,那片"有心摘花莫怕刺哎有心唱歌莫多问"的  相似文献   

2.
大理深蓝     
在飞机上,在宴席上,在各种活动场所……我都言必大理.谈她奇妙的风光,她灿烂的历史,谈她厚重的文化……谈的次数多了,就老有人问起:你怎么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你的"大理"?……  相似文献   

3.
大理的水     
我想,如果苍山缺少穿梭在林石之间灵动的秀美,古城里不曾有那贯穿承载着“文献名邦”气息流淌的使者,洱海没有十九峰间潺潺而下的活力,家乡大理,也许会因此少了许多生气吧!是的,说大理,不得不提大理的  相似文献   

4.
, 《大理文化》2012,(9):60-60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问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刨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5.
《大理文化》2012,(6):58-58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从全国600多个地级以下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大理的魅力在于: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相似文献   

7.
《大理文化》2012,(2):65-65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理文化》2012,(1):48-48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9.
《大理文化》2012,(3):75-75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大理文化》2012,(8):68-68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刨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11.
《大理文化》2012,(7):60-60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以及和谐美满的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尹明举 《大理文化》2006,(5):彩插1-彩插4
一年四季花团锦簇,“家家流水,户户养花”这是人们早已熟知的大理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在花卉领域中,鲜为人知的是,大理还有着其它任何地方都难以企及的胜景,那便是由大理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侯条件营造的一座座高山天然大花园。因而大理又可称为“高山野生花卉之都”。  相似文献   

13.
遥望鸡足山     
一离开鸡足山回到大理再回到北京我的心仍留在大理留在鸡足山二于是在细雨霏霏的日子在纷纷扬扬的大雪时在风沙弥漫的天气我常常伫立窗前透过连绵的雨丝透过漫天垂落的雪片透过灰蒙蒙的烟尘似乎都能看到那神奇奥秘而又清澈明亮的鸡足山三两年前五月的一天同友人一起攀登鸡足山行至半山腰迎来喜降的甘霖而到了华首门再到迦叶殿却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朵朵慈云在天上飘动起舞祥瑞之气激荡在山间四上鸡足山我是慕名前来因为“灵山佛都”早已名扬四海这里的迦叶殿称为“山中第一寺”佛祖大弟子迦叶守衣入定处就在那巍峨神秘的华首门华首门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我都要去赶三月街.三月街,已成了大理人的一个情结. 步入三月街的街门,我便看到了“观音古市”几个篆书大字,很多人或许都会忽略,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的兴趣点所在. 研究或关注大理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大理人对什么事都讲究个说法,都要像树有根、水有源一般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从而让子孙后代懂得溯古知源,懂得归去来兮.而且一般只要是有些历史的文化现象或习俗行为,其源头,必定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大理文化之根,就深藏于宗教迷宫之内的最好明证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参透了大理宗教的本质,也就领悟到了大理文化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15.
青萍  甄春亮 《世界文化》2006,(9):35-35,37
南方让我留恋的只有那温柔的忧郁的雨……我固执地认为这南方的雨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哭泣。这条古朴的巷,被笼在迷蒙的雨雾中,让我恍如走进戴望舒的《雨巷》那种诗境里,这里可会飘过一个丁香样的姑娘,她可是“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我低着头,想着那个丁香般的姑娘,任雨肆意飘在我身上。忽然我意识到有人在扯我的衣角,我抬头看见一个小小的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她正仰着脸,不顾那细雨,那双眼睛正被雨濡湿,让我疑心可是那夏夜的星躲入那长长的睫毛下面。我温柔地向她笑笑,童稚的语音已响起。“姐姐,你可是要在南方捞月亮?”我笑了,八…  相似文献   

16.
游赏大理     
品读无为寺 登大理苍山,无为寺是必须去的.女儿这样一说,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来大理前,我查阅了一下大理历史,特别是那句"看尽了风花雪月,看不尽苍山无为".有道是:"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单从字面上看,就会让我们对大理人的智慧心生敬仰.作为打卡大理相对小众的景点,那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的岁月,又像流水一样浸润着思想.  相似文献   

17.
探访天龙洞     
岁末年初的一天,来大理参加活动的几位省内外的报人、作家朋友要我“客串”一次导游,以民间的方式,领他们到一个“人造痕迹”还不重的地方“晃悠晃悠”。现在都说,大理是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我的这些朋友来大理已不止一次,对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洋人街这些地方,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烂熟于心。所以领他们去哪里,我心里还犯了难。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好友赵铁的邀请,说他们那里的“上关花天龙洞”,是“观沧海、赏名花、探奇洞、寻古城”的绝佳胜地,有时间不妨去感受一番,于是我便大胆向他们推荐了我自己以前也没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我们飞到了一个王国,它是真正的王国,不是童话中的王国。我们乘坐的是现代化的飞机,也不是神奇的飞毯……这时,我的脑子里不由浮想起了那古老童话的开首语:“在那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在那高山密林的后面……”我透过飞机的舷窗,那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主峰尽收眼底。啊!真是群山矗立,直入云霄。而群山之冠要数萨加·玛塔,也就是珠穆朗玛峰了。它高达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人称“地球之巅”。它和喜马拉雅山一样神奇莫测,独特古怪。珠穆朗玛峰要算是一座“年轻的”山峰,它还在继续成长中。近百年来,它增长了九公尺,并经  相似文献   

19.
有人建议将大理学院的校训定为:弘扬大理.我希望学院能采纳这则校训,弘扬丰富的大理民族文化,只是它的字面意思,我欣赏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语意双关的丰富内涵:大理,大道也.大学,有大道存焉.  相似文献   

20.
情牵大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理二十多年了。然而,不论是先在省城昆明还是后来在首都北京,我都一直透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大理的发展与变化,始终情牵着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花雪月之地"。毕竟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曾经辛勤工作过的一方热土。自然,在大理生活工作时的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回访大理时的一些难忘场景,免不了会时常浮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