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的明诗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包括对明诗价值的探索,对明诗整体格局与发展过程的阐述,对明诗研究各阶段不同学术观念及其成果的评价.最后对明诗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新的学术增长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乐府》是研究"乐府"的开山之作,行文凸显其补救时弊,追求雅正之声的主张。但与《明诗》作比,刘勰的评价体系前后似乎并非一致。本文将通过论述刘勰对乐府与徒诗的区分,探寻其文学主张以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明诗评选》延续了其一贯的诗学观点;针对明代出现的七子、竟陵之弊,《明诗评选》在表达其诗学观点时又有所侧重,显示出对性情与神韵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士稹的《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中,论及明诗情况的竟占有十三首之多。这十三首对明诗议论的诗句不仅从细微处显示出王士稹独到的诗学眼光,更从宏大处看出他对整个明诗的看法。从对明诗的论述来看,王氏不仅推崇神韵风雅之诗风,还明确提出诗贵自然传神之旨,尤其是他“出入唐宋”的主张乃发前人之所未觉。作为清初的代表诗人,王士稹对明诗的眼光和议论以及他自身的诗学阐述也会深刻影响到清代中后期有关明诗的研究,这在诗论史上也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操是建安文学代表性的诗人,刘勰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文心雕龙》中对于曹操文学创作的直接评价只见于《乐府》一章中,另外在《明诗》中对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只字未提,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于曹操的文学创作的评价是略带贬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刘勰的生平环境以及其学术思想有关,也与曹操"古直"的创作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6.
《列朝诗集》与《明诗百卅名家集钞》都是大部头的明诗总集,通过对二书的比较可知,《明诗百卅名家集钞》的编辑乃是以《列朝诗集》为主要依据。此种渊源关系的发现,不仅可以展现《列朝诗集》在诗坛的影响力,而且可以考察清初至清前期诗学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明诗》篇的诗学理论主要通过大量命题的运用而表述出来,从构成形式的角度看,本篇诗学命题主要有单句式、双句式以及多句式三种类型。这些命题的内涵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对诗歌本体之阐释、诗歌创作规律之揭示及诗歌功用之论述。《明诗》篇诗学命题的提出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经学。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从《明诗》可以看出,在诗歌发生论、诗歌的功能观的等方面,有着对两汉文论的接受,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平庸的时代,尽管明代主流诗人或力倡复古,或力主创新,企图找回失落的“真诗”,但也未能改变明诗平庸的面貌。究其原因,即非明代诗人移情别恋缺乏创作热情,也非他们在诗学理论上抱残守缺缺乏创新精神,而是宋以后中国文化理性成熟童心渐失所致.明代主流诗人以“真诗”为最高境界的种种努力、种种试验,就是要拯救宋以后古典诗歌的衰势,再现盛唐以上的辉煌,但留下的却是平庸的诗作与失败的记录,由此可以窥见古典诗歌的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清人选明诗总集共有七十种左右,而清初遗民诗人所选明诗总集即占约十种。遗民诗人选明诗,带有更强烈的时代色彩,他们或借选诗互通声气,或以此表彰忠烈,或寄托故国之思,或仅仅将自己列入诗选以实现自己仍在故国的梦想。这些明遗民或交游广泛,或杜门谢客,生存状态的不同也决定着他们选诗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