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igital and smart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new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Further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ilot Smart Education of China platfor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implemen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 essential deployment of China’s strategic decision on digital education and a pivotal move to st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With the Smart Education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its strategic superiority and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s and resources, explores the patterns and methods of provincial promotion with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th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platform interconnec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afety specifi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rovincial promotion,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mart Education of China. It also targets at facilitating the interconnected promotion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establishing the “extensively accessible” smart resource public service system at the country, province, city, county, and school levels .  相似文献   

2.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如何系统化地认识与研究当下的教育改革,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实践的干预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出发,通过探讨教育实践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教育社会实验生成演化的四个阶段,包括教育实践理论启蒙与初步探索的"前认识阶段"、教育实验形成与规范化的"前研究阶段"、从教育实践社会化到教育实验社会化的"后实践阶段",以及从关注教育实践到关注教育社会实验的"后研究阶段"。作为价值回应,"教育社会实验"在提升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上起到了认识论的作用;"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在加深对当代教育改革认识的基础上,为实践干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维度的改革与创新,成功破解了民族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使学校成为全藏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特色的学校之一,树立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优秀典型。吉美坚赞民族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精神,符合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不仅在我国藏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而且也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普遍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趋频繁与深入,基于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显得格外重要。高校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文化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亟需改革。从提高文化交流实际能力提高的要求出发,对文化类课程采取反向设计、转变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等措施,改变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交流人才。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我国STEAM教育改革不仅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教育发展应对自身危机的可行之径。然而,改革中却存在诸多阻力。从“教育改革”的视角出发探赜改革蕴含的阻力因素,并提出阻力消解对策对促进我国STEAM教育顺利开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我国STEAM教育改革在实践中遭遇了价值阻力、制度阻力、实际阻力和自身阻力。为消解阻力,应坚持STEAM教育价值先行的基本理路,推进不同主体的自我变革;加强制度供给,理顺STEAM教育与现行制度之间的关系;加大STEAM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推进STEAM课程改革;促进STEAM教育的本体回归,破解“跨学科悖论”。  相似文献   

7.
王伟  孙纪磊 《成人教育》2022,42(1):12-15
林德曼终身教育思想缘起于社会变迁对终身教育的吁求,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驱动以及个人终身教育实践的引领,主要包括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以及终身教育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形式三个核心观点,为新时代我国终身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基于此,未来我国应致力于构建“持续性”终身教育体系,营造“无疆界”终身教育生态,形塑“个性化”终身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每一次新技术引发的工业革命,不但会带来社会和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也会激发出适应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的智力形式。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渗透,个体间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数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DQ)成为个人成功和社会福祉的关键。数字智商是一系列综合技术、认知、元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复杂能力,是建立在道德价值观基础上、使个人能够面对数字生活的挑战并适应其需求的一种能力素养的表征,涵盖数字公民、数字创造者和数字竞争者三个层次,涉及数字身份、数字使用、数字安全、数字保护、数字情商、数字交流、数字素养和数字权利八大领域24项能力。目前国际上有关数字智商尤其是青少年数字智商的研究刚刚起步,系统的数字智商教育与测评体系并不多见。DQ World是一个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个奖项认可的在线教育平台。它通过学习模块、反馈模块、防范模块和保护模块四个环节形成链条来帮助儿童发展数字智商、规避网络风险,其系统架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为推动数字智商教育的本土化实施、促进学生数字化成长,我国应注重发展基于数字智商的核心素养、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数字智商测评指标、促进数字智商与学科教学融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我国近12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量化分析发现,中国特色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聚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成长与教育、德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验借鉴与本土化、教育信息化与"互联网+"等领域;政策导向与学术导向两大逻辑主线互相作用与有机组合,形成高政策导向-高学术导向逻辑、高政策导向-低学术导向逻辑、低政策导向-低学术导向逻辑、低政策导向-高学术导向逻辑等具体的逻辑演进路径,多类型演进逻辑驱动下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现着学科进步与实践诉求相互促进、重点聚焦与全局关注齐头并进、时代回应与历史梳理相得益彰的研究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克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问题,以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关注产出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平台+项目+基地+师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与校企合作双驱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与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活·实践”教育是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基于生活、生命、实践的新教育思想。本文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绿色高分数的素质目标、“六合一”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合育”教育机制、重视意商等方面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接着从“三备三研”“高效课堂”“双课程体系”“双师制”“学导合作单”“自主学习体系”“弹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领域渗透,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人才,教师应践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把专业教育与“互联网+”双创实践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国家学分银行是推进我国继续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它为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引了改革方向。自学考试应抓住历史机遇,在现有制度和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与转型。一方面,要将自学考试改革与国家继续教育的整体改革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学考试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与其他教育形式学分互认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更庆  王萌 《成人教育》2022,42(1):80-86
1+X证书制度下的“三教”改革,是落实1+X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意在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蕴在职业教育类型说,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重在“书证融通”模式构建。基于教师面向1+X证书制度的胜任力不足、教材缺乏面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转化、教法缺乏基于育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职业院校应立足产业和教育信息技术前沿,重塑“三教”,即:教师改革,从数字化能力切入,打造新“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改革,从产业APP切入,建设立体化教材;教法改革,从应用场景切入,推行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的提出,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对高校IT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目标层,以CDIO为指导的实践层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平台层,构建一个相互支撑的立体生态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该培养体系已经在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中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历经东周以前的萌芽期、春秋战国的繁荣期、秦汉至五代的缓慢发展期、宋明的创新期和清代的变革期五个阶段,通过对各个时期教育思想的梳理,找寻立德树人的思想渊源。从"人德共生"的意义上说,"立德树人"实质上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总与知识密切相连,但与教育自身相关的知识却并很难通过直接应用于实践来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益和效果,这是持续困扰国际教育研究界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研究与发展系统可被看作是一种教育类知识管理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改革教育知识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运行模式同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梳理和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教育研究界对教育研发体系的新认识和新举措,即转向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基础性教育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education, digitalization has become a pivotal force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featuring demand-drive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ims to reshape its new capabilities based on next-gener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per the scope of services and composition of responsible subjects like personne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ree key areas: talent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In addi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structured based on several types of content: essential data, environments, operational function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ystems. Moreover, paths of guarantee, action, and operation should be taken concurrently to facilit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课堂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以甘肃、宁夏两省区为调查对象进行课堂研究发现,普通高中课堂中的问题主要有课堂中的教师“独角戏”,课堂中的“以考论教”以及课堂中的不公平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潜藏着很大的教育危机。因此,高中课堂的变革需要从宏观上加强国家政策的引导,从中观上加强学校管理的教育领导与制度创新,在微观层面加强师生课堂实践的变革与引导。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模式固化等突出问题,基于O2O的创新创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双创”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等策略,构建基于O2O的研究生创新创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双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