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帝八世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帝八世考□何光岳一世炎帝神农氏。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易·疏》作“任巳”,《北堂书钞》二十三引“佳巳感神龙,而生神农”,“佳”即“任”之误)。有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易·...  相似文献   

2.
吕姓探源     
谢石华 《寻根》2008,(1):126-129
吕姓,是我国百家大姓之一。吕姓发源于何地?目前的姓氏学者一般认为源头在南阳,新蔡是继发源头。本人认为吕姓的真正源头在新蔡,南阳才是吕姓的继发源头之一。追根求源,还得从伯夷说起。伯夷是炎帝之后,本姜姓,舜帝时任“秩宗”,即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后来因为佐大禹治水有功,于夏初被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解释说:“吕者,膂也,谓能为股眩心膂也。”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荣誉称号,含有褒奖之义,然后才是他封地的名号。因此,学术界一致认为,吕姓是伯夷受誉立国形成的姓。  相似文献   

3.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4.
张殿兵 《寻根》2012,(4):125-128
一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有蛴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百家姓中有很多姓氏都是由姜姓衍生出来的。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其以山东省为多。姜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60位。  相似文献   

5.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9,(6):124-125
方氏出自姜姓炎帝之裔,《世本》载:方氏为“方雷氏之后”。在宋代《百家姓》中,位序第56;在今汉族前100个大姓中,位序第62。这样的位序显示,方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人丁既众又著。  相似文献   

6.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8,(6):124-125
方氏出自姜姓炎帝之裔,《世本》载:方氏为“方雷氏之后”。在宋代《百家姓》中,位序第56;在今汉族前100个大姓中,位序第62。这样的位序显示,方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人丁既众又著。  相似文献   

7.
姬姜二族的『三缘』关系霍彦儒景天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季子劝重耳说的话。季子和重耳都是姬姓,黄帝之后裔,应该说对先祖是比较...  相似文献   

8.
郑金洪 《寻根》2008,(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洪迈《容斋三笔·共工氏》云:洪氏出于共工氏,本曰共,“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干左而为洪”。《元和姓纂》亦云:“共工之后,本姓共,后改为洪氏。”共加水为洪有二说:一曰颛项帝时,  相似文献   

9.
相传约5000年前,炎帝生于宝鸡境内的姜水河畔.姜炎族开始生活在宝鸡一带,他们与黄帝族共同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炎帝与黄帝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中国史书最早记载炎帝出生和出生地的是《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帝王世纪》、《史记·补三皇本纪》等也都有炎帝生长于姜水的记载.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炎帝生于姜水,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东,是渭河的一个支流”.当代  相似文献   

10.
略议炎帝神农氏及其与中原史前农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华夏文化》2006,(4):17-19
在我国古籍及传说中,有关记载既不统一也不系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帝王世纪》说炎帝与黄帝是亲兄弟,可又说炎帝死后经过八代五百余年黄帝才继承王位,无怪乎唐代司马贞提出疑问“何其时之长也”。其次,《世本》将炎帝与神农合为一人,而《  相似文献   

11.
神农炎帝形象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炎帝形象小考□林河神农炎帝的形象,历来含混不明。明刊本《三才图会》和清道光十八年本《炎陵志》所绘神农炎帝为慈眉善目,身穿长袍,肩部和腰部都披着树叶,口含百草或手持禾穗的长者。而秦汉古籍中,关于神农炎帝的形象,有云“牛首人身”,有云“龙首人身”。《...  相似文献   

12.
黄帝居轩辕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上是说黄帝活动的地域范围很大,虽然曾“...  相似文献   

13.
朱绍侯 《寻根》2012,(1):11-14
怎样认识炎黄二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以后很多古籍都承袭这一说法,认为炎黄二帝都是少典之子,  相似文献   

14.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据《史记》、《路史》等史书记载,他担任部落首领,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耕种,被尊为神农氏;因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称炎帝,在位120年。据《帝王世纪》和《路史》记载,炎帝神农氏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炎帝神农氏创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味百草,开医药先河;设立廛市,开辟市场;绩麻为布,制作衣裳;造五弦琴,教民傩舞蜡祭;冶制陶器,相土安居。由于功绩显赫,他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始祖,受到历代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特别是他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炎帝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柴姓来源考     
胡俊 《寻根》2006,(4):113-115
中国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根据姓氏的来源细分为29类,如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名为姓、以谥为姓等等,并逐一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源流,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详赡之至。但是,他将姓氏起源都归于先秦,恐怕不符合事实,正如清顾炎武所说:“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拿柴姓的起源来说,郑樵认为是“齐文公子高之后,裔孙,以王父名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北宋邵思《姓解》都认为柴姓是出自高柴,甚至宋代官修的《广韵》也说柴姓是“高柴之后”。但是现…  相似文献   

16.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17.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合壁孔子《易传》而成《周易》。周易之周,不仅仅表示周代,更含“天能周匝于四时”①之意。只要剥开《易经》那层占卜形式的外衣,就会发现一座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宝库,自然也囊括酒文化的道理。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系辞下》云:“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也就是说,在《周易》这部国之文化瑰宝中,卦象(当然含爻象)反映事物的形象,卦辞(当然也含爻辞及十翼等)论断事物的本质。本文就将从象数、义理以及象数、义理的结合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探讨我国酒…  相似文献   

19.
渠怀勤 《寻根》2021,(1):135-137
一 成书干战国晚期的《世本》,王梓才辑本载:东周诸臣之有氏可记者……渠氏;东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渠氏.《春秋》及“春秋三传”记载的“渠伯纠来聘”“渠孔御戎”“齐氏之宰渠子”,证明了东周时期已有渠氏. 渠氏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渠伯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渠,周大夫渠伯之后.  相似文献   

20.
王妍 《华夏文化》2003,(1):14-15
海内外华人素以炎黄子孙自诩 ,炎黄二帝被敬为华夏始祖。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发源于何方 ,目前还未有定论。近年来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探讨这一问题 ,笔者加以梳理发现 ,关于炎黄二帝的发祥地问题主要有四大方位说 ,即东西南北四方说。下文将加以简单介绍 ,以窥目前之学术动态。炎帝 :(一 )东方说 :此说的主要根据是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炎帝 (神农 )初都陈 ,后徙鲁 ;《左传》说曲阜有大庭氏之库 ,大庭氏先儒说即神农氏。 (2 )炎黄阪泉之战的阪泉即今山东莒县板泉乡。 (3)炎帝出于少典氏 ,而少典氏“最初大约……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