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强化消息写作的精品意识,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这是大连日报编委会在最近组织的“主攻消息”业务研讨活动中全体编采人员形成的共识。 一个时期以来,报社编采人员忽视消息写作,精品意识不强,不善于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影响报纸质量的提高。编委会于去年初就进行了部署,得到了编采人员的积极响应,各部室结合办报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讨,有8位同志向编委会提交了业务论文,其中6篇在编辑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编委会负责同志提倡编采人员用消  相似文献   

2.
辜晓进 《新闻实践》2003,(11):54-56
报纸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出版体系。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最有利于大型报纸高效运作?这是中国报人十分关心并仍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报纸行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无非是广告、发行、人事、财务、总务这样几个主要部门,中外报纸差别不大。关键是编辑部的结构,变化较频,各有利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地的主要报纸,哪家不在编辑部的部门设置上折腾过几回?笔者所在的《深圳特区报》自1984年改出日报以来,也至少有过4次大的变动。但此次笔者访美时却发现,在崇尚自由和差别的美国,各日报编辑部的架构却高度统一,互相间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然,目前美国报纸编辑部的组织形式是被业内人士高度认同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出版体系.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最有利于大型报纸高效运作?这是中国报人十分关心并仍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报纸行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无非是广告、发行、人事、财务、总务这样几个主要部门,中外报纸差别不大,关键是编辑部的结构,变化较频,各有利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地的主要报纸,哪家不在编辑部部门设置上折腾过几回?笔者所在的<深圳特区报>自1984年改出日报以来,也至少有过4次大的变动.但此次笔者访美时却发现,在崇尚自由和差别的美国,各日报编辑部的架构却高度统一,互相间没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3年,宜城日报社党委在强化倡导“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的办报方针基础上,为全面提高编采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水平,提升报纸质量和报社影响力,推出新举措,对编辑设置一块评报栏,由不值班党委成员每天审读评阅报纸,并将审读的报纸贴上评报栏,供全体编采人员共勉,加以改进;对记者设置外宣展示专栏,将每  相似文献   

5.
报纸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出版体系。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最有利于大型报纸高效运作 ?这是中国报人十分关心并仍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报纸行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 ,无非是广告、发行、人事、财务、总务这样几个主要部门 ,中外报纸差别不大 ,关键是编辑部的结构 ,变化较频 ,各有利弊。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各地的主要报纸 ,哪家不在编辑部部门设置上折腾过几回 ?笔者所在的《深圳特区报》自1984年改出日报以来 ,也至少有过4次大的变动。但此次笔者访美时却发现 ,在崇尚自由和差别的美国 ,…  相似文献   

6.
河北日报1996年9月在报纸版面改版的同时,实行“编采分离”,即从报社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抽调七、八位业务功底较强的编辑组成“来稿编辑室”,专门编辑稿件。各专业部一律不再编外来稿(个别部有专版除外),编辑们同驻外记者站记者一样,统统按指标任务下去采访写稿。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编采分离”是办好报纸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驻站的一名老记者,我体会“编采分离”最大的好处是:编稿速度快、质量高、不压稿、不丢稿,有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出精品、办好报纸。 过去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搞“编采合一”弊病太多,最突出的表现是编辑对编稿兴趣不大,不认真。为什么呢? 因为编辑工作默默无闻,是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当记者。既然  相似文献   

7.
据了解,我国地市级党报多年来大都沿用编采合一体制。一般编辑部设几个科(部),分别负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稿件的编、采和出版。所有编采人员都是双重身份:既是编辑,又是记者,即在家编稿是编辑,出外采访是记者。在80年代中期以前,党报“一花独放”,没有竞争,这种体制因适合地市报“三小”(即报纸版面小、编采队伍小、报道范围小)的特点,一直为地市报纸所青睐。  相似文献   

8.
报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报纸的的新闻及其思想的质量上。它取决于新闻编采人员的“内力”,即综合能力。传统“大报”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职业精神高尚、思想方法科学、认识问题深刻的编采人员,以及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形象,这是当今报业市场竞争中的最大财富。“大报”参与并赢得竞争的利器在于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上。开发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报纸编采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必须从提高他们的思想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传统的编采体制不断创新?什么样的编采机制才是富有活力的?这是目前新闻实践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这一新课题,对我国一些主流媒体如党委机关报或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日报、综合性晚报来说,解决的紧迫性似乎要比近年来新创办的其它一些报纸强烈得多。 不少报纸编辑部的体制近年来变来变去,其意图都是为了寻求一个最佳的编采运行机制。其实,无论是编采分开,或是编采合一,都难说就是最佳的模式。问题在于构成这一编采关系的内部机制是如何有效运作的,在于这一编采机制的灵敏度、创新度、制衡力、原动力的强弱与持久性。因为,灵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编采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峰峰矿工报决定今年在全体编采人员中开展“弱项攻关”活动,以促进报纸出精品、上水平、创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局主办的现代保健报,在全国众多的卫生报纸中崭露头角,连续获得“报纸创新特等奖”和“全国卫生报纸十佳”两项大奖。这份卫生类报纸,何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有一个金牌栏目——《报中报》。现代保健报是1985年创刊的一份四开报纸。1991年7月,该报编采人员开会,讨论报纸如何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时,有记者提出创办一个《报中报》专栏,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经过反复酝酿,编辑部决定,《报中报》专栏以四个版的微型小报形  相似文献   

12.
报纸有多种采编运行方式,报业竞争促使办报实行编采分开,是一种选择。但是,对编采分开的目的和作用要正确理解,对分开以后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要有成熟的考虑。 很难说,编采二者合一好,还是二者分离好,无论哪种做法,都是从实际出发的一种选择,或者是根据某种需要的决策。现在,随着报业竞争、新闻竞争加剧,报纸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高效运转的编采运行机制。从这一点上讲,编采分开,改变“混业经营”,有利于集中精力发挥编与采各自的职能,从而有条件实现编采机制高效运转。现阶段,编采分开解决的应是这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报纸责任编辑在处理版面时,往往会遇到一个颇感棘手的问题,就是稿件内容相似,体裁单一,篇幅偏长,专栏缺稿。为了把版面编排得丰富多彩,应急的办法是:从过去来稿中搜求现今版面上紧缺的文章,或者临时派人突击完成若干篇版面上紧缺的文章。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报纸版面质量,编辑部必须从优化来稿结构入手,培养报纸主要骨干撰稿人——记者的强烈的版面意识。记者的版面意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一) 加强编采沟通。沟通的常规方法是编辑部建立编辑记者通气例会制度,经常发布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编采责任制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了编采责任制量化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主张以质导向。我认为编采责任制以量导向也好,以质导向也好,都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个编采工作的管理问题。编采工作的管理,是报纸内部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对编采工作采取什么方法管理,怎样管理,直接影响到编采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到报纸质量的高低。1980年文汇报首先提出了定额管理办法,按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信息在报纸编采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于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经济信息报纸。但报纸所刊出的大量的经济信息,能够起到指导经济工作作用,吸引读者的,毕竟在版面上所占比重不大;专业的经济信息类报纸能办出名气和影响的,也如凤毛麟角,常与创办者当初的宏伟设想差距很大,这不能不时常引起编采工作者的困惑。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经济信息对我们众多的新闻工作者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不像搞新闻、搞通讯、搞特写等“传统品种”那  相似文献   

16.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报纸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以及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入世”后的中国报业,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的编采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不少传统的编采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编采实践面对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对此有所认识,有所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一、读者看报越来越重视报纸的品牌,报纸媒体间的竞争趋于公平和公正,报纸的编采工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报纸的品牌对于开辟读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的牌子越“亮”,谁就…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人民日报编委会决定推进编采分开,国内版的夜班全由总编室编辑,专业部不再有夜班。国际报道过去就是编采分开的,仍保留原体制。这项改革缘于2004年年中的务虚会。当时大家意见较多的是“新闻偏弱,独家不多”。推进编采分开,编指挥采,就是要用新闻的视觉来审视事物,在导向性、新闻性俱佳上下工夫。从1月3日晚上战场摆开,10个版,主编、编辑布满编辑部四楼网络平台,提前到位;总编辑张研农亲临动员,更为大家长了精神。头一个月报纸的变化也是可见的,国内5个新闻版,头条新闻上百条,其中独家新闻达到44条,占总数的44%。各版头条的选择,起到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要办好报纸,又要搞活报业经营管理,办报和经营“两个轮子”以相同的力度一起转,这已成为报人的共识.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真正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应当正确处理办报与经营、编辑部与经理部、主体经营与多种经营、编采人员与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尤其是编采人员,都应很好地研究读者的心理,多向读者作些调查。读者在某一个时期关心什么事,爱看什么文章,编采人员要心中有数。只有摸准这个底,报纸才会拥有最广泛、最稳定的读者,收到最佳宣传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报纸办得更加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使其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伟大目标,作为特殊商品的报纸也必然要进入市场,接受竞争的洗礼,让读者在报刊如林的市场上自主选择、自愿订阅自己真正喜爱的报刊,那种单纯靠“红头文件”为发行保驾护航的作法将成为过去,党报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编采人员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就更有必要。就我们天门报看,大部分编采人员是半路出家的,在长期计划经济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