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定位的依据是 :公共教育学开设的目的 ;公共教育学、教育学、教育科学之间的关系 ;教育计划中关于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 ;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教育学对其教学工作指导价值的大小和作用的范围等。公共教育学的定位应该是 ,也必须是应用性和独立性 ,即在性质上它是应用学科 ,在教育学科体系中它处于一个独立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林丹 《教育学报》2007,3(3):16-21
教育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因为它们都是必要的不断反思、百家争鸣和集思广益。无论如何,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更大程度上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极而言之,教育学是否具有存在和独立的必要,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也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完善的统一体系,而重在自身学科功能的有效实现。满足教育实践需要、有效发挥学科功能,乃是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教育学也正是承担了“传承文化——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两大基本职能,才被赋予其必需存在的生命根基,彰显出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状况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人们把研究思路局限于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性以及是什么的分析与研究,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的缘由和条件;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问题,是把它作为运用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概念提出的;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对教育学学科建设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企图通过寻找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来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行不通的;后现代知识观启示我们,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库恩范式是指某一学科的理论根基、第一原理,其重要作用在于它范例性地指出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程序、方法、标准等。在一个范式指导下的研究就是范式研究,这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研究教育学的范式具有重大意义,如可以结束学派纷争,停止理论移植与嫁接,从而使后继研究者不再从零开始研究。当前,教育学处于前范式时期。要建立教育学的范式,应从教育学的第一问题教育是什么出发,因为教育不是一种活动,而是无数人为活动的泛称,没有一个客观、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某种活动是不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从异域引入的教育理论资源对我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方式的瓦解.然而现象学教育学在进一步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种抉择:是完全颠覆还是向传统教育学回复,或是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其出路在于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主旨: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综观国内近30年的元教育学研究,大多是围绕其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中既有共识,又有争议.就概念而言,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其某些本质特征,但还存在不系统、不完整等问题;就对象而言,虽基本达成共识,但却存在“窄化”与“泛化”的问题;就任务而言,虽确定了以构建更为合理的教育学为任务的研究导向,但对于任务的具体认识尚不统一;就性质而言,虽揭示了其复杂性,但对于其属于“学科”还是“领域”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就其与教育学的关系而言,虽都承认它们关系密切,但存在着“一统”与“超越”之争.展望未来,随着提高教育学科学化程度的现实诉求不断增强,元教育学研究必将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有其名而无其实,他人教育学有其实而无其名,这是教育学自成为独立学科至今一直存在的奇怪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今中外学者普遍认为教育就是他人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教育学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的关键。合理的教材应体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但它又不等于“处方”。依据现代教育对高师生的教育素质要求才教育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结合高师字校实际,教育学教材应置于整个教育类课程框架中加以建构,使教育学教材与其他教育学科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有合理分工、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教育学的危机,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它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在于其把自身确立为教育学的唯一形式。学校教育就长期被这种教育学所控制,并因此而排斥其他形式的教育学。而这一切,又都根植于现代教育教学与个人魅力、共享知识和共同体情境的剥离之中。但现代教育学依然不能阻挡其他形式的教育学发声,现代社会也不单纯只有这一种教育学。对现代教育而言,迫切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几种并存的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教育情境更加教育学化,而不是使教育学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知识压力,完全可以为生活世界中的民间教育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制度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命运都将因此而重建。  相似文献   

12.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民主相适应的教育学主要是一种专业教育学。这种专业教育学既是适应现代性情境的一套有效的沟通与组织技艺,又与那种与官僚体制结合的群众民主(旁观式民主)相依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主情境中的教育学不仅仅是专业教育学,民主本身也并非必然要求教师或教师职业进一步专业化。事实上,杜威的民主教育学就试图重构不同教育学之间的关系,以不可见的民间教育学取代传统上可见的专业教育学。当然,这种取代只有在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教育学的参与式民主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的性质除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外,还有行动性。行动的教育学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性的需要,是培养教育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需要,是构建教师教育学的需要。教育学教师的行动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应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和教学的专家,这是行动的教育学对教育学教师素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一场持续不断的探究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究竟应怎样开设的问题,与对于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有关。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它是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学问。它的核心层面一共有三个: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行动的层面。三者构成一体的教育学。说明教育学既包括教育理论,又包括教育技术,还包括教育行为。以此,教育学作为一门总体课程,它的领域既包含理论性质的课程,又包含实践性质的课程,而且,还包含着一种行动性质的课程。教育学课程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教师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根性研究”,从“依附性寄居”转向“独立性存在”;深厚的中国传统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从陶行知“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受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的影响;自信的中国气派表现在“上天”“入地”的学术选择,重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勇气,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的内容体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教育学教材大多存在内容庞杂、贪多求全,缺少深度、逻辑性差,叙述枯燥,语言贫乏等诸多缺点。确立教育学内容体系的主要依据应当是该课程的目的。作为一个未来的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主要应达到三个目的,即获得教育的基础知识和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掌握教育的一般艺术。与此相适应,教育学的内容体系应当由教育原理、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等三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长期以来对师范生向师性的培养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该课是以教师能教些什么为出发点而组织的教学内容,即教师教育学;而不是以学生为本所建构的教学体系即学生教育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漫长的科学化追求与改造,并未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被公认的所谓“真正的科学”,在充分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为此,要改变其唯科学化的价值取向,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服务于社会、深入到生活世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从“规律”的证实到意义的解释:教育学的语义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自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 ,一直以证实教育领域中的“客观规律”为己任 ,以便使其成为一门所谓的“科学教育学”。然而 ,教育学的科学化追求却是以牺牲其内在的意义、价值与逻辑、依据为代价的 ,通过机械地移植自然科学的方法、标准而进行的 ,从而造成教育学知识属性的扭曲。这是今日教育学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因而 ,拯救教育学的命运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育学的知识属性及其科学化标准 ,并使教育学从对外在的、僵化的“客观规律”的证实转向内在的意义、价值及逻辑、依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