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纳斯认为,传统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中心论的,这种伦理学对技术时代的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批判和伦理评估,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即责任伦理.他从责任的起源、实现及其基础等方面对责任伦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不仅试图回答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力图将责任原理[命令]运用到技术、医学与伦理学领域,表明这种责任伦理之于技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效应.约纳斯对责任原理的论证诉诸道德直觉和神学奠基,在责任的实现途径上他既诉诸于集体权力又强调个体责任;而这种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理论尝试根植于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价值别具匠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斯特巴的生物中心主义是一种多元论生物中心主义,它是在泰勒生物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斯特巴对泰勒的伦理原则做了一定的修改,提出了一套新伦理原则,即人类防卫原则、人类保护原则、不对称原则和恢复原则,这套伦理原则构成其生物中心主义的基本内容.进而,他将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结合起来,使得生物中心主义避免出现太过个体主义的弊端,也就调和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矛盾.如此一来,斯特巴超越了以往的生物中心主义思想,为生物中心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3.
筑别墅于楼兰古城,注环保理念于佛陀教义,度神州广厦于生态须弥. 倡导环境文明,引领数字环保,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以技术的不懈努力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变革. ——《林博士谈环保》 犹如翻开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档案,《林博士谈环保》一书封皮上的两句话,让笔者对其佛教环境思想和宏观战略思考充满了敬意.它是一种警示:在当今面临的诸多课题中,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紧迫;它是一种呼唤:务必清醒而犀利地看到环保之于人类的意义,之于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 本书作者,是时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博士.  相似文献   

4.
浅谈慈善对科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泛指富人基于仁德、怜悯、博爱之心.对穷人施予关怀、施舍、救助等行为,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慷慨捐赠。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慈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慈善与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看似没有多少干系。但若仔细探究,其实缘分不浅。简言之,慈善乃科学之觞。堪称科学育成和发展的助推器.慈善事业成就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精准医学是以基因测序为前提、以数据共享为保障、以全球变化为背景的一种新型现代医学,它的孕生与发展为维护整体的人类健康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基础与现实基础。精准医学伦理构建需在分析个人健康和人类健康两者间有机联系与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形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理念,遵循保护隐私、共建共享、共责共治的伦理原则,以制定规范、健全培训、加强审查、完善立法为实现路径。本研究是关于精准医学伦理构建的总体方向与关键问题的一种宏观思考。  相似文献   

6.
设置生物技术研究禁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规范由于它的人本善的人性假设且缺乏强制性约束力,无力阻止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让人恐惧和不能容忍的伦理问题的出现,设置禁区势在必行.设置禁区超越了科技与伦理互动原理,一般性法律规范和"科学无禁区"的信念,它是互动原理的特例,是对科学无禁区的辩证否定.为了保证禁区范围合理且必要,设禁的标准应有三条人类基因组纯洁性;人类基因组正常表达为人;人类最大福利;判断时三条标准依次递进.  相似文献   

7.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慈善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善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心理积淀.慈善文化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和路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文化相对不足,慈善事业处在起步阶段.从思想渊源、生成基础上对中西方慈善文化形成发展轨迹进行追溯和比较,旨在构建一种古今贯通、中西汇聚、博爱宽厚的适合我国社会转型需要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中发挥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伦理化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刚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1-1605
面临着科技活动已上升为一种高风险程度时,人们提出了科技伦理化来消解这种"高后果风险"。从理论层面看来,科技伦理化是不是人类良性的认知活动?它能否解决人类现实的生存危机?科技(知识)能否以德性(伦理)为前提?这是当代人类得以解决的棘手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只有保障伦理在科学正确引导的前提下,科技伦理化才能得以可能;而且,科技与德性处于平衡状态中,人类的生存危机才能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新课标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积累这一基础环节.如何正确认识积累之于语文学习的价值并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合理应用积累的策略,是教师和学生应予充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试从两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审美活动,它伴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显现。随着工程伦理从角色伦理责任到面向公众的伦理责任的转变,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也通过工程师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道德情感中体现,并通过与道德感的转化和超越,以美引善,从而使工程活动更加人性化,最终实现为人类谋福祉的至善。从真善美和谐关系建立方式来讲,工程伦理审美应该是建立在以工程伦理为基点的真善美的统一。本着这一理论观点,文章从哲学高度和审美视角,探讨有关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工程伦理(engineering ethics)既是一种职业伦理又是一种实践伦理.一项工程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因素外,还受政治、文化、道德、法律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论述了工程伦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工程伦理主体的变迁、工程决策的优化以及工程伦理关注的范围;最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要寻求"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就必须重视工程伦理的研究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广义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优化规律,使个体伦理的利益准则向群体伦理飞跃,直至上升为生态伦理——但其出发点却仍是人类利益。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生态伦理,是一种等级性的、非至上的伦理。从大系统进化的标准看,真正以生态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广义生态伦理是更加合理、优越的伦理;尽管完全实行的条件现在尚不具备,但倡导这一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观念,却对目前生态伦理原则的贯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伦理:治理社会风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社会风险.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任何思考和理论都应该在人类现实社会和人的生存环境之下去寻找切入点.设计伦理的核心词也好,设计伦理之轴心也好,这些与人类生存、生活直接关系的问题,其切入点就更应该现实.设计伦理的理论支点应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处理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能力。对纳米技术环境风险进行伦理考量,是保证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普雷斯顿认为,既有的环境伦理学为审视纳米技术提供了合适的伦理框架。他从重视历史演化过程的环境伦理直觉出发,对全新物质的生产、失控的复制器、人类增强和满足人类所有物质需求的能力等四个问题进行了伦理考察。  相似文献   

16.
书法之初探     
在绘画、音乐、戏剧、诗词、书法、剪纸、雕刻等艺术中,书法艺术是一种最简易、最能渗透自我、表现自我的高层次的艺术。它以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出个性的美。直如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尹默先生所说:“书法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狗一直以来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与人类历史的交点可以上溯至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狗之于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曾思考过。在达尔文的理论体系下,人们心里很清楚谁才是人类的近亲,但抛开科学,很多人从内心更愿意相信狗才是生活中珍贵而亲密的小伙伴。因为在你感到孤单时,它能陪你玩耍;在你不开心时,它会向你撒娇"求抱抱"逗你一笑。  相似文献   

18.
致远 《百科知识》2014,(8):59-60
巧克力之于比利时,不亚于啤酒之于德国,足球之于巴两。在比利时,巧克力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一种全民糖果,更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冶 《科技风》2012,(20):8
核伦理是极富时代特征的科技伦理新名词,它集中体现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的冲突与矛盾。核科学与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加剧了人类战争的惨烈程度,以及核工业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使得核技术陷入伦理道德的两难境地。从人类整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核武器是不道德的,而和平利用则是核技术发展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慈善和贫民救济事业。所以对于我国而言,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我国社会文化带来的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顺利扎根我国社会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者不得不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艰难的伦理抉择。想要将社会工作与我国文化价值、助人体系相契合,就必须在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理解人们的思维、行为与生活,构建一套适合社会工作本土化长远发展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