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跨入新世纪,城市台电视媒体遇到了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突出表现在新闻的竞争上。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如何把新闻节目做得更快更有吸引力?笔者认为,新闻连线直播是一种很好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可以扩大新闻的涵盖面,传递迅速且内容新鲜,令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们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以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兴起为代表,这些年来,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的省级地面频道以及省会城市台大放异彩,以其贴近性的亲民风格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同时也为所在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各媒体手中颇具竞争力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3.
陈依依 《新闻世界》2013,(10):205-206
城市台是地方媒体,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双重挤压下,在新闻、电视剧和综艺三大收视类别构成的电视环境下,“新闻立台,,成为城市台打响反击战最强有力的武器。本文以厦门电视台为例,试分析城市台在发展中是如何践行“新闻立台”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地级市电视媒体是改革开放初期四级办电台(电视台)政策下催生的产物,其覆盖范围基本上不出所在地市的行政管辖区域。在我国各级电视媒体中,城市电视台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但在观众可以选择的节目中,城市台处于绝对的劣势。在观众收视选择权在握的今天,如何在当地收视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值得市级电视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勇贤  刘巍 《新闻前哨》2011,(10):93-94
本土化是城市台最大优势.也是城市台的生存之本。城市台在本土观众心目中所具有的亲和力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它所能集中融合的一定地域内的地方文化、历史轨迹、人文特征也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一一关照的。城市台必须紧紧抓住本土优势.极力表现本土色彩,大力培育本土内容,以接近性、互动性、服务性和唯一性实现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和市场空间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地级电视新闻媒体,由于上星卫视的不断增多、大台新闻触角的不断延伸,在日趋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间,逐渐处于相对劣势的尴尬地位,如何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将突破点放在"新闻立台"上。除了常规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外,热点新闻因其时效性更强、关注度更高而备受地方新闻媒体的偏爱。热点新闻报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面对热点新闻,尤其是突发的热点事件,一个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很多省级台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争夺观众的法宝,民生新闻大战愈演愈烈。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领域亟待开发并牟利颇丰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8.
徐珍 《视听界》2012,(4):25-27
近年来,媒体环境日益复杂,受众原来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日益被侵蚀,观众面临更多的媒体选择,尤其是年轻观众被各种新媒体分流。电视频道数量的激增,观众收看渠道的多样化,广告商碎片化的投资渠道,种种原因,使得2012年电视媒体的广告投资总额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城市台在困境之中不免产生忧心。  相似文献   

9.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电视媒体中各种大型活动的涌现,顺应了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主动策划大型活动,用"大型活动"产生的影响来塑造电视品牌,提高观众满意度和绿色收视率,从而扩大市场份额的广告投放量,最终推动大型活动以及电视业的发展。在大型活动的策划、运作、实施中,新闻策划凸显出重要的地位。新闻策划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成败。一、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和新闻策划的关系电视媒体大型活动与新闻传播总是相伴而生。越是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媒体大战中,电视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呈现央视、省级台、城市台等多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自办新闻节目面临着央视、省级台的双重夹击,纷纷占领民生新闻阵地,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生新闻大战。但数年之后,诸如新闻节目的同质化、强势  相似文献   

12.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13.
张晓明 《视听界》2011,(6):42-44
说起电视新闻中的调查类节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央视名牌栏目《新闻调查》。该栏目自1996年开播以来,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分析和透视,资深的记者队伍,娴熟的电视手法,使其一度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一面旗帜。不过,电视新闻调查并非只有这一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不断出现,需要媒体,特别是城市台、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反应,迅速解读,深挖观众需要的内容,为受众提供“快消品”。相对于央视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电视报道能够把事件现场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于观众面前,满足观众亲眼所见的愿望.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多年来电视报道画面失实现象却长期存在.组织拍摄、扮演重拍、张冠李戴等“手法”不但严重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也败坏着观众的胃口.影响着整个电视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而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和高新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画面的戏剧性和感染力.新闻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利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将简略分析当今中国电视媒体较常见的几种新闻失实现象.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针对在思维理念、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与运用展开分析,探索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成了传统媒体改变新闻采编流程的主要方向,但广播和电视作为不同介质的媒体在采访报道时有其各自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一些城市台和县级台合并广播采访与电视采访队伍,有的干脆取消广播记者,由电视记者统一供稿等做法进行剖析,认为采访是新闻产品生产流程中的首要环节,不同介质媒体对新闻采集的侧重点不同,而社会化分工又越来越细,在采编实践中,广播采访与电视采访应讲究差异性,以避免新闻报道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拉近距离,手机推送信息的今天,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着强劲的对手。县市级电视台竞争态势更为严峻,除了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还要承受占据各类资源优势(包括新闻资源、受众资源、人力物力资源等)的上级媒体的收视压力。大多数观众收视新闻往往具有自上而下的习惯,如果县市级台时政新闻依然照本宣科,一味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台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基本沿袭了上级台的同类节目形态乃至传播内容,其内涵的演进体现人文关怀.但是面对急速增长的各类电视频道的挤压和新兴媒体的冲击,城市台需要全方位创新,推出区域特色显著、更合观众口味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电视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来说,由于境外电视在绝大多数省市不能落地,省市台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都与央视没有可比性,所以在一个省的范围内电视竞争主要在省市台的各频道之间展开。这种竞争在经历了电视剧大战、综艺节目“克隆”之后,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就要数以城市观众为收视对象,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为内容的都市新闻了。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新闻现场常常能看见几台甚至十几台摄像机、几十名记围着。为“争夺眼球”越来越多的频道加大了对新闻的投入。都市新闻何以成为省市台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台是靠本土新闻和电视剧起家的,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当年,城市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上被设定为“第一频道”,曾经万人空巷的《渴望》、《刑警本色》、《过把瘾》以及引进剧《血疑》、《坎坷》等无一不是在城市台播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的迅速发展,观众对电视剧的青睐早巳不再为城市台所独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