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顺 《新高考》2007,(11):29-30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强调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的解去解释实际问题,并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强调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的解去解释实际问题,并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数学模型是联系客观世界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创造与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将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研究结果的解释,使实际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从数学教育角度出发,数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数学发现过程,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处理符号化,进而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问题).②数学完善过程,即对已有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一直尝试建立更新的、更完善的数学模型.③数学应用过程,应用获得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过程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课程内容中体现的过程含义,将有助于我们实  相似文献   

6.
从数学教育角度出发,数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数学发现过程,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处理符号化,进而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问题).②数学完善过程,即对已有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一直尝试建立更新的、更完善的数学模型.③数学应用过程,应用获得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过程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课程内容中体现的过程含义,将有助于我们实现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将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研究结果的解释,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数学模型方法的基本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恰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就是将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通过数学抽象转化成数学模型,以求得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应用数学课的特点,高职应用数学课的教学更应着力凸显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观意识和初步能力。要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首先要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问题,建立其数学模型,并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求解模型,最后将所求结果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回答原先提出的问题。基于数学模型的高职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从数学模型的设计、数学模型的求解、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软件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成新概念,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建模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建模的教学环节是将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成数学模型;求得数学模型的解;检验、解释数学模型的解;并将其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从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3.
庄惠芬 《教育》2012,(27):46-47
来自客观实际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际中,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要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这种刻画的数学表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数学模型在数学应用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数学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正是基于这样对数学与生活的理解,从上  相似文献   

14.
方文昌 《甘肃教育》2022,(19):83-86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以数学模型为桥梁,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与提炼,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然后将抽象出来的问题代入相应的数学模型之中,最终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进行求解与验证。文章首先对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道斌 《山东教育》2012,(Z2):82-84
建模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经过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推理演算,得出数学模型的解,最后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数学建模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点,强化数学建模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16.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反之,我们要培养学生把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生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数学建模法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符号,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其一般步骤是: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解数学关系式→回归原实际问题。其关键步骤是如何构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构建数学模型,能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好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发现学数学的意义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应用题是指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数学建模,就是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和解答,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数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卢辉顺 《广西教育》2007,(5B):24-24,28
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通过将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