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2.
牛顿的故事     
伊萨克·牛顿爵士,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相似文献   

3.
牛顿的故事     
《金秋科苑》2011,(8):128-131,146
伊萨克·牛顿爵士,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相似文献   

4.
真实的牛顿     
曹琪  朱诚益 《科教文汇》2010,(21):205-206
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一般教科书中关于牛顿的介绍都是美化、神话这位科学家,使得牛顿高高在上,没有真实感。文章采用史料翔实,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牛顿。并详细介绍了一些重要典故,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巨人”究竟是谁;是谁首先发明了微积分;牛顿究竟是造币厂长还是造币大臣;同时代科学家与牛顿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5.
瓦特发明蒸汽机,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大量普及性读物也都众口一词,并有传说相佐证:瓦特看到沸水产生的蒸汽冲动锅盖,从而萌发创造蒸汽机的灵感。一些分析创造心理的人,也往往把此事和历史上阿基米德因洗澡而发现浮力定律,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洞察万有引力相提并论。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不争的事实。而说瓦特发明蒸汽机,却并不符合史实。其实用蒸汽作动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人赫伦就制造过一种用蒸汽喷射的反作用原理动作的蒸汽旋转球。而第一个较有意义的尝试是从罗马林琴学院创始…  相似文献   

6.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解释不了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的解释也并未说明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及逻辑思考,得出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宇宙中两种黑白能量相互排斥的现象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宇宙中黑能量与白能量的相互排斥,在这个排斥过程中白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而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就是白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速率。  相似文献   

7.
一只苹果落向地面,砸中了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这只苹果,牛顿还能悟出万有引力吗?  相似文献   

8.
普通人看到苹果落地,也许只是想到苹果熟透可以吃了,而牛顿却能发现万有引力:普通人看到水壶沸腾.也许只是想到水开了,而瓦特却发明了蒸汽机。难道是我们的智商太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普通人很难有所发现,那是因为我们对眼前的事物过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而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定律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点,万有引力对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万有引力的发展并不简单的是一个"苹果"的功劳,而是牛顿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本文就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7)
一说到物理就会想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以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等……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更上一层楼,难度提升,专业性也更强。本文将围绕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研究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开水使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痴迷做试验被人打聋耳朵,终成发明大王……近年来,语文教科书选文出现了一系列争议。每到开学季,教科书上这些虚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都会成为网络议论的一个话题。虚假故事也有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炉子上烧水的壶盖被水汽项起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苹果与万有引力、水壶盖与蒸汽机,在一般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牛顿和瓦特却能够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不仅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源泉,也是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管理创新的源泉.企业的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具备创造思维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组织氛围.因此,企业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决于个体和组织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巧手抓硬币     
当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下时,就注定我们今天可以进行这一项特技表演。当牛顿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证明是万有引力。至于如何应用万有引力来表演特技呢?请您准备好几个硬币,然后我们一同来玩玩抓硬币小把戏!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广泛的宇宙空间,分布着无数的运动天体,它们分级组成了各种运动体系,虽然都在旋转运动,强大的离心力没有使众多天体四散开来,牛顿通过相应的探索,认为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以此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并推导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已经成为地球人类科学探索的共识。1913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而这个理论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认为,物体间不存在真正的引力,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  相似文献   

15.
大约在300多年前,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大科学家牛顿与发现了哈雷彗星的埃得蒙·哈雷有一段关于占星术的很不客气的对话:哈雷:我不相信占星术!牛顿:而我研究这个问题。哈雷:这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5)
目的:通过推导和分析,寻求万有引力的成因。方法:根据万有引力及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推导万有引力常数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推导分析,万有引力常数与空间体积变化的加速度成正比关系。结论:根据分析和推导,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万有引力的成因,万有引力是由于空间体积的加速度缩小而产生,也即在空间体积的加速度缩小作用下,空间产生了重力场,物质之间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同时物体间并不都是相互吸引,在物体所处空间体积发生加速增大时,物体周围产生时空变化呈凸面形,物体间将产生相互推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晶晶 《今日科苑》2005,(10):12-14
艾萨克·牛顿1642年12月25 日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的一座庄园。1654年进入格兰萨姆皇家中学,因继父去世,于1656年休学。后重返学校继续学习。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自此开始科学研究。1665年发明二项式定理,且从剑桥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6月至次年12月,因鼠疫流行,被迫返回家乡。这十八个月的时间奠定了他的一生的研究基础和方向, 其中包括:微积分、光学、力学。1668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第二年,由巴罗教授推荐,担任三一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8.
程婧波 《科学与文化》2009,(12):30-30,44
题记: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苹果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引力之谜     
引力的发现——行星的真运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此启发他发现地心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看到一些科学史资料才知道,这个内容是法国学者伏尔泰(Voltaire)写的。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则是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