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文的分量     
文章的分量不是以字数多寡篇幅长短衡量的。当年梁启超向清华研究院推荐陈寅恪为导师,校长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连硕士也不是。”问:“那他总该有大作吧?”答:“也没有著作。”曹为难:“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对曰:“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短文的分量     
章的分量不是以字数多寡篇幅长短衡量的。‘当年梁启超向清华研究院推荐陈寅恪为导师,校长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连硕士也不是。”问:“那他总该有大吧?”答:“也没有作。”曹为难:“既不是博士,又没有作,这就难了!”对曰:“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博士后高于博士,譬如某电视剧里的对话: “你正在读硕士吗?”“嗯。”“你应该读完硕士再读博士, 读完博士再读博士后。”“嗯,我是这么打算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位中最高的就是博士,博士后不是一种学位,而  相似文献   

4.
牛津有一位名教授不慎在校园里跌了一跤,两位大学生急忙上前要扶他起来。教授趴在地上,抬眼看见远处有个硕士正朝他走来,立即对大学生大叫道:“等一等,我看到街上有一位文学硕士走过来。”教授让硕士扶自己起来,然后谢过那两位大学生,并把他们打发走了。这则并非笑话的真人真事,活脱脱地折射出学术界的盲目崇拜之风。眼下这种风气在国内似乎更加浓厚,致使许多人患上了“名校崇拜症”和“学位崇拜症”。在不久前的“百万年薪校长”风波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是陈琳到底有没有哈佛的博士文凭,而不是他有没有管理一所大学的能力和人格魅…  相似文献   

5.
博士谈高考     
岁月如风,时光如水。蓦然回首,昨梦依稀。博士谈考,心生感慨。 其中真味,万千之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得失成败,为我镜鉴。 怀念一场“战争” 张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回想起这二十多年的读书经 历,真正参加过的考试,就是高考 了:初中毕业那年因为语文竞赛在 省里拿了第一名而被保送到县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施行学位制,始于1935年。1981年1月1日才正式开始实施“学土、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旧中国具有学位的人寥若晨星,那时的硕士总共只有232个,而博士却一个也没有。不过,博士、硕士和学土这些称号的使用却是源远流长的。《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相。”说的就是公仪休是鲁国博士,他以高才生而作为国家宰相。其实,古代各行各业多有博士之称,诸如“五经博士”、“国子博士”、“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医学博士”等等。后来,博士更成了多才多艺的代名词,即使煎茶、卖酒,也可称为“煎芬…  相似文献   

7.
列宁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周恩来、蔡和森、王若飞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追求革命真理,曾风尘仆仆旅欧勤工俭学。当今领导者遵循导师遗训,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精神,坚持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这本不是一件坏事,理应褒奖。然而时下有些同志的“读研”方式实在让人无法苟同。学费由公家代交,论文由秘书代写,考试有人代劳,不费吹灰之力,摇身一变为某博士、某硕士,连过去的公子哥儿都不及。公子哥儿虽有书童伴读,但他们自己毕竟也在读。就这样的学历到手后居然还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请客庆贺,好像真的获得了“劳动果实”…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考公务员,感慨颇多。现在把这段备考经历写下来,鼓励后来者。本来我没有想过要考公务员,对中国的官本位思想一向不屑。但在这个“硕士满街走,博士满天飞”、谈工作色变的时代,也由不得自己挑三拣四了。还在读研二,父母就在为我的工作操心,强烈建议我去考公务员。他们的理由是你先不要考虑结果,暂且多试几次,考多了也就有了经验。理解万岁,父母原来早就做好了我打持久战的准备。后来我仔细想他们的潜台词该是这样的,能一次考上当然最好。他们所谓的不在乎结果只是不想给我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位传奇式的文化英雄,小时侯却因家庭经济拮据,断断续续读了不到五年的书,学历栏上只填“识字”二字。就是这位“识字”的老人,主持了中国文化重镇——商务印书馆长达数十年,还曾主持过另一中国文化重镇——东方图书馆。在此期间,他主持出版了适应时代的大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整理出版了有价值的古籍,并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文库。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经他之手指导的博士、硕士不下百人,有“博士之父”之称。一代文化巨人胡适、朱经农都是他在中国公学的学生。不仅如此,这位“识字”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不久前到吉林某高校求职,该校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王某今年研究生毕业,联系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很有希望签约,可用人单位却以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将他拒签。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就业时面临的这一尴尬不得不令人深思:难道只有拥有本科名校、硕士名校、博士名校的学历背景,才能找到工作吗?用人单位为何有“名校情结”?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 John.Magber 先生曾说过:一位博士或硕士,他更乐于说“做论文”而不说“写论文”,这就形象说明了在正式“写”论文之前,有一项巨大的研究工作有待完成。完成论文的过程,并不只是“论”和“文”,我们首先得研究,研究以后方才有文。  相似文献   

12.
招聘硕博验“出身”用人单位做法惹非议不久前,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到吉林省某高校求职,刚接触时该所高校很有兴趣,结果一查原始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本科就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北师大的一名硕士毕业生身上。前不久,西安一所普通高校需要招聘一名硕士,北师大的一名毕业生前去应聘,虽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最后也因本科不是毕业于重点院校而遭到招聘学校的拒绝。记者了解到,用人单位招聘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时,或明或暗地追查“本科出身”已是普遍现象。普通院校本科出身的名校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在许多用人单位眼里连人带文凭都会一起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玩具侠     
真正的侠客世界变成了“超级邪恶〔xiéè〕方便面博士”的天下。警察不是没有反击,而是方便面博士实在太强大了。方便面博士飞在空中,耀武扬威地喊:“这世界是我的!”张可可走出人群:“博士,你还记得发明合体玩具的初衷〔zhōng〕吗?”“为了给每个孩子带去快乐……”“可你现  相似文献   

14.
本来,变绿的“红领巾”也不是件太过了不得的事情,问题只是,红或绿领巾变成了区分“好”与“坏”学生的标志,成了贴在小学生额头上的标签。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还处在心智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并不十分知道所谓的好坏,而对他们好与坏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走进赵丽宏先生为我们打开的“那扇门”,我们会读到这样一句话:“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课文里所说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具体指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保送,又叫推免,推荐免试的意思,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俗称:高中升大学叫保送,本科升硕士叫保研,硕士升博士叫直博。高中时因希望北上求学,我轻易就放弃了保送成都一所211大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参加高考。那时对保送很不屑,觉得没参加高考人生就不完整。转眼时光飞逝,到了本科毕业的时候,却实在不愿意再加入轰轰烈烈的考研大军,一门心思希望保研。保研在当时的唯一弊端就是不能换专业,因为我所学是历史,不被世人看好,家里一直希望我考研的时候换个专业。可是我真的对本专业很感兴趣,所在的北师大的历史系又是本专业的龙头之一,如果不换专业,就…  相似文献   

17.
超级博士是一个非常非常穷的博士,想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穷吗?还不是因为超级博士发明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换句话说,都是废物!超级博士穷是穷,但是他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你瞧,他来了!超级博士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拿着洗发水往头上挤呀挤,搓呀搓,冒出一大堆泡泡。“真舒服啊!”超级博士发出赞叹。搓着搓着,超级博士突发奇想:“何不发明一种神奇的洗发水呢?”想到这里,超级博士从浴缸里一蹦而起,顾不上穿衣服了,直奔实验室。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讲评想象奇特,情节设计得风趣、生动,若能再多一些细节,就更好了。“我的幻想洗发水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为杜绝学术腐败,华东师范大学今年首次要求硕士、博士在论文答辩前签下一份“论文独创声明”。声明中强调,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引用须注明出处,且其中并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华师大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9.
我有几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朋友,2002年12月1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让他们感慨颇多.一位博士研究生朋友告诉我,在会场上,他一下子找不到了自己的价值,参会的硕士生博士生人数之多出乎他的想象.也难怪如此,早就听人说“学士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才可以抖一抖“,如今则是“硕士不如狗,博士满街走,海归才可以抖一抖“.这位朋友还说,如果再有人要报考博士硕士,让他看一看招聘会的情景,保证他会丧失热情.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是,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升学、就业之时的竞争也会进入高峰,即使高校扩大招生会使升学的竞争小一点,但人人都需要工作,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终究躲不过.碰巧现在的博士硕士大都是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又是遭遇高校扩大招生后的第一届毕业生,2003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一下子加剧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博士。只要到过黑川博士的癌症研究所看病的人,都感到他有一双温暖的手。每到冬天,黑川就会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里总是保持热乎乎的。他说,患有癌症的病人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他一来看病就能碰到一双温暖的手,感受到你传递给他的融融暖意,就会使病人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产生治愈的信心。这叫从“心”开始,用“心”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